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服贸协议将给台湾带来什么?
2014-07-25钱志勇张颖
钱志勇+张颖
台湾自2010年与大陆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即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列为两岸经济互通交流的重要谈判议题,历经2年多谈判,2013年6月21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签订。由于协议范围牵涉甚广,再加上服务业占台湾岛内生产总额(GDP)将近70%,因此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成为近来岛内最受瞩目的经贸议题。
台湾3年前与大陆洽签ECFA、2013年洽签服贸协议,以及正在协商中的货贸协议,其实都是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一环。因为台湾属于小型开放经济体,长期以来国际贸易都是带动台湾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在面对国际经济快速整合,台湾也应该积极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洽签FTA,而与大陆签署ECFA与服贸协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
一方面,由于对大陆出口占台湾出口总额的40%,因此与大陆签署FTA可以让台湾产品能免税进入大陆。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台湾产品享受到减税的好处,而且会增加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另一方面,由于大陆逐渐成为世界市场,未来几年大陆服贸业必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台湾服务业已发展很长的时间,服务业需要许多人与人的接触,这对于与大陆有相同语言的台湾企业而言,会比外国企业有更多的优势进入大陆。因此,现在正是台湾服务业进军大陆的最佳时机,所以服贸协议自然应该要越早通过越好。
大陆开放80项承诺
有助台商抢攻市场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国民待遇、管理规范、避免不公平竞争的独占或联合垄断等商业行为及开放项目等,内容不涉及证照承诺的专业服务业市场开放,也不涉及劳工来台或移民、居留问题。
在协议内容中,双方互相开放项目是影响产业最深之处。根据协议内容,大陆对台湾开放80项承诺,对台开放的内容均超过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做的承诺;台湾则对大陆做出64项特定开放承诺,其中有27项原本就已开放投资,只有37项属于新开放范围。
在大陆对台开放部分,台湾方面争取到大陆开放数字内容、文化创意、医疗照护、低温物流等产业。此外,大陆十二五规划的21个服务业项目中,有17项承诺对台开放,对台湾抢攻大陆正快速起飞的服务业市场,带来助益。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吴中书指出,大陆的经济政策正走在加速服务业发展的路程上,近年来也逐渐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因此台湾在此时与大陆洽签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将有助于台商抢攻大陆服务业商机,此外,通过与大陆签订服务贸易协议,也可望加速台湾与世界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
部分台湾业者对于与大陆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有诸多的担心及疑虑,有人认为可能重伤台湾经济、有人担心庞大的陆资入台,将使陆资主导台湾服务产业。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执行长李淳指出:“服务业的竞争,不是砸大钱就能成功,服务的提供过程包含许多细节。此外,目前台湾服务业领先大陆许多,竞争力相对较足,所以台商应该积极掌握协议签订的利基,加速进军大陆市场。”
其实早在2009年4月26日,两岸服务业就已开始走向互相开放,当时台湾即开放陆资赴台投资。根据“经济部”资料显示,自2009年开放陆资赴台投资至2013年5月底,台当局共进行3个阶段的陆资开放,累计核准398件投资案,投资金额总计约7.14亿美元,投资业别主要集中在港埠业、银行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服务业等。由此看出,陆资并不如外界所担心,大举涌入对台湾服务业造成冲击。
这一次两岸服贸协议中,台湾对大陆承诺开放64项,代表未来每一天小到食衣住行,大到生老病死,都与陆资企业息息相关。目前,这64个项目中,岛内相关行业中的就业人数超过110万人,影响到的产值高达新台币25,000亿元,影响不小。
