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42天检查妇女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2014-08-01张静肖琳何一雄匡晓梅黄华勇

当代医学 2014年30期
关键词:产次骨量补钙

张静 肖琳 何一雄 匡晓梅 黄华勇

产后42天检查妇女骨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张静 肖琳 何一雄 匡晓梅 黄华勇

目的 了解产后妇女骨密度降低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分娩间隔时间、哺乳时间长短及孕期补钙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产后42d检查的产妇638例。测定产后42~50d的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产后42~50d妇女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为产次、分娩间隔、长短哺乳时间长短。结论 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变化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产次、分娩间隔、长短哺乳时间长短是骨密度减少的影响因素。

产后;骨密度;影响因素

产妇在产后由于受到妊娠和哺乳期生理代谢等影响,使产妇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骨量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产妇出现骨质疏松症[1]。目前对于骨质酥松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明确,骨峰值和患者骨丢失率两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骨量[2]。建立足够的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所在。妇女在妊娠以及哺乳期间正值其自身骨峰值形成时期。控制好妇女在哺乳期间的的骨量丢失,有利于体改妇女峰值骨密度,且对有效预防减少老年期骨质疏松发病率的重要先行措施[3]。本研究对产妇产后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来中山市博爱医院进行产后42d检查的产妇638例。638例产妇均为足月分娩,产后42~50d,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糖尿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未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所有入选产妇孕期及产后均无偏食、吸烟、喝咖啡嗜好。排除标准:早产、超过产后50d、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糖尿病、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和内容 采用自制的问卷对产后产妇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产次,孕期补钙情况(服用钙时间、钙剂名),孕期及产后有无下肢抽搐等缺钙症状,有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有无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是否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婴儿喂养方法,产后补钙情况,孕期饮食情况、有无吸烟、喝咖啡嗜好,有无父母驼背或骨质疏松病史。

1.2.2 骨密度测定方法 定量骨超声检查产后42~50d返院复查的妇女左侧桡骨远端1/3处的骨强度(STI)和超声速率(SOS),超声仪器采用以色列Myriad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7000TM型骨密度仪。T-score(T值)=(测定值-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Z-score(Z值)=(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采用Z值表示本研究妇女的骨密度水平。

孕12周开始指导所有孕妇开始口服钙片,元素钙1000次/ d,维生素D 400U/d,喝牛奶500mL/d。能坚持服用钙片及维生素D至分娩后为持续补钙组,其余为未持续补钙组。

血标本:所有产后42~50d产妇返院复查采集空腹血;取标本日8∶00~10∶00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测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仪器采用Baryer公司2400分析仪;1.25(OH)2D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170分析仪。

分组:根据产后42~50d妇女测定骨密度值将所有产妇分为骨密度正常组及骨密度减少组(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骨密度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减少)。

1.2.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4-6]根据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中国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版》)以T≥-1.0为骨量正常;-2.5.<T<-1.0为骨量减少,T≤-2.5为骨质疏松。注明:对于儿童及绝经前妇女及<50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用Z值表示。血清钙、磷、骨碱性磷酸酶,1.25(OH)2D在本院检验科测定,仪器采用Baryer公司2400分析仪;1.25(OH)2D采用德国罗氏公司E170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骨密度减少相关因素 影响骨密度减少相关因素与赋值说明(见表1)。

表1 影响骨密度减少相关因素与赋值说明

2.2 骨密度正常与骨密度减少组一般情况比较 2组产妇一般情况相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持续补钙与未持续补钙骨生化指标比较 持续补钙及维生素D组碱性磷酸酶低于未持续补钙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补钙及维生素D组的1.25(OH)2D水平高于未持续补钙及维生素D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骨密度正常组与骨密度减少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3 持续补钙组与未持续补钙组产妇骨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骨量低下和骨微结构破坏等,进而使得患者骨骼脆性增加,同时患者还可能存在骨折等全身性骨病[7-8]。骨质疏松症与年龄的增长和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存在紧密的联系。而决定人体骨量的主要因素为骨峰值和骨丢失率。产妇产后出现骨量减少等情况要进行重视,同时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恢复产妇产后骨量,减少产妇发生骨质疏松症。

经过此次研究发现,产后42~50d妇女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为产次、分娩间隔、长短哺乳时间长短。产次每增加1次,骨密度减少发生的比例为4.27;分娩间隔大于3年对分娩间隔小于3年,骨密度减少发生的比例为21;哺乳时间大于6个月比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骨密度减少的比例为6.69。

总之,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变化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产次、分娩间隔、长短哺乳时间长短是骨密度减少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多次分娩、两次妊娠间隔小于3年,哺乳时间超过6个月的产妇骨量丢失更明显。由此可见,指导妇女适当延长生育间隔时间,孕期及哺乳期注意摄入高钙饮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可以减少妊娠哺乳期的骨量丢失。

[1] 刘建建,杨桂莲,龚灿辉.产后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64-466.

[2] 李霞,于湄,穆玉霞,等.孕前及孕期体质量增长与产后体质康复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0):1545.

[3] 谢乐瑜,宋兵文,邓如芝,等.产后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00-1301.

[4] 张海燕,任钧,张高东,等.产后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5):2539.

[5] 吴亚菊,张景怡,郦春英.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5):320-321.

[6] 曹洁,李荣萍,陈林英.孕产妇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32:4995.

[7] 翟红丽.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规律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8] 柳丽,梁效功,王羽,等.不同月经状态女性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骨密度测定[J].当代医学,2010,16(20):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066

广东 528400 中山市博爱医院 (张静 肖琳 何一雄 匡晓梅黄华勇)

猜你喜欢

产次骨量补钙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不同产次自然分娩对产妇分娩不良事件及盆底结构功能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老人补钙别过量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育状况及未来趋势调查报告
食物补钙最健康
补钙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