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2014-07-25文李素静
文李素静
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的时间,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上语文课。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结局?原因很简单,前者爱读书,而后者却把读书当成了任务,体味不到其中的任何乐趣。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语文教学。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去表达。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如,我们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用张弛有度的课堂结构让学生的思维高潮迭起,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让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语文教师要知道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我们应该让不同的课给孩子们带来不同的情感,让学生跟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让语文课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感受到在讲《背影》时,你就是朱自清;在讲《记念刘和珍君》时,你就是鲁迅;在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你就是恩格斯。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这里所讲的“语文化”,就包含着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
教师虽然不是演员,却要胜似演员。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有激情。教师的激情首先源于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其次激情来自教师的自信。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才可能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才可能在课堂上风度翩翩,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才可能营造语文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激情,每一堂课都满腔热情,那么学生的心就会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学会读书,学会表达,学会写作,也就是学会了学习。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