“市场开放必然有得有失,要看失去的多,还是得到的多?”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说。刘大年举大卖场例子来说明市场开放的影响,“当年台湾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开放大卖场进入岛内市场,传统的小杂货店陆续被取代、消失了,你认为大卖场进来是好是坏?市场开放,新进的业者可能对既有的行业带来淘汰性的影响,却让消费者更方便。”
这个例子在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当汽车发明后,原本驾马车变成了不再赚钱的生意,但那些马车伕的下一代,能够拥有和他们的上一代不同的选择。他们或许去念医生、成为工程师、开汽车,无数更多的新行业从此展开。
当农业技术进步,或许有更便宜的海外农产品进口,本地不再需要这么多人种粮食,年轻人走出农村,涌进各行各业。整个社会没有因为他们不再务农而变得更差,正是因为这些释放出来的人力,才有如此多源源不绝的创意,这是整个经济能持续增长真正的秘密。
如果为了马车伕的生计,因此禁止汽车的使用,为了农民的生活,禁止那些节省劳力的技术,或不准更便宜的海外农产品进口,这些产业固然可以繁荣,但整个社会就没有了未来的发展能力。有更多的贸易机会,才能让台湾的下一代有不同的选择。
受冲击产业深耕技术蜕变升级
不论台湾服务业与大陆服务业的竞争力孰胜孰低,或是陆资赴台多寡对台湾产业是否造成影响,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势必对一地的各个产业同时带来利弊,而这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在台湾对大陆开放的部分,包括中药批发、美容美发等是被各界认为冲击较大的产业。
台湾90%中药从大陆进口,因此开放陆资赴台经营中药批发业,确实对本地中药商带来很大的冲击。台湾中药全联会理事长朱溥霖指出:虽然台当局仅开放批发,但是批发与零售之间如何界定是问题所在。高雄市中药公会理事长谢庆堂也认为:台湾市场小,中药产业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如今再开放大陆来台,对台湾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面对诸多疑虑,中药全联会提出,成立损害救济、税制优惠、两岸出口入中药材平等对待,以及不准陆资从事中药材零售业务等四大诉求。在损害救济方面,台湾“卫生署”已针对中药产业规划各种振兴辅导措施,每年将补助新台币2000万元,降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中药产业造成的冲击。endprint
在美容美发产业部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对本地美容产业并不会如外界所想,将有强大的冲击。新北市女子美容公会理事长陈清庚指出:美容美发业的经营,必须仰赖技术与服务,目前这方面的实力台湾胜出大陆许多,所以开放并不会真的造成影响。现在台湾美容美发业要做的事情不是担心,而是要思考如何深耕技术,提升竞争力。
另外,包括中药产业、美容美发业与包装服务业,有不少人担忧,陆资来台恐连带引入陆籍劳工,造成台湾更大的失业问题。对此,台湾“经济部商业司官员”解释:两岸服贸协议仅允许投资人及专业人士来台,并未开放大陆劳工来台就业,未来虽然大陆劳工可以专业人士身份申请入台许可,但是也必须经由审查才能核准通过。此外,目前台当局只开放陆资资本额20万美元(约新台币600万元)的企业,才能有2位负责人来台,并未开放蓝领劳工来台工作,且陆资业者营业额必须达到新台币1000万元以上,才能申请管理或技术人员来台。
提升经营竞争力
加速布局大陆
不同于美容美发、中药产业属于受冲击的一方,包括电子商务、网络游戏业、金融业、电影后期制作与资讯服务等,都将因为大陆的市场开放而受惠。
在电子商务部分,大陆承诺台商可在福建设立经营性电子商务网站,持股比例可达55%以上,服务范围扩及全大陆。张俊福指出,此项开放承诺超过大陆与香港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大陆对外开放最大幅度者,有利台湾网购业者在大陆市场的经营,也增加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的销售渠道。
台湾PChome董事长詹宏志指出:虽然只能在福建设置据点,限制仍在,但是对于台湾电子商务业者布局大陆市场仍有帮助,未来将积极寻找切入大陆市场的契机。不过,詹宏志也强调: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商前往大陆经营电子商务市场只是一个开始,包括土地取得、网络基础建设、人才等,都是台商前往当地布局时的问题所在。
在电影后期制作及冲印领域,根据协议,大陆承诺未来陆制电影及合拍片,可在台湾进行后期制作及冲印作业,此开放承诺有助于建立台湾电影后期制作环境及人才培养,扩大台湾电影后期制作市场规模。对此,台北影业董事长胡青中认为:大陆一年的电影制作量是台湾的20倍,因此,未来大陆电影可来台进行后期制作,对台湾电影后期制作产业是一大利多。
资讯服务部分,大陆将放宽认定台湾电脑服务业者的资格,未来台商仅需学历及从业经历,即可评定资格。此外,台商在台业界也可计入评定条件之一,降低台湾资讯服务业者进入大陆市场的门槛。台湾中华资讯软体协会理事长暨凌群电脑公司总经理刘瑞隆指出:大陆资讯服务产值为台湾的20倍,但是过去受限于人员与业绩采购限制,台商较难切入,协议签订后,将让台湾资讯服务业者可更顺利进入当地市场。
