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用干冰来测定二氧化碳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

2014-07-31章永军

化学教与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干冰吸收率

章永军

摘要: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干冰;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率;逸出率;吸收效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9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35

一、 问题的提出

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要对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要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1]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吸收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要用什么溶液?”答案是:氢氧化钠浓溶液。

那么氢氧化钠浓溶液的浓度到底要多少呢?对氢氧化钠浓溶液的体积是否也有要求呢?气体的流速又有怎样的要求呢?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增大吸收效率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利用干冰分别放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15mL,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中,依据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体积,来测定2种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率。通过吸收率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二、 实验设计和步骤、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1. 实验用品

干冰若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mL的量筒、100mL的量筒、25mL的量筒、带导管的试管、水槽、镊子、电子天平。

2. 实验要求及实验装置

所用干冰的纯度标号为99.99%,其气化时可以看作纯的二氧化碳。另外体积较大的干冰,在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体积都比较大,为了让干冰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大小,和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中鼓出的气泡大小和速率相似,每次实验时,干冰的质量都控制小于1.50g。

[实验装置如下图1和图2]

3. 实验步骤

[实验1]先用量筒量取20m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再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及时加入到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即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停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并等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1。

[实验2]和实验1相同的方法,用量筒量取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放在试管中,及时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且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2。

[实验3]和实验2相同的方法,用量筒量取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放在试管中,及时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且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3。

[实验4]和实验1采取的方法相同,所用的试剂也相同,不同的是,所称取的干冰质量更少,在收集气体时不停地振荡试管,同样反复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4。

4. 数据分析

通过表1和表2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知,收集气体时,不停地振荡试管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另外通过表2和表3中的数据对比,我们也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时,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通过表1和表4的实验数据对比,当干冰的体积较小时,在通过振荡试管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吸收率。这是因为当体积较大的干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地气化时,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速率较快,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降低。

通过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二氧化碳在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振荡试管的条件下,最大吸收率为81.6%,平均吸收率为78.8%。

通过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吸收二氧化碳时,振荡试管可以大大提高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率。另外,减少干冰的质量,即减少二氧化碳逸出速率和降低气泡的体积,也同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

5. 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逸出率,来计算气体的吸收率,这样的实验有一定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已称量好的干冰在放入试管的过程中,以及在旋紧橡皮塞的过程中,已有部分干冰升华变成气体,还有本次实验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部分气体溶解到水中等等。这样会导致实验中气体的逸出率偏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就会偏高。

三、 实验总结和思考

在实验教学中,想要做到把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想要增大吸收效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定要振荡试管或洗气瓶,另外气体的流速越慢越好,还有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大,并且要足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摘要: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干冰;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率;逸出率;吸收效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9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35

一、 问题的提出

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要对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要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1]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吸收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要用什么溶液?”答案是:氢氧化钠浓溶液。

那么氢氧化钠浓溶液的浓度到底要多少呢?对氢氧化钠浓溶液的体积是否也有要求呢?气体的流速又有怎样的要求呢?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增大吸收效率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利用干冰分别放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15mL,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中,依据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体积,来测定2种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率。通过吸收率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二、 实验设计和步骤、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1. 实验用品

干冰若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mL的量筒、100mL的量筒、25mL的量筒、带导管的试管、水槽、镊子、电子天平。

2. 实验要求及实验装置

所用干冰的纯度标号为99.99%,其气化时可以看作纯的二氧化碳。另外体积较大的干冰,在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体积都比较大,为了让干冰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大小,和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中鼓出的气泡大小和速率相似,每次实验时,干冰的质量都控制小于1.50g。

[实验装置如下图1和图2]

3. 实验步骤

[实验1]先用量筒量取20m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再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及时加入到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即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停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并等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1。

[实验2]和实验1相同的方法,用量筒量取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放在试管中,及时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且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2。

[实验3]和实验2相同的方法,用量筒量取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放在试管中,及时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且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3。

[实验4]和实验1采取的方法相同,所用的试剂也相同,不同的是,所称取的干冰质量更少,在收集气体时不停地振荡试管,同样反复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4。

4. 数据分析

通过表1和表2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知,收集气体时,不停地振荡试管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另外通过表2和表3中的数据对比,我们也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时,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通过表1和表4的实验数据对比,当干冰的体积较小时,在通过振荡试管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吸收率。这是因为当体积较大的干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地气化时,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速率较快,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降低。

