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在语文教学的果园里飘香

2014-07-25文郭慧萍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邹忌导语情境

文郭慧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进入状态,投入学习呢?关键就在于教师设计一个适当的课堂导入。好的导语,如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上课伊始石破天惊,先声夺人。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泄水,汹涌澎湃,让学生一听倾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导语呢?我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总结如下。

一、讲故事,增趣味

针对学生好听名人轶事、奇谈趣闻、历史典故、幽默笑话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等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兴趣。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讲了如下故事: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颗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可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设情境,引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理智和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设计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的导语是这样的: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兵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他精力过人,力撑危局,事无巨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沉浸在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课的兴趣更浓了。

三、借媒体,染气氛

所谓的借媒体导入,就是借助音乐歌曲、影视图像等艺术手段,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导入方法。

如,教《荷叶·母亲》这一课时,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方法:播放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那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诉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把学生的思绪带入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融入了母爱的世界,这时,我饱含深情地说:“母爱是无私的、博大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去再一次感受那份真挚的爱。”

四、设悬念,引注意

在教读课文前,教师有意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有的老师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班有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生性耿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脚。眼睛里容不得半点砂子,见到同学有错误,就会毫不客气地给指出来,可这样做常常不被理解,同学和我疏远了,自己感到很苦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我做错了吗?”同样是奉劝别人改正错误,邹忌却收到较好的效果,齐王不仅没有龙颜大怒,还诚恳地接受了邹忌的建议,并用于治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取得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又可得到哪些启示呢?设置这样的悬念,学生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新课的探究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的运转,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作。好的导入,出神入化,婀娜多姿,富有艺术魅力,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语文教学的果园里尽情畅游。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要善于把握导语设计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实质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

猜你喜欢

邹忌导语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导语
邹忌劝齐王纳谏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邹忌比美
导语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