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闻会客厅的形式走入文本

2014-07-25文/谢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会客厅族人英雄

文/谢虎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标准中高中语文必修课对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要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必须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到文本中去,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而不是在教师精细的分析下被动地接受。

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侧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上,通过对英雄的探究来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新闻会客厅的形式,让学生重回现场,借由丹柯们与族人们的对话,对文本进入深入的探讨,从而对英雄作出正确的理解,并结合社会现实,探讨英雄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悲剧小说,小说写了主人公丹柯和一群族人的故事,我们今天上课的形式将以新闻会客厅的形式来进行(出示PPT),这3组同学将以丹柯的身份出席,那3组同学以族人的身份接受采访,中间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接下来,仔细阅读文本,等会不管是丹柯也好,族人也好,记者提问也好,一定要在文本的范围之内,首先,让我们来走进文本,同学们开始阅读小说(学生准备6分钟)。

2.新闻会客厅

记者1:在恐惧面前,你们在想什么?(潘达)

族人1: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强大,未知前路的恐惧。

师:当时的环境到底有多可怕,你来读一读,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们的恐惧、茫然、无助。

族人1:读环境描写。

记者2:我问丹柯。在别人都害怕,失去信心,你是怎么想的?(戴妤倩)

丹柯1:我有一个信念,一切都是有尽头的,你不能光想,想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行动才能产生意义。

记者3:我想问族人,为什么开始相信,后来抱怨围攻(王子豪)。

族人2:我们之所以刚开始相信丹柯?是因为我们那时一直在担心出路,我们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自由当奴隶,在黑暗恶臭的森林中,我们把丹柯当成了救命稻草,让我们的怯懦有了暂时逃避的可能。而且他的话又是那么的坚定。

族人3:我们后来抱怨围攻丹柯,是因为当走了很久还没有走出森林时,开始后悔起来,因为我们再次经历了死亡和恐惧,已经忘记了当初是怎样推举丹柯的,在我们的逻辑中,自己永远应该是受益的一方,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没有丹柯,我们会更加绝望地死在森林里。说实在的,我们很自私。

族人4:段落8“他们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软弱”,把丹柯当成出气筒。把绝望的情绪转化为对丹柯的怀疑和憎恨,我们被人性的弱点击败了,失去了人性。

记者4:为什么你们自称是快乐、强壮、勇敢,但表现得如此怯弱。

族人5:因为没有对比“只有一族人”,我们无法认清自己,望着那些被恶臭杀死的人的尸首,我们被吓坏了,我们后退了,犹豫了,胆怯了,屈服了,崩溃了,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甘愿出卖自己的肉身和灵魂,甘愿做奴隶。

记者5:我想问族人,为何最后要踩上一脚?(戴森浩)

族人6:因为丹柯火热的心折射出我们有多么自私,多么软弱,我害怕面对,选择了逃避。

记者6:我想问丹柯,当族人都质疑、误解、责怪你时,为何还能要带领族人走出困境,依然为族人着想,依然愿意牺牲自己?(杨思佳)

丹柯2:当他们质疑、误解、责怪我的时候,他们把所有的怨气出在我身上,我没有选择离去,因为我爱那些人,我愿意搭救他们。我想,没有我,他们也许会死在这里。既然选择了站出来,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师:说得太好了,彰显了丹柯人性的伟大。在万众一心时,做领头羊,是豪迈的,是慷慨激昂的;众人背弃时,仍然能坚守信念,执著前行,是艰难苦涩的,更是崇高的。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别人抱怨你的时候,你依然能快乐而安详?

丹柯3:快乐是因为我充满希望,我始终坚信我的信念,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一定会走出森林的。

丹柯4:安详是因为,我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很累,很辛苦,有些抱怨是正常的,我能包容他们,因为我爱他们,所以我能安详。

3.英雄的光辉

师:同学们,通过走进文本,我们接触了丹柯,也了解了族人,我们知道丹柯是一个英雄,英雄有好几类,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来了火种,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是个英雄;而在中国,炼石补天的女娲是英雄,义薄云天的关羽是英雄,第一个在天空漫步的中国人翟志刚是英雄……

但是,今天我们了解的丹柯,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出示PPT(解读英雄)学生讨论思考。(学生说不出来,就让他们读文本,在丹柯遭受误解和排挤时,读一读14~19段)

在某种情况下,他更难能可贵。别人误解他,骂他,甚至要置他于死地,换做一般人,会这样想,我全心全意为你们,你们居然这样对我,我不管了,随你们去吧。

但丹柯没有这样做,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放弃或者泄气,更没有一走了之,反而他用自己的生命继续照亮族人前进的路途。由此可见,这样的英雄实在是难能

可贵的,我们来看看,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新闻、报纸、网络有没有类似的英雄?(点PPT成为英雄)

生1:车祸发生,曾被当作肇事者挨耳光。

生2:好心扶老人,被家属误解,扇了耳光。

生3:好心司机送出车祸的伤者去医院,被误认为肇事者,幸亏有监控还他清白,记者问他,下次碰到这样的事你还会做吗?他淡然地说还会去做。

生4:在影片《怀念雷锋的日子》里的司机乔安山,同样遭受了误解,但依然做好事,别人问他为啥,他说,因为我是雷锋的战友,我要永远做好事。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无悔的英雄丹柯,让他永留我们的心间(段落16~22)。

师:同学们,你们将来到了社会,可能会遇到很多的误解,有时会承受委屈,也会遭遇无奈,希望你们都能有一颗这样的心。

三、教学反思

高中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

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一直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如何进行动态的心灵对话。

最后我借用了新闻会客厅的形式,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小说人物的所思所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丹柯》的文本相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自行解决一些基础的疑难点。所以本课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提问,自行辩解,抓住学生有共性的代表性问题,集中突破。如:

通过“丹柯为什么要掏出心来?为什么当时没有死去?”发现象征手法的使用;

通过“对丹柯的描写,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请找出原文,来谈谈感受。”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

通过“为什么23段落里,人们没有注意到丹柯的死,还把他的心踩碎了?”来探究主题。

在一个个同学们自己的话题中,学生充分交流和分享,合作交流是自然生成。

我们的学生有很好的思维基础,老师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搭建一个好的平台,体现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让学生充分交流和分享,并预留给自己一个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地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

通过这次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感:作为课改中的实践者,首要任务是更新理念,以动态生成的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真正实现“三主”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不足,我感觉是教学深度似乎还可以稍加提升:可否采用对比阅读的做法呢?《丹柯》是否是绝无仅有的“一例”“殉道英雄”呢?只要稍加连及,我们就会发现,在文学史上,这类“困境与殉道”的叙事模式是古今中外兼有的,从中国神话小说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屠格涅夫的《门槛》、房龙的《宽容序言》,困境—英雄—殉道,这样的“三段论”是“困境与殉道”文学母题的常见模式。这种模式常以一个“隐喻”来表达,《丹柯》也是一个“隐喻”。今天,我们用这样一种方法去破译喻意,那么,解读同类的隐喻,我们是否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呢?顺势将这个问题深化一下,这样,在欣赏小说主题的方法训练上,这堂课便有了某些普遍意义。

编辑 谢尾合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客厅族人英雄
不受欢迎的人
不受欢迎的人
英雄犬
小编会客厅
小编会客厅
读迷会客厅
读迷会客厅
重走英雄路
宋人的秘方
绛红英雄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