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建构主义的中学历史情境教学

2014-07-25文/王品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建构主义

文/王品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这三种教学方式的学习环境都包含一个重要的要素——情境。在支架式教学中,通过引入一个问题的情境,使之成为一个“脚手架”,达到最临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在抛锚式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直观感受,再现当时的历史,从而获取历史知识。在随机进入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情境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以及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体现在教学中,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有三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

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这三种教学方式的学习环境都包含一个重要的要素——情境。历史学科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所以历史教材在文字上偏于叙述,并穿插抽象名词,让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创设虚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激发历史想象体验,或直观的历史史料,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在建构主义的三种教学方法,历史的情境教学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支架式教学中的历史情境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的,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相当于搭个“脚手架”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在支架式教学中,通过引入一个问题的情境,使之成为一个“脚手架”,达到最临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知识,并解决难点。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二十三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中,为让学生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中

“希腊化”一词,设置了两个情景。第一个情景:通过一个小故事,了解亚历山大大帝国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和以前的知识“海洋文明”相联系,了解到亚历山大帝国成为西方文明的代表。第二个情景:多媒体展示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了解到在他十年的征战中占领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这些文明古国,和以前的“大河文明”相联系,知道这三个文明古国是东方文明的代表。通过情境的创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希腊化”是东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的产物,进而理解难点——暴力冲撞也是文明交往的方式之一。

二、抛锚式教学中的历史情境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在抛锚式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直观感受,再现当时的历史,从而获取历史知识。

创设情境,主要体现在历史史料的运用中,包括史书、视频、图片等都是比较直观的史料,可以将学生带入当时的环境中。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史书中的记载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通过《三国志》的记载,曹操采纳了毛遂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发展农业生产,而袁绍对沮授的合理纳谏置之不理,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就可以自己得出曹操取胜的原因。视频、图片的资料,对于近、现代史的学习比较大。在教学中,选取真实的历史录像、照片,重现历史,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如,讲述香港回归时,截取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看到我们的仪仗队整齐的步伐,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的上空,英国人沮丧的表情,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每个中国人的自豪之情,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随机进入教学中的历史情境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为了全面认识事物,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在随机进入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要求重视知识的综合性,通过创设情境,全面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要从正反两方面去看待,如评价秦始皇,通过历史故事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他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一个暴君。对于历史事件,也是要辩证地去思考,如学习新航路开辟,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如果你是16世纪的一名欧洲航海家,你会到哪些地方,会做些什么?”通过回答,可以知道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促进了文明的交融,但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让学生知道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的知识综合性更强一些,如认识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通过设置抗日战争的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作为导游,编写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的全民抗战”的导游词,感受到各阶层人民尽自己的努力抗日的史实。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历史教学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从而进行意义建构,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2]蔡江红.中学历史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7).

编辑 薛直艳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几点思考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