APP下载

赴越南跨国海上转运伤病员同胞的实践与体会

2014-08-02陈晓松陈泽平何正文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客轮伤病员同胞

陈晓松,陈泽平,何正文,王 军

赴越南跨国海上转运伤病员同胞的实践与体会

陈晓松,陈泽平,何正文,王 军

目的 探讨海上长距离、长时间转运伤病员的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队赴越南海上转运“打砸抢烧”事件中伤病员同胞的实践,并以“安全”为核心,就整个出境海上转运过程,包括航运安全、医疗安全、保障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我国政府派遣4艘万吨客轮,往返航行约50 h、520 n mile,从越南接回中方企业员工3567名,其中伤病员86名,回国后收入住院4名。结论 2014-05-18赴越南承担中国在越人员接回任务总体上安全顺利,取得良好效果;但在今后的任务中,应充分考虑跨国海上医疗转运的风险性、艰难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并及早进行处理。

海上;转运;伤病员

2014-05-13,越南国内多地发生反华游行并演变成为针对外国企业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造成中国公民人员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在该次事件中受冲击破坏影响最大的,是位于越南河静省的中冶公司。河静钢厂项目基地的数千名中冶员工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伤害和威胁,事件共造成130名员工伤亡,其中4名死亡,23名重伤[1]。

在我国政府的统一部署下,2014-05-17起,中方启动组织包机和包船接回在越中方人员行动。先后已组织1架医疗包机和2架商业包机赴越南接回受此次事件冲击的重伤员及体弱者;2014-05-18中方又派出4艘万吨客轮从越南接回中冶集团等公司3500多名中企员工。现就“5·18”赴越南跨国海上转运中企伤病员同胞的实践,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情况 针对越南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造成中企员工的人员伤亡,我院承担我国政府紧急撤离我在越人员的医疗转运任务。此次赶赴越南的船舶共4艘,分别为属于海峡集团的“五指山”号、“铜鼓岭”号、“白石岭”号,以及属于湛江海运的“紫荆12”号,见图1。这4艘客轮各自吨位均在1万吨左右,载客量各约1000人。其航速皆可达到14节,顺风顺流时最大航速可提至18节(1 kn= 1 n mile/h)。航程起始点为海南省海口市秀英港,目的地是越南河静省永安港。途径琼州海峡、北部湾、中国南海等多个海域。每艘万吨客轮往返航程总计超过520 n mile(1 n mile =1.852 km),共计耗时约50 h。

1.2 医疗救援

1.2.1 快速反应 2014-05-18,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到指示,针对此次跨国海上转运的特殊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决定由急危重症医学部承担赴越南转运我国伤病员同胞的医疗任务。抽组院前急救和创伤外科专业医护人员组成了赴越医疗小分队,见图2。医疗队一行4名人员(皆为男性),于当日9:40随救护车出发离开医院,10:00到达海口秀英港码头,与海事局负责人对接,12:30启航前往越南。

图1 铜鼓岭号已升火启航,离开越南河静省永安巷,接载中国侨民回国(转载自美联社)

图2 赴越南海上转运伤病员同胞的情况

1.2.2 随行保障 各艘客轮均配备两名医疗人员(医师、护士各1名),负责所在船舶上所有人员的救护、医疗、应急等相关事务处置。同时,客轮上还自配药物、器械等急救物品。四艘船上随行保障的医疗人员,分别来自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铜鼓岭号、白石岭号)、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紫荆12号)、海口市120急救中心(五指山号)。其中,“医疗领队”设在铜鼓岭号,由具有丰富灾害医疗救援经验的高年资主任医师担任。

1.2.3 医疗救治 此次“打砸抢烧”事件导致多名中国同胞受伤,一类是外伤,由越南暴徒打砸抢所致,如手指切割伤、膝关节脱位、脚踝扭伤、眼睛异物等,也是本次赴越跨国转运的主要伤病员种类;二类是其他疾病,包括肾绞痛、痔疮发作、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等;三类是晕船,其登船之前身体并无异常。对于这些病种的处置,除了预防性措施外,需要药物处理者亦较多。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赴越南海上转运伤病员同胞的实践,以“安全”为核心,就整个出境海上转运过程,从航运安全、医疗安全、保障安全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总结。

1.3.2 病种分类 所有登船人员中伤病员的病种,按照“外伤性疾病、内科性疾病以及晕船”等共分为三大类进行统计。

2 结 果

截至2014-05-20,我国政府派往越南的4艘万吨客轮全部返回。安全接回中方企业员工等共计3567名。其中伤病员86名,回国后收入住院4名。86名伤病员中,外伤9名,内科疾病51名,晕船26名。各船搭载人员及伤病员情况见表1,4名收入住院者的基本信息见表2。

表1 赴越南海上转运伤病员的船只搭载人员及伤病员情况

表2 4名收入住院者基本信息

3 讨 论

通过此次赴越南跨国海上转运中企伤病员同胞的特殊实践,从国际外交与政治的大背景角度出发,归纳其主要体会及讨论要点如下。

3.1 安全第一 为确保此次赴越撤离行动的安全,在多部门的紧密协调下,采用了“航程安全”(启用新船、加装导航装备、设双船长制等[2])与“保障安全”(我国相关海上搜救中心随时待命、实时全程监控赴越船舶等)综合手段,实现了快速应急响应与安全撤离。整个赴越救援撤离行动,完全由我国自主完成。这与2011-02“利比亚大撤侨”时我国租用11艘次外籍油轮与30余架次外国包机[3],有着显著不同。

