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4-07-27王文渊黄宁江王明荣周振华李玉婷蒋爱民周礼飞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药学课程体系实训

王文渊,黄宁江,王明荣,周振华,李玉婷,蒋爱民,周礼飞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湖南 永州425000;2.永州市药检所,湖南 永州425003;3.桂杏霖春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广西 桂林 410004)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医改的稳步推进,城乡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的格局已逐渐形成[1]。卫生部“2012年卫生统计提要”和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基层、社区、社会药房等药学服务人才极为缺乏,严重影响药学服务的开展[2]。高职药学教育理应根据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要,转变传统的药学教育思想、调整专业结构,围绕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创新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现将作者所在学院药学专业与医药行业合作开办“双元制”教学班以来,经过近4年的探索与实践,在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1 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都沿用“化学-药学”的设置模式[3]。化学类课程比例太大,人文课程缺乏,用药指导、调配、药物不良反应评估与处理等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课程太少,基本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学方面的课程几乎空白;学科间的融合度较低,专业课程内容与临床的横向联系不够,太过偏重于药物分析和制备,药学服务实践没有被纳入实践教学设计中,忽略了药学服务能力的培养[4]。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人文综合素质不高,化学知识丰富,生物、医学知识贫乏,懂药不懂医,缺乏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所应具有的医患沟通技巧和职业应变能力,缺乏药学服务能力[5]。因此,面对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出“医药并懂”的药学服务型人才[6],高职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

2 面向药学服务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以社会对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知识面宽、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核心技能较强、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较高,能从事用药指导与评价、药品管理与调剂、处方分析等方面工作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药学服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双元制”合作为平台,由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确定双方责、权、利,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办学工作小组监督执行教学的全过程,随时纠正并完善教学中出现脱节的教学内容或方法体系。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场所”教学,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的“双师”授课,形成校内实践与校外见习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企业顶岗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接轨、职业技能与岗位规范接轨。

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由于药学服务工作既需要药学知识,又需要相关临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等,这就决定了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具有综合性。作者以前期对药学服务人才素质、知识、能力要求的调研为依据,对药学服务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相关的行动领域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事典型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职业能力,支撑培养这些素质与能力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以此确定学习的领域,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培养满足各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能力,构建面向药学服务的药学专业课程新体系。

3 课程体系的框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按照“医药并懂,能力优先”的原则,作者及团队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等相关课程的比例,调整课程内容,结合就业岗位与工作任务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通过对理论课程的整合、重组、增设和新课程的开发,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实验与校外见习相结合、校内仿真实训与顶岗实训相结合,构建一个素质、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见图1)。该课程体系共36门课程,其中必修课26门,选修课10门。

图1 课程体系框架图

3.1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完善人文、社会、文化素养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按照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卫生服务的特殊需求,从社会和药学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出发,在原有的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等基本素质培养课程的基础上,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将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信息情报学、文学与艺术欣赏、人际关系学等课程纳入了课程设置范围。改革基本素质培养课程“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人际关系学这些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安全用药科普宣传以及各种社会调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实现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和沟通交流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构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拓宽专业基础课,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素养。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化学药学”的教育模式,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优化整合、适当压缩化学模块的教学内容,增加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打破课程之间的学科界限,合理布局,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优化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将内容密切相关、知识交叉重复的《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优化整合为《无机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整合为《天然药物学》,《数学》和《医学统计学》整合为《医用数理统计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整合为《生命有机化学》,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增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节省了课时。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调整和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将广而全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调整为《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使学生具有常见疾病诊疗知识;开设《中医药基础》课程,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中药调配知识;以选修和职业社会活动的形式,开设《药学职业教育》、《医患关系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使学生具有合理的医学和药学专业基础知识,为培养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奠定基础,实现素质、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强化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根据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药学服务工作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及医学教育的特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真正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进行优化整合、重组和开发,对能力扩展课程进行新设,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宽口径,强基础”的原则下,合理配置学时,完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药剂学》和《药物分析》课程通过精选各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减少总课时量,《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药品生产、药品经营与流通段管理章节的内容移置到药厂见习和医药公司实训时进行现场教学,将《天然药化》课程的内容穿插到《天然药物学》,不再单独开设。以实践见习课的形式开设《实用药品GSP基础》,增强学生对药品销售管理全过程的认识,掌握药物在流通使用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围绕药学服务能力培养这个目标,强化学生合理用药、用药评价和用药指导服务的能力,加强《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增开《常见病用药指导》、《药物经济学》等实用型社会药学课程,为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提供知识支撑。与行业和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药学服务实务》、《优良药房工作实务》、《患者心理学》课程。以与合作单位共建的模拟药房综合体(社会模拟药房+药品仓库)为平台,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处方审核、药品调配、药品贮存与养护、药品分类陈列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与岗位知识、技能的对接。

3.2 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注重见习,加强实训,完善实验、实训项目和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重组实验课程,精选实验内容,既能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又可以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操作能力,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校内实验教学课程内容通过优化整合成4个实验教学模块。如:无机与分析、有机与药化优化整合而成的基本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体解剖、生理与病原病理重组融合,生药与药用植物学整合而成的专业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及专业素养;疾病学与药理学重组整合、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整合、常见病用药指导与药学服务实务整合而成的专业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用药咨询与指导同药品调配与处方分析融合、药品零售服务与医患沟通融合而成的职业能力实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突出认识见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情操。利用学院附属医院的便利优势,要求每个学生在第四学期至少跟踪一个医生对一位病人全程治疗过程,记录医生个体化治疗给药的方案、病人用药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反应等所有与药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疾病判断、药物治疗、处方书写、用药常规等方面的基本意识。

完善专业实训项目和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将药品零售、用药指导、药品营销、药品贮存与养护、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践课程的实训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实训。按照从单项能力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简单操作到复杂技能掌握的编排,将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实训课程内容拟成一个个实训项目,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在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仿真中西药药房、药品仓库、用药咨询台、药品营销室、药品检测室、药物制剂室等项目实训室进行。通过梯度化、循序渐进式的专业能力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加强顶岗实训,强化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五、六学期,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岗位群的任务共同拟定实训内容,学校教师和企业岗位能手共同组成的教师队伍在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围绕着常见病用药指导、药品调配、处方调配与分析、医患沟通、用药知识教育、用药方法与安全性评价、用药选择与剂量分析、用药咨询、优良药房工作实务、药品管理等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先期进行为期8周的强化实训。然后下到合作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为期10个月的轮岗顶岗实训,并进行正常的考核和评价。通过顶岗轮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进行双向不断的修正、提高,将知识内化为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校企互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4 新课程体系实践的效果

自2010年起,作者所在校开始与桂杏霖春、益丰、养天和等公司开办“双元制”教学班以来,目前已经毕业两届学生。经第三方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明显提升,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连续三年专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均为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良好,98%的学生实现实习即就业,并有30%的毕业生成为公司的岗位能手或标兵,作者所在院药学专业也因此被遴选为我省职业教育“十二五”高职特色专业。

顺应社会的需求,构建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合于社会需要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是对高等药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课程体系的建设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准确地定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4):517-518.

[4]李群力,麻佳蕾,许玲玲,等.高职临床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2-24.

[5]石森林,何三民,熊雪丰.加强临床药学教育,培养服务型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10,26(4):15-17.

[6]期韦敏,陈 沁,余大敏,等.国内外社区药学服务进展及对我国药学专业设置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0,21(12):1148-1150.

猜你喜欢

药学课程体系实训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