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模山范水”导写实录

2014-07-25文/刘举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角度观察写景景物

文/刘举

一、图片导入

投影1

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教师:走出户外,置身这座城市,你觉得兰州美吗?说说你的真实感受。(学生自由表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摄影家眼中的“金城兰州”。

投影2

轻音乐声中,显示“中山桥”“黄河母亲””“黄河水车”“小西湖立交桥”“五泉公园”“小西湖公园”“兴隆山”“官滩沟”“龙园”“黄河风情线”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照片。

教师:此时此刻,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又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交流。

二、解读“例子”

教师:如何用手中的笔把我们看到的自然之美形之于笔端呢?老师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下面我们想一想,通过学习《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这些模山范水的“例子”,我们学到哪些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投影3

显示《三峡》《答谢中书》《观潮》《醉翁亭记》的片段。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出“模山范水”的基本写法:

投影4

方法1.从时间角度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时间的区间可以从“年”“月”“日”“时”“分”由大到小选择。如“春、夏、秋、冬”“早晨、正午、黄昏、夜半”“一会儿……一会儿……”“方……继而……倏尔……”“有时……有时……”

方法2.从空间角度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里到外,由中心到四周,由中间到两边,由面到点,由表及里,先俯后仰,先总后分等。

三、小试牛刀

当堂完成小练笔:以手中的图片为描写对象,从时间、空间的角度练习写景,写作中注意写清时间、空间位置变化的词语。时间5分钟,150字左右。

写作后交流。

四、二解“例子”

教师:刚才我们聆听了几位同学的习作,同学们所表现的文学才华让老师惊叹和欣慰。选择从时间、空间观察和描写景物,这是写景的基本方法。其实,在具体描写景物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还要注意“变换景物描写的角度”。请大家结合前面提到的几篇文章,再试着去发现这些文章写景过程中描写角度有哪些变化?

投影5

显示《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等文章。同时对其中的有些句子,用不同字体特别强调。

在学生合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方法3:变换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想象)结合、点面结合、粗细有致、明暗交替、感官并行(视、听、味、触、嗅)、有声有色等。

五、写法“升格”

学生活动1:修改润色小练笔。

教师:现在我们来对刚才完成的小练笔修改润色。怎样修改呢?如果你从静态描写了,请加上动态描写;如果你从正面描写了,请加上一笔侧面描写;如果你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了,不妨从听觉再去感受;如果你从视觉、听觉描写了,不妨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想象。片段描写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应用就更好了。

学生活动2:修改后,小组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升华:

方法4:风景如画,写景还要注意景物的层次和关系。从景物的层次来说,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写“云”先写“天”,写“水”总提“山”,写“雨”先听“风”,写“花”先绘“树”,写“竹”陪衬“石”,写“鱼”对举“鸟”,“大漠”衬“孤烟”,“长河”托“落日”。从关系看,多重景物之间或对比,或映衬,或相接,或对举,或配合,或变化,或和谐统一等。

方法5:如诗如画,语言要追求一点诗意和韵味。要写出“画面感”,就要综合考虑画面的背景、景物的主次、景物的位置和层次、景物的形态、景物的色彩及变化、“我”观察景物的立足点等。

六、画龙点“睛”

教师:我们模山范水,仅仅是向别人介绍我们所看到的秀美山川、如画美景吗?(生答:不是),是的,山水中总有一个看景的人,景物本身并不会说话,并不会说自己有多美,“美”恰恰是欣赏者在某种心情下看景的一种感受而已。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刚才的片段描写中,你是否读懂了自然的文字?是否有“我”的存在?你是否从中发现了新的“我”,是否对你有生命的启迪,思想的升华?如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呢?如果没有,能否或隐或现地表达呢?

学生活动:围绕片段或讨论、或静思、或修改。

教师投影、总结:

方法6:景中有“我”,写景总要自然抒情或寓理。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写自然景观,其实是在自然中发现了自我,在自然中获得了思想的启示、情感的升华、境界的豁然开朗和飞升。

七、实战演练

教师:你学会写景了吗?

学生:会了。

教师投影显示本次习作要求:

自然是人类之友。人会从自然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请选择冬季中某一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中注意写景角度的变化,力求笔下风景如画,力求笔下景中有我,求笔下语言灵动字数不少于600字,40分钟内完成本次习作。

学生利用1节课时间当堂完成习作。

课后反思

用活“例子”“练”求实效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选取了一些模山范水的文章,《三峡》按照季节变化描写三峡雄奇险拔、幽深秀丽的景色,在抓住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在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时,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或实写和叙写相配合,或俯仰生姿,或动静相衬。在《答谢中书书》中,围绕“美”,或写山水相映,或写色彩配合,或写晨昏变化,或写动静之美。而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笔下月光如水、澄澈透明,疏影摇曳、似幻似真的美景更是令人神往。那么,能否找到写景的一些方法和规律,有效指导学生学会模山范水呢?

