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2014-07-31徐彩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数学

徐彩霞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日后更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树立信心。事实上,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所有新知识时最好的老师和推动力,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高效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同学能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最终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的。小学生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小学数学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也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有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并没有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在刚接触数学的初期就开始厌恶数学。可见,小学数学老师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兴趣是深入学习数学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顺利的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各位数学老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数学视野,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建议供大家参考:

1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老师更应该根据具体的授课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数学知识,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学习。

1.1 创建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虽然是一群在年龄和心智还发育不完全的孩子,但是他们却又都具有很强的求胜心理,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甚至是周围同学的关注与赞美。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建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学生分成3~6人的小组,分别测量不同的物体,然后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在小组内学生们会进行分工合作,可能有的人负责用尺子量,有的人负责记录,有的人负责指挥,在分工合作的情况下快速的完成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另外,在小组与小组间创建了竞争的氛围,会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2 课堂正式开始前进行提问

无论是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还是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每堂课最开始的阶段都是最好的,有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和充足的学习欲望。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时更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间,在课堂正式开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小学生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些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跟住老师的思路开始整堂课的学习。所以,老师在问题的选择上还要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最好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首先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印象,进而带动他们的思维,不断深入,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不断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渐渐产生成就感和对数学的自信,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1.3 采取鼓励表扬的赞赏式教育

事实上,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我们都渴望在生活和学习当中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尤其是心理素质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老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鼓励表扬方式。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要多多认可他们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并且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应该采取鼓励表扬的赞赏式教育,因为这些学生通常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原因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感受不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所以老师应该善于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断改变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老师传授知识的直接媒介,所以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应该不断改变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1 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本保障,学生很难在死气古板的课堂上依旧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同时老师自然也不愿意在压抑的氛围中传授知识。所以,这就需要各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授课时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将语言和肢体动作以及表情相结合,声情并茂的讲解知识,在声音和动作的吸引下,学生的注意力会充分集中在老师身上,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比如,在讲解十以内的乘除运算时,老师可以配合一些夸张的语气和动作来调动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2 建立课堂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老师在每堂课的备课时应该建立一些学习情境与所教内容相结合,在正式上课时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学习与之有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趣味数学的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提出几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回答,但是先保留悬念不公布答案,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整堂课的学习,这样可以在趣味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放到课堂上,比如提问“某老师带着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带了100元钱,买了25个本子,每个本子3元钱,随后还剩多少钱?”,类似这样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3 增进课堂情感交流

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并且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增进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利用情感教學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你,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和他们对立的个体,而是既像自己的父母又是良师益友的角色,这样才能把所有认可老师的学生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此外,由于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难免会调皮爱动,有时甚至影响课堂纪律,这个时候老师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而应该与学生在情感上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下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满满改掉身上的不良学习习惯,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在不断沟通交流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要想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数学,爱上数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老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及时对学生给予帮助和鼓励,相信只要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冬梅.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小学教学研究,2012(9)

[2]乔其虹.激发学生兴趣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学导报,2013(8)

[3]刘娟.小学数学应从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3)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小学数学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