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载体,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2014-07-25文/林维海
文/林维海
摘 要: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高中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也在课堂,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问题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首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认真落实校本教研、开展同课异构、加强理论学习等方面。其次,预习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重难点有效突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后反思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真正对构建化学高效课堂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问题;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是希望学生在认识化学这个科学殿堂的同时,学到有关化学的科学知识,体验、领悟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但在课改实践中,有些老师在课堂中一味放任学生自由、轻松地探究,而缺少有效引导,致使课堂出现场面看似热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真正有参与探究的仍然只是一小部分学生,有的甚至处于失控的状态。
为此,我校在实施高中“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问题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为化学组课改研究的主题。
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高中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主阵地也在课堂,可以说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在什么情形下才是高效的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新课标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学起于思,学生主动地学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下面谈谈个人对本课题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专业成长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主导课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此学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认真落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以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为主体,教学情境相似,为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本组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发言人,各位老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如对知识呈现形式的思考,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要求把思考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来,再经过讨论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开展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它是由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采用不同的思路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研讨的一种重要形式,达到了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课异构彰显教学本质,教师个性风采得到了张扬,教师自我反思得以促进,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是基础,异构重组才是目的,因为每一个个体设计都会有差异,也都会有它的亮点,采亮点而改不足,这将是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3.加强理论学习
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问题教学的理论文章,认真做好反思记录,提高自身能力,苦练内功。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使问题问得巧、好,问在关键点上、要害处,使问题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预习质量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设置适当的“课前预习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如,在教学《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前,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要求学生作调查后回答:
1.做心电图时,仪器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2.在仪器与皮肤的接触部位擦的是什么?是用酒精消毒吗?为什么?
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会努力去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往下学的兴趣,为课堂学习的高效化做好了准备。
三、重点、难点有效突破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说明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若教师过度指导,则学生无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与探究;若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又会盲目无序,杂乱无章,根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课改组的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问题与高效”的研究,努力寻找这两者的平衡点。在不断的教学尝试中,我们围绕当前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根据我校学生已有的知识整体偏低的特点,降低难度地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时,针对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这个反应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是哪种元素?氧化剂是哪种物质?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
2.化合价升高的是哪种元素?具有还原性的是哪种物质?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
3.该反应中转移了几个电子?
前面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得到2个,失去2个,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却回答成4个电子,很明显这时学生错误地将转移电子数当成得失电子数相加了。为此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递给了第一桌的一个学生,然后问:你得到多少钱?我少了多少元?咱俩之间转移了几元钱?生动的例子、恰到好处的设问,让学生恍然大悟,有效地突破了这个教学重点。
又如,在教学电解原理时,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CuCl2溶液中存在阳离子哪些?阴离子有哪些?
2.通电后阳离子向哪一电极运动?阴离子向哪一电极运动?
3.电极附近的离子谁先放电?
4.电极反应式怎么写?总反应式怎么写?
作了这样问题设计,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落实了本节的教学目标,还为总结电解电解质溶液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课后反思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每周上完课后,要求课题组成员节选本周三节课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来改善问题设计的思想、思路,处理好教学内容与问题设计的统一,并要求在下一周的集备中进行反馈:
1.反思问题设计
反思问题的关联性、切入点、针对性等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改进,以便形成更有趣、更有效的问题。
2.反思运用问题的过程
如,创设情境的问题是否合适?探究与合作如何处理?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够吗?是否恰当处理了学生回答的正误?
3.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从学生对课堂小测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反思。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校化学课题组利用一个个适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突破了重、难点内容,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真正对构建化学高效课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孙天山,江霞.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思考与实践.中学化学教学与参考,2012(05).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