通过研读教材,我觉得,指导学生写景时,首先从时间角度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时间的区间可以从“年”“月”“日”“时”“分”由大到小相机选择。其次,能从空间角度观察和描写自然景观。第三,写景中还要变换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想象)结合、点面结合、粗细有致、感官并行、有声有色等。第四,写景时,力求笔下风景如画,注意多重景物的层次和关系;力求景中有“我”。最后,语言表达力求如诗如画,语言要追求一点诗意和韵味。要注意美化语言,尝试使用一些修辞。

想清楚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教、如何导写”的问题。

最终,我这样设计了教学环节,即:图片导入—解读“例子”—发现写法—小试牛刀—二解“例子”—写法“升格”—画龙点睛—实战演练。

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1)要做到的是挖掘教材,精心备课。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什么、练什么、练到怎样的程度、训练的重点是什么,这一切全靠教师个人对教材的解读,对文本的整合和提炼能力。本次写景的训练,我把指导学生从时间角度观察描写景物以及从空间角度观察描写景物作为基础性目标,而把描写角度的变换、景中有我、描写如诗如画作为发展性目标。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基础性目标学生都能达成,而发展性目标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达成。

(2)巧妙激趣,练就“慧眼”。学生对写作一向是有抵触的情绪,网络上有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如何让学生不再有“畏难”情绪,积极投身写作训练活动呢?我采用了图片导入的方法,上课伊始,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兰州美吗?”当学生犹疑不决,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之后,再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欣赏图片,这些图片都是我们身边的风景,都属于这座城市,甚至同一处景物,拍摄的时间、空间不同,也幻化出不同的美景。之后再让学生说“兰州美吗”,几乎大家异口同声——“美!”这时,我乘胜追击,“如何用手中的笔把我们看到的自然之美形之于笔端呢?通过学习《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这些模山范水的“例子”,我们学到哪些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设计是比较成功的,课后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肯定,尤其是图片的选择,都是与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相关的图片,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更好地印证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endprint

(3)讲练结合,“练”求实效。如果一堂写作课,只停留在写作方法的指导,而不能让学生动笔,这样的写作教学无疑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在本堂课的设计上,通过老师的启发和诱导,学生发现写景时,首先要注意观察景物的角度,即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观察,描写时也要注意写清表明时间和方位、观察点的词语。因为上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风景照片,现在,又有了写作的对象、写作的方法,学生自然下笔顺利,成文迅速。在后来的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的表现无疑是可圈可点的。由此看出,写作教学一定要坚持“讲练结合”。

同时“练”还要求实效。学生完成片段练习之后,随着课堂的推进,我又引导学生对刚才完成的小练笔修改润色,并且明确提出了修改和润色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修改。

当讲到“景中有我”的训练要求时,我这样启发学生:“在刚才的片段描写中,你是否读懂了自然的文字?是否有‘我的存在?你是否从中发现了新的‘我,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风霜雨露、花草树木、根茎叶花,甚至米黍尘埃等,是否对你有生命的启迪,思想的升华?如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呢?如果没有,能否或隐或现地尝试表达呢?”

以上的教学设计,可谓步步“惊心”,一石三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当然,这堂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训练的效果等方面还需要认真反思。比如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于一堂课来说,容量是否偏大?因为,原来设计的一课时的内容,最后第二节课又占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才完成。那么,发展性目标的确立是否要求过高?训练的点是否过于琐碎?一堂课的写作指导就要完全学会所有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从教学的策略上来说,片段练习时让学生以自己准备的图片为描写对象,尽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但交流时“对象”过多,老师和学生就不好判定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是否合理、精当。如果把片段描写定为一幅图片,训练的效果是否会更好,指导是否会更有针对性?从教学效果的反馈上看,课堂上展示的仅仅是八九位学生,其他学生的写作效果、训练效果又如何?老师在课堂进行中,还是有“管中窥豹”之嫌。

总之,通过一堂课的探讨和反思,我也发现课堂上的很多遗憾之处,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在我就是这样的感受。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主要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484。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度观察写景景物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易犯的错误
景物描写要准确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