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生存”为名的饥饿游戏
2014-07-28明童
摘 要: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艺术理念的影响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和表现也出现了复杂的变化,面对数量众多的电视剧作品,受众呼唤电视剧精品,一部未经任何宣传的年代大戏《人是铁饭是钢》于近期登上了北京卫视荧幕,本文试图从若干个具体艺术手段处理上探讨这部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电视剧如何突破历史叙事的宏大厚重背景而呈现出搞怪的风格。
关键词:《人是铁饭是钢》;历史苦难;喜剧效果;消解策略
大型年代电视剧《人是铁饭是钢》(又名《大厨》)在2014年4月初登上北京卫视,根据4月17日中国内地50城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索福瑞收视率显示,该剧收视率名列第四。在没有任何宣传推广的基础上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 。
该剧改编自已故作家王立纯小说《最后的御厨》,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某机修厂一对互相看不上眼的欢喜冤家阴差阳错走到了一起,磕磕绊绊携手走过一生的故事。男主角是一个出身没落世家的大厨,一生酷爱美食,女主角则是一个带着四个孩子的年轻寡妇,在那个温饱困难的年代,她最重要的人生内容是如何喂饱四个孩子。
《人是铁饭是钢》热播的背后也透露出了当前中国电视剧普遍的一种创作导向即对娱乐精神的追求。其在娱乐效果追求下的艺术处理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轻松的喜剧处理消解了历史苦难
《人是铁饭是钢》的叙事背景时间是1963年,恰是新中国成立后最苦难的三年大灾害结束之时,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仍然处在物质严重贫乏的煎熬中,尤其是粮食的短缺在那个年代显得尤为突出,显然这个时间背景的选择能强化本剧的情节设置。这本是许多中国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岁月,但编剧及导演却没有再现历史的沉重,相反剧中常见各种喜剧处理,剧中一开头机修厂全体职工翘首以盼南台公社送来的一头大肥猪,然而门一开在掌声中出现的却是送猪的崔大可,这种喜剧效果一开始就预示了本剧的喜剧基调。
除此之外今天年轻观众看起来觉得荒诞滑稽的情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受众对于历史苦难的体验。剧中时间推移到了文革时期,是非黑白的颠倒,正义与非正义的交锋,社会秩序的践踏,以及带来的伦理道德的沦丧等形成了漫长的国家浩劫,尽管《人是铁饭是钢》中有一部分剧情是以文革为背景,但文革的历史反思并不是剧中要表现的方面,因此当南易被拉进机修厂互助会秘密为互助会工人煮饭,崔大可来检查,小厨房外一群人煞介其事地在读《毛泽东选集》来为南易望风掩饰。
正如哈布瓦赫说“集体记忆在本质上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一种重构” ,而当这种历史回望变成了喜剧效果的重构后,历史的苦难已被改写。
二、滑稽搞笑的人物形象塑造奠定了轻松愉悦的风格基调
《人是铁饭是钢》一改年代苦情戏的面貌,其塑造的主要演员人物形象都具有滑稽搞笑的艺术效果,这些颇具喜剧特色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增添了愉悦的观看体验。
独自拉扯四个孩子的年轻寡妇梁拉娣(苗圃饰演)面临着比一般人更严峻的生存考验,为了和工友们打赌赢取几张粮票,她和男工拼酒,之后还走高墙,其所表现出来的狂野和彪悍降低了受众的同情,甚至使其生存艰难似乎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还有来自农村的冯春柳其略带夸张的表演将农村女孩的质朴和执拗傻气以极具轻松搞笑的方式呈现出来。
当然最具有喜剧效果的是反面人物代表崔大可(李梦男饰演),从他的锅盖头的人物造型看,编导已经有意识地向这个人物注入了喜剧色彩,善于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崔大可尽管是剧中反一号,但这个人物虽然可鄙却并不可憎,受众对其更多是一种戏谑心理。而这正是编导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宽松的道德评价尺度缓和了严肃的人性反思
上世纪中国六七十年代还是一个社会思想相当保守的时期,但本剧中我们看到的女主角梁拉娣为了能多弄点粮票及其他生活用品而周旋于爱占便宜的男人间,其大胆洒脱的生活作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应该是非常出格的,“破鞋”“公共汽车”等不雅称谓是本是女人的沉重枷锁,但梁拉娣却活得坦然活得潇洒毫无道德负罪感,而她和南易的先结合后领证的行为也在剧中表现得轻松惬意。显然这是编导宽松道德评价尺度下的诗意表现,它把严肃的道德拷问书写成了毫无顾忌的率性。
尽管同样有正反面角色,尽管有角色间情感及利益的冲突,但编导没有刻意渲染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立,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共同的敌人是饥饿,是生存考验,以满足个体生存的最基本诉求为目的驱使下的行为,即使在剧中社会背景有偏颇之处,也很容易让思想开放包容的观众能够较为宽容地接受剧中人物行为,而这种宽容理解也放松了观众严肃的人性反思。
四、浪漫温情的情爱回归给厚重叙事注入了暖色调
爱情是影视中重要的表现元素,文化消费视角下的电视剧更是着力于表现男女情感,荒诞而疯狂的环境下产生的爱情让今天身处物质诱惑下的人们感到陌生而新鲜。南易带着丁秋楠去湖边钓鱼,青山绿水中,丁秋楠终于放下了平日里的沉重露出了难得的笑颜,而在暮色中翩翩起舞,编导对这一段不遗余力地刻画游离于厚重的历史叙事之外,呈现出了浪漫温情的暖色调。
尤其是大毛和小楠的恋情更是从某种程度上隐喻着上一辈人牵扯的情感纠葛、人格冲突、利益冲突最后都得以圆满的结局,只是这种结合的捏合痕迹较为明显,编导的意图表现得过于简单直接,急于为本剧画上的句号有生硬之嫌。
五、结语
《人是铁饭是钢》的导演马军骧在接受采访为何用喜剧的方式来表现艰辛时回答说,他觉得让现在的年轻人理解剧情和人物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段艰辛历史的幽默和谐趣的东西表现出来。因为这样才能把一段很多人已经遗忘,一些人根本不了解的事,变成易于理解的。而且,时间的流逝,那段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巨大的反差,也是构成了一个喜剧性的基础。
正如哈布瓦赫认为,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同一段“过去”可能形成不同的想法,人们如何建构和叙述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当下的理念、利益和期待,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电视剧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当下更多地体现了娱乐消费、缓解受众焦虑压力的功能,中国电视剧如何在商业效益和艺术审美价值中寻求平衡, 仍然需要我们持续地探索和努力。
作者简介:明童(1983—)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艺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