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4-07-28孙德智
孙德智
摘 要:党的十八大概括了反映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需要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现实评判和未来期许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中由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关键词:思想教育;西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寄托了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正确评价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探索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从而为营造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
一、西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
西藏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主渠道是学校德育课,其次网络等媒介处在第二位。而且,在兴趣和时空两个维度上呈现由近及远和由今及古逐渐减弱的趋势。[1]目前,在西藏青少年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化解与个人价值观的冲突问题。那么,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多元文化泛滥是其中最大的梗阻,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探讨消解的方法。其次,社会风气的影响、个人利益的考虑等多种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形成,甚至其中的个别因素的影响更不容忽视。青少年在价值观选择和践行上存在“重主观、轻客观”的倾向,[2]他们认为价值观教育最主要取决于自己,其次才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所以,说教式的教育并不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佳途徑,应该及时加强青少年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
二、西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教育理念过于滞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了青少年的个体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3]我们的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了青少年学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青少年不再热衷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二)教育内容过于抽象。课程内容空洞、滞后和远离现实,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来就是高度抽象的东西,我们的教师在讲授时,很少联系国内外的重大问题和青少年的思想实际。这样,无形中造成许多青少年的消极态度,也就影响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教学也就失去了实效。
(三)教育资源过于单一。我们的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不够重视,不善于挖掘各种有效的资源;不善于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等资源;不善于打造有关的教案、课件、图片、视频、试题、网络、音乐等资源;不善于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资源。
(四)教育手段过于生硬。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却忽略了青少年的主体性和互动性[5]。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组织教学,无法开阔青少年的视野,无法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性理解和体验,从而也难以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个人思想素质和行为。
三、西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支撑,还要有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提升教育理念,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思想导向。我们必须看到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矛盾性、价值追求的市场化和功利性、价值选择的易变性和可塑性。[6] 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着眼于解决青少年思想和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着眼于解决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总结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经验,树立开放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人才效率意识、时代风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化。
(二)提炼教育理论,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结构、功能、要求等, 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理解;同时,还要研究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价值结构、道德追求和心理素质等,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教育实践中,除了针对青少年群体角度而言的普适性教育外,还要注意分析青少年群体中的差异性,[7]只有把群体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取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拓展教育途径,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效渠道。首先要注重发挥课堂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寻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教学中蕴含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要将核心价值建设融入大学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8]通过调动学校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网络,形成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有机联系,发掘多种教育途径。
(四)创新教育模式,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实施样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该把有关内容进行专题化处理、生活化处理、问题化处理、故事化处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与青少年中间铺设起兴趣的桥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图书管理、青少年管理、后勤管理中,要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宿舍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实现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这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而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更需要在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现实评判和未来期许的基础上,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2][3][8][9]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青少年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9,16(1):30/31/32/33
[4][6]刘光照.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17/18
[5]法红旗.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32(1):92
[7]杨庆芬.对高职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