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及案例分析
2014-07-28何祯辉
何祯辉
摘 要:因为数学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枯燥、乏味,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果,教师应该选择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单一固定的,教师可以用多种导入方法,而这些导入方法也是殊途同归的,但是如果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同一种导入方法,效果相差会很大,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点,用贴近生活易懂的方法,灵活的设计知识结构导入课堂。本文就高中数学在课堂导入方法及案例分析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入方法;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来进行的,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给课堂教学做一个合理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导入教学。
一、导入目的
课堂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其实也就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让学生把知识和背景联系起来,补充新的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探索。同时让学生总结已学的数学知识及理论等。
二、课堂导入方法
2.1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也就是温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用已经解决的旧知识导入到新的课程里面来,用这种方法导入,能够有效强化学生记住已学的旧知识,降低了对新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新知识。
2.2故事导入法,教师可通过讲一些和课堂内容有关的故事,比如:数学典故、数学家的故事等。
2.3演示导入法,演示导入法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介导入,比如:挂图、多媒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设置疑问导入法,教师可通过设置疑问引入到课题上,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新的课题。
2.5实践法,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解决某一个问题。从这个问题上引导到新课题上。
2.6类比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就是通过“旧知识”提出一个类似的“新问题”导入新课。这个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新课题的难题,还能在学习新课题的同时巩固旧知识。
2.7情境导入法,就是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新课题有关的情境导入到新课题。
2.8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也叫点题导入法,是教师用简洁的语言直接点出课题,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三、案例分析
3.1复习导入法案例分析,案例:关于“对数的函数性质”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对于函数的性质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研究的?”学生作答。教师做一个总结:我们是从图像上观察到它的定义域、值域等来定义函数性质的,同样,对数函数性质是不是也一样能用这个方法来定义?
教师:好,那我们现在以同样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对数函数的性质。
评析:教师通过用这种方式,创造出新知识。使得学生巩固所学的旧知识,又能掌握新知识。
3.2故事导入案例分析,案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用故事导入
在古代,有一位象棋大师,国王很赏识他的棋艺,就让其在国库中任意挑选宝物……。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作答。
评析: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3.3演示导入案例分析,案例:求“锥体体积”的导入
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圆锥形容器和圆柱形容器,并让学生观察容器的底和高是相同的,在同底同高的条件下,同时给这两个容器注入水,发现圆柱形容器要三杯才能满,而圆锥形容器只要一杯就满了,所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教师在这个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
评析:这个方法是从实验过渡到推理上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4设置疑问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极坐标”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作答。
评析:这个方法不仅要注意教材的关键,主要是难点设疑。这个疑问要设置巧妙,不能太难,又不能太容易,太难了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容易了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3.5实践法,案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师在课前就把已准备好的圆形纸发给学生,人手一张,让学生进行下面的操作:
(1)在圆周上标记12个点分别为B1、B2、……B12等分圆周。
(2)在圆内取任何一点为圆心的点A。
(3)使圆周上的点B1能和点A折叠。并使圆周其余点都分别与A折叠,得到12条折痕。
(4)拆开这个圆,发现折痕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刚好是椭圆的形状。
评析:实践法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增加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新鲜感,使同学充满好奇心,让同学对实践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6类比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利用内接球三棱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底*高,三棱锥的体积是V=1/3底面积*高。你们能根据上述的这些方法探究出三棱锥体积与内接球半径的关系吗?”学生通过思考给出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给的答案总结出:“三棱锥的体积等于其内切球半径与三棱锥四个面积和乘积的三分之一。
评析:运用类比方法要注意两种知识间的关系,并用恰当的与之贴切的类比,且这种类比要有可比性,让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3.7情境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对数概念
对数概念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老师可以手拿一张纸一次一次对折,这张纸会越来越厚,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一次,自己对折,看纸张的厚度到底有多厚。
评析:这个方法的导入,是需要老师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或者是学生熟悉的,如果学生对情境不熟悉,那这个方法显然就是无效的。
3.8直接导入案例分析,案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借助曾经学过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直接对学生提出问题。
评析:一开始就先把问题提出来直接进入主题,并用简短的语言说明这堂课的背景,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上课。
四、结语
数学课堂应是学生主动探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来进行的,高中数学的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4]。教师应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把理念变成行动,给课堂教学做一个合理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导入教学,如果教师能通过设计然后进行合理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那么教学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