3.2 医疗救援 一是人员配置。以海南医学院医疗队为例,任务主要由海南省非紧急医疗救援转运中心(简称“海医附院转运中心”)承担,负责4艘客轮中2艘的医疗转运任务。其4名医师与护士皆为男性,都是从事过多次灾害救援的骨干人员,队长更是经验丰富的应急医疗急救专家,以确保医疗转运任务的安全与顺利。二是药械准备。从接到赴越任务指令到备好药械车辆登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转运中心仅用时1 h左右(而船舶准备需用时5 h左右,主要是给出航客轮加水、加油,补充各种物资等)。应急医疗救援所需的药品、液体、器械、设备等急救物资,全部装船到位。三是船上应急。自客轮赴越启程出发后,医疗队长即主动与船长联系,根据整个船体的构造分布,选定出临时“医疗室”的最佳位置,并划分出伤病员与普通乘客的不同区域,以利救援转运的有序进行。同时,利用全体随船人员集中会议的时机,医疗队长对船上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中方的船员、服务员、记者等),及时进行了应急医疗培训,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给予充分讲解,力争做到从容应对。四是医疗处置。对于伤病员的检伤分类[4],采取在登船的入口处“设点”把关的做法,由随船医护人员就地检视分类(关口前移),再准许其登船进入相应的船上分类划区。而对于每船近1000人在海上行船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伤病,则利用每层船楼的服务员与护士用“手持对讲机”随时联系,以便及时给予医疗处置,从而达到最佳转运保障效果。

3.3 思考与建议 一要明确任务内容。此次赴越“撤离行动”,随船医疗队的性质为何、何时返回等,起初并不明晰(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这对准备工作(如何有针对性地携带药品器械等)带来不便。二要高度重视通讯工具。针对跨国行动,我医疗队员一般只具备普通移动通讯工具,一旦出境进入公海或异国等海上区域,“无信号”状态下是不可能进行任何方式联络的。三要有行动的针对性。针对海上大批量人员长途长时间航行[5],既涉及饮食、休息、卫生等方面,又涉及病情处置、船上应急等转运任务,故在工作特性及药械储备等环节,都应该事先有所预判和准备[6,7]。四要做好资料的收集。长时间海上医疗转运,可变性因素很多,对执行任务期间的相关资料要及时收集并保存。总之,对跨国海上医疗转运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乃至艰难性等,应予以充分估计[5,7]。

综上,本着“国家利益为先、同胞安全至上”的理念,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转运中心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选派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药品器械随船执行任务,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为保护我在越公民的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关于越南河静相关项目情况的公告[EB].2014-05-20. http://www.cninfo.com.cn/finalpage/2014-05-21/64047989.PDF

[2] 新华网.我国派船赴越南接中方人员:随船记者见闻[OL]. 2014-05-19. 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4-05/19/c_1110742763.htm

[3] 赵洪杰,张胜波. 撤离公民背后的外交积淀[N]. 南方日报,2011-03-22(A06).

[4] 王东明,郑静晨,李向晖.灾害医学救援中的检伤分类[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4):186-190.

[5] 王海林,杨 杨,胡卫敏.海上大批量人员输送的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6):396-397.

[6] 杨健舟,郝中伟,陈 娟,等. 医疗救护艇医疗队医护组海上演练的实践与探讨[J].人民军医,2014,57(3):239-240.

[7] 斯清庆,吴 杲,许 恒.救护艇医疗队工作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1):58-59.

(2014-09-30收稿 2014-10-20修回)

(责任编辑 罗发菊)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maritime transporting sick and wounded Chinese compatriots from Vietnam

CHEN Xiaosong, CHEN Zeping, HE Zhengwen, and WANG Jun.

Department of Acute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0102,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actice of long distance, long time transportation of the sick and wounded on the sea.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aritime transporting the sick and wounded Chinese victims in Vietnam, “safety” as the core. The whole maritime transport process, from transportation safety, health safety, and medical safety aspects are summarized. Results Chinese government dispatched 4 ten thousand tons of passenger ships, sailing round trip of about 50 hours, more than 520 nautical miles from Vietnam back to the Chinese, with 3567 people, including 86 sick or wounded people, 4 people hospitalized after comeback. Conclusions The task of taking Chinese staff back from Vietnam in May 18th, 2014 has been undertaken safely and smoothly, with good results. However, the difficulty, risk, and uncertainty of multinational maritime medical evacuation should be early anticipated and handled.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the sick and wounded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10.007

陈晓松,硕士,主任医师,E-mail:2009cxs@163.com

570102 海口,海南医学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R197.8;R83;R821.43

猜你喜欢

客轮伤病员同胞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两岸同胞一家亲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密码信和复印图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岁月号”客轮: 船沉,疑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