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关系

2014-07-28刘勤静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践观科学发展观

刘勤静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探讨了实践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社会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继续弘扬科学发展观与实践观,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实践观;马克是主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它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尤为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区别于其他以往的哲学理论观点,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产生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所以,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基础之上的。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关于人的理论,一切从人出发,将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从而满足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一样,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终发展目标。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突出以人为主体的作用性。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现实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现实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也就是说社会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建立起来的。所以说社会要发展还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基础,人与社会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推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努力做到人民群众的发展推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党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这就充分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地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将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性和作用性的理论观点。

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说道:“世界上的万物既作為个体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存在。”也就是说马克思把社会看作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贯穿了社会有机体的各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去联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笔者也同意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只有使实践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实践的定位上说,就是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处理好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关系,解决好人的欲望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处理好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在社会这个有机整体中,各个因素在和谐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以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应用。落实到发展实践中,就是要找出发展中的各项矛盾。上述说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而事物内部矛盾也是相互转化的。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实践中将统一性和独立性相结合,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因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社会中的具体运用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种体现形式。它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与矛盾,体现了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运用。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定位,就是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实践的角度上看,这些思想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展开的。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的指导思想,无疑不是因为科学发展观体现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就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人在实践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实践的根本目的具有了中国化的本质特征,是将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了我党为什么要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今社会的创造性运用,它坚持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改革开放稳、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新部署,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软实力等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其中,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根本要求,因而在党所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中居于统领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再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看作是全党和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可见再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突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重要性,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首先就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最后,科学发展观的再一次提出,体现了以人为发展中心,囊括了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资源等一些因素的综合指标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关于人主体能动性的作用、联系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社会进步与人共同发展的原理。它不但延续了马克思关于实践理论的思想,也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林少红.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发展与创新[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猜你喜欢

实践观科学发展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试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