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几点举措
2014-07-25文/赵星
文/赵星
摘 要:教师总结特教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从社会、职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指出学校应从岗前筛查、“尊师重教”氛围、激发工作热情、开展校园活动、校内外培训等方面采取举措;社会应从提高教师地位、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给予支持;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心理需求、主动提高自我教育意识,通过心理健康培训等渠道让自己快乐地面对特教事业。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要求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对特教教师这一高应激的群体而言,不仅影响其自身的教学表现,还会对教育教学对象产生影响。那么,我国特教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一、特教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其SCL-90多数项目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水平,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敌对、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特教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特教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历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负相关。而对于年龄和从教年龄对心理健康影响方面,则存在不同的观点。在徐美贞老师一项关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写到,特教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和教龄增长不断提高;而于红莉则指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年龄上无显著差别。
二、提高特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举措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教教师承受来自各方压力,既有普校教师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需从社会、职业、个人三方面分析原因和举措。
(一)社会因素
1.产生的原因分析
国外研究发现,教师心理问题与教师缺乏社会支持的知觉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社会上对特教教师看法或评价较低,易使其产生失落感、自卑感或挫折感。和普通教育相比,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在劳动报酬方面也存在较大距离,其劳动报酬不能很好地体现其劳动价值。虽有特教津贴,但总体工资收入水平与普校教师存在较大差距。特教教师因社会对其角色的不认同,特别是劳动价值与报酬背离而心理冲突加剧,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
2.解决的举措
学校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有研究表明,特教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关心与支持能有效地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同时,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激励职业积极性,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是解决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职业因素
1.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受教对象具有特殊性。教师从听觉、视觉来看,课堂反映较普校学生相对滞后;从教学语言来看,他们的语言或多或少都有些退化现象,表现为词汇缺乏,语言简短,从事听障生教育的教师还会语序颠倒,不自觉地使用手语等;从思考问题角度来看,他们想问题简单,前说后忘,反复叮咛同一件事等。这些都会阻碍教师健康心理的发展。
另一方面,受教育评价多样性的影响。特教教师通常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复合使很多教师有压力和感到紧张。而家长的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特教教师处于矛盾的热点和特殊教育的焦点上,这也无疑加重了教师们的心理
负担。
2.解决的举措
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也能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使教师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特殊教育学校的职前筛选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科学的量表测验,确保“准特教教师”符合职业的特殊需要。做好校内外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咨询与干预等培训是提高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减少特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预防措施。
(三)个人因素
1.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教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是人格因
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解决的举措
指导教师认识自己,重视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学会自我舒缓心理压力,解脱烦恼,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总之,特教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
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将会让每一位特教教师都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永久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于红莉.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徐美贞.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64-67.
[3]李季平.上海市特殊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特殊教育研究,2001(04):5-9.
[4]辛涛,林崇德.教师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04):168-170.
编辑 王团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