通过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二氧化碳在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振荡试管的条件下,最大吸收率为81.6%,平均吸收率为78.8%。

通过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吸收二氧化碳时,振荡试管可以大大提高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率。另外,减少干冰的质量,即减少二氧化碳逸出速率和降低气泡的体积,也同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

5. 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逸出率,来计算气体的吸收率,这样的实验有一定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已称量好的干冰在放入试管的过程中,以及在旋紧橡皮塞的过程中,已有部分干冰升华变成气体,还有本次实验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部分气体溶解到水中等等。这样会导致实验中气体的逸出率偏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就会偏高。

三、 实验总结和思考

在实验教学中,想要做到把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想要增大吸收效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定要振荡试管或洗气瓶,另外气体的流速越慢越好,还有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大,并且要足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摘要:用干冰来测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质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是可以做到的。通过吸收率的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浓溶液想要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比较困难的。文章总结了增大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率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干冰;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率;逸出率;吸收效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9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35

一、 问题的提出

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要对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要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1]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让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吸收一氧化碳混合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要用什么溶液?”答案是:氢氧化钠浓溶液。

那么氢氧化钠浓溶液的浓度到底要多少呢?对氢氧化钠浓溶液的体积是否也有要求呢?气体的流速又有怎样的要求呢?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增大吸收效率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利用干冰分别放在溶质质量分数为10%氢氧化钠溶液15mL,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mL中,依据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体积,来测定2种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率。通过吸收率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二、 实验设计和步骤、实验数据及误差分析

1. 实验用品

干冰若干、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2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mL的量筒、100mL的量筒、25mL的量筒、带导管的试管、水槽、镊子、电子天平。

2. 实验要求及实验装置

所用干冰的纯度标号为99.99%,其气化时可以看作纯的二氧化碳。另外体积较大的干冰,在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体积都比较大,为了让干冰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大小,和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中鼓出的气泡大小和速率相似,每次实验时,干冰的质量都控制小于1.50g。

[实验装置如下图1和图2]

3. 实验步骤

[实验1]先用量筒量取20mL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再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及时加入到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立即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停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并等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1。

[实验2]和实验1相同的方法,用量筒量取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放在试管中,及时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且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2。

[实验3]和实验2相同的方法,用量筒量取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称取一定质量的干冰,放在试管中,及时连接好胶塞,立即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逸出的气体,收集气体时不振荡试管,当不再产生气泡且水雾完全消失时,读取体积并记录数据,这样反复做3次,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3。

[实验4]和实验1采取的方法相同,所用的试剂也相同,不同的是,所称取的干冰质量更少,在收集气体时不停地振荡试管,同样反复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表4。

4. 数据分析

通过表1和表2中的数据对比,可以得知,收集气体时,不停地振荡试管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另外通过表2和表3中的数据对比,我们也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时,有利于气体的吸收。

通过表1和表4的实验数据对比,当干冰的体积较小时,在通过振荡试管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吸收率。这是因为当体积较大的干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地气化时,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速率较快,导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率降低。

通过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二氧化碳在2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振荡试管的条件下,最大吸收率为81.6%,平均吸收率为78.8%。

通过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吸收二氧化碳时,振荡试管可以大大提高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率。另外,减少干冰的质量,即减少二氧化碳逸出速率和降低气泡的体积,也同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

5. 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二氧化碳气体的逸出率,来计算气体的吸收率,这样的实验有一定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已称量好的干冰在放入试管的过程中,以及在旋紧橡皮塞的过程中,已有部分干冰升华变成气体,还有本次实验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部分气体溶解到水中等等。这样会导致实验中气体的逸出率偏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吸收率就会偏高。

三、 实验总结和思考

在实验教学中,想要做到把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想要增大吸收效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定要振荡试管或洗气瓶,另外气体的流速越慢越好,还有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大,并且要足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冰吸收率
变幻莫测的干冰
围冰
俄网红庆生往浴池倒干冰致三人死亡
水杯吐“白沫”
基于matlab环境下的图像重建及吸收率分析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
如果将干冰溶化,能在里面游泳吗?
周期性结构的石墨烯对太赫兹波的吸收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