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练习评价的几种方式
2014-07-28黄秋敏
黄秋敏
【关键词】数学课堂练习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108-02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当学生的内心需求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得到满足时,心情会变得愉快。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能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和调控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有六七十人,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将学生的练习本集中起来,一一进行评改,然后针对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点评,而对每一个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课堂练习以及在课堂练习中存在的差异,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也没有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而是过分地关注结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做数学课堂练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比如,有的学生敷衍了事,有的学生干脆不做,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那么,在大班额的数学授课中,怎样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呢?对此,笔者将每一节数学课的课堂练习从易到难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3个层次,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下面结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自评,增强信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笔者设计的“基本练习”主要有以下内容。(1)17÷5=3……2读作( );有8个圆,每3个圆分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2)16÷5=( )……( ),28÷6=( )……( ),74÷8=( )……( ),80÷9=( )……( )。这个层次的数学课堂练习题与教材中的例题相似,通过再现教材中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这个目标。因为基本练习起点低,全班学生都能过关,因此,笔者通常采用自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评价。做法是:先讲清算理,再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打分,书写整洁的还可以在练习本上加个笑脸,也可以写一句表示赞扬的话。对于学困生来说,看到自己拿到了满分,也能够收获满满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互评,学会欣赏
欣赏他人,才能学习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不能欣赏同伴的优点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能够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弥补知识的缺陷,在辩论中纠正错误的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的“综合练习”主要有以下内容。(1)11里面最多有( )个4,21里面最多有( )个5。(2)( )÷7=8……1,( )÷9=9……4,47÷( )=7……( ),84÷( )=9……( )。这些课堂练习题目难度有所提高,题目类型有所变化,比教学内容稍有难度。这样的练习题能够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解掌握的学习目标。对于这类数学练习题,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讨论的方式都可以完成。在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评价时,笔者让同桌之间交换练习本,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对照答案进行互评。假如同桌的习题全部做对了,并且书写整齐,可以给满分,也可以给对方写上一句鼓励的话;假如同桌有的习题写错了,就要指出错误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并指导对方改正过来,改对了就可以给满分。通过互相检查、交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的嫉妒心理,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以及互相欣赏对方优点的意识,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
三、组评,提高能力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开展数学课堂练习。笔者设计的第三层次的课堂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拓展练习”主要有以下内容。(1)在算式( )÷( )=( )……4中,最小的除数是( ),被除数是( )。(2)21÷( )=( )……3,你能想出几种填法?(3)( )÷( )=6……2,你能说出哪些不同的算式?这些拓展性练习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性练习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练习题,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答案。当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小组内成员可以进行互评。在各个小组里,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还可以给组内的成员讲解解题的思路,获得组内成员的赞扬,从而收获成就感,激励其不断进取。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当上小老师,也认真学习,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种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四、师评,导向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等进行准确、公正、肯定的评价是促使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进而学会评价他人的一种有效手段。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自我评价意识不强,甚至不了解什么是评价,也不知道如何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开展自评、互评与组评还远远不够,实际上,学生还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与激励。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逐一检查全班学生的作业,笔者会从每个小组中抽取几个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在下一节课,笔者会抽取小组内的另外几个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如此反复,全班学生的作业都能够得到教师的点评。在评价方式上,教师除了给学生的课堂练习打分,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简单的口头评价。比如:学生的字很漂亮,教师可以说“你写的字越来越漂亮了”;学生做练习很认真,教师可以说“你的认真和细心让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学生做错了,教师可以说“虽然做错了,但看得出你已经思考,继续想想,你可以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给出的评价也应不同。比如:对后进生可以采取表扬评价,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品尝成功的滋味,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中等生要采取激励评价,既说明存在的不足,又指明应该努力的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可以采取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严谨、谦虚。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自尊自信,以及努力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念。
(责编 欧孔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