服贸有助台商在大陆占据有利位置
台湾银行副总经理张鸿基指出:以银行为例,台商在大陆做生意已久,面临扩大或转型时,有调头寸、资金运转的需求,服贸进一步开放台湾的银行在大陆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能为台商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
这次的服贸协议中,大陆在银行业的开放幅度相对较大,包括放宽台资银行在大陆扩点及设立村镇银行,另外明确规定台资银行提供人民币业务的台资企业可以包括间接投资者,更重要的是,支持两岸银行业进行相关股权的投资合作。在电子商务等市场准入方面,两岸服贸协议也为台湾争取到比外资甚至港资更优惠的待遇。
服贸若通过,是给了台湾业者与大陆企业同等的发展机会。PChome行销副总监卢静美表示:外资在大陆申请电子商务的申请ICP执照,投资股权必须在50%以下,这次的服贸为台湾的电商争取到在福建可投资55%,并可申请ICP执照,这相当于是给予台湾所独有的“绿卡”,为掌握商机,在两岸服贸协议一签署,PChome便在审慎评估到大陆设点的可能,同步研究申请大陆ICP执照资格。
目前岛内部分业者反对服贸,然而,其实有更多业者希望尽快通过,带领产业突破岛内市场饱和的困境。
强烈支持服贸的中小企业协会代表、台湾新兴中小企业经营协会理事长张启毅,藏在内心的声音是:我们等待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等了半年,每天都在想为何会延宕?大学毕业后就在工厂工作的张启毅发现,没有协议的这十几年,台商不是都已经在大陆拓展领域8年、10年了吗?这些人如今衣锦荣归、高门大屋、光耀门楣,让留在台湾的年轻人也想西进大陆一展身手。
张启毅说:“作为批发零售业者,会认真地面对协议的内容,同时也会面对未来的挑战与做适当的调适。我要把这个主题定为等待鸣枪起跑、逐鹿中原的这一刻。当呜枪起跑之后,就看各家企业自己的体质了。进军大陆,有人跑得到终点而有些人跑不到,当然也有人会在半路跌倒,而这些都是要自行调适的。”
中药业者期待服贸开拓外销
两岸服贸协议自签署以来,岛内质疑声不断,但其实在反对的产业中也有业者举双手赞成服贸,兴台彩色印刷总经理陈政雄便是最好的例证。陈政雄指出,台湾向来鼓励发展对外贸易,在上世纪60~80年代大量的外销产品中,包装费往往占生产成本的80%至90%,印刷业因此受惠很大。接下来,随着90年代产业外移,台湾有650家以上印刷业者到大陆设立包装及标签印刷厂,20年来争取到很好的商机。
“我支持服贸快快通过审查。”陈政雄直言,从过去的辉煌见证的是,这次服贸协议的签订,不只会带动两岸的经贸活动,像上世纪60至80年代一样增加外销商机,还带动了印刷业的经济活力,而且服贸协议已经促使台湾签署更多的FTA,包括新西兰、新加坡等主要经贸伙伴,更可以带动印刷业走向更宽广的外销之路”。
中药业也曾被认为会在服贸协议通过后大量倒闭,是否真是如此?大仁科技大学药学系教授刘崇喜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刘祟喜指出:“台湾的中药材有80%至90%是来自大陆,其实早在5年前就已开放中药批发这个业务,大陆也有两家中药公司赴台湾投资,目前仅有一家正在营业中,对台湾中药批发市场并无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近年来,台湾在中药材的质量与包装上的管制越来越严谨,比如中药材如果进入台湾就要经过包装,还要做重金属、农药等检验,可说是相当严格,而且成本也相当高,要有中医理师、药剂师、药剂生资格才能从事批发业务。大陆的中药商要想在台湾坐大,可行性比较低。所以服贸协议开放中药的批发,我认为对产业的影响是不大的。”刘崇喜直言。他认为,中药一年的产值大概是30多亿元新台币,对台湾经济的冲击也不是很大。endprint
艰困的出版业更需要服贸引路
另一个尽管没开放,却在服贸签署初期抗议声最大的出版业,其实赞成的业者也不少。
新北市出版公会理事长杨克齐谈起最近因为商务关系经常南北奔波,拜访出版同业,很多人向他反映最近心情很闷,“为什么呢?怎么出版业竟然变成两岸服贸协议的最大的受害者了?公会代表为什么不发声,弄得好像出版业全部都反对服贸一般?关于服贸,出版业绝对不只有一种声音。”
杨克齐表示:这些向他抱怨的出版业者大多规模不大,符合台湾出版产业的现实状况,平常不多发言,但都很有韧性,很有抱负,在台湾近1万家登记在案的出版社有超过90%是这种特质。其实,出版业根本不在这次的服贸开放之列,本来杨克齐等可以静观其变,装聋作哑,但是结果造成很多人不管是否真正了解出版业,却都以出版业为例,反对服贸。所以杨克齐从今年初开始站出来郑重声明,纵使有些出版业者反对服贸,然而更多出版人对服贸有所期待。
从事出版业超过30年的杨克齐忧心,台湾的出版业这几年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更大的市场,很难继续生存,希望大陆市场可以对台湾开放,这次服贸可能会是一个起点契机。“我们坚定支持两岸服贸协议早日通过法案审查。”杨克齐代表新北市出版公会大声疾呼。
抱持同样看法的还有台湾出版公告两岸交流委员会召集人陈庆文。他分析,出版业反对服贸的原因是因为开放承诺大陆参股印刷业,他们认为,印刷、出版、发行、零售在台湾是绑在一起不可切割的,开放印刷等于开放出版。但是早在2009年6月30日陆资来台开放项目中,正面列表第4581项的书籍、文具批发,第4761项,书籍、文具零售业,反对服贸人士所担心的早就开放了,为什么他们那时候不反对?这次服贸开放印刷反而展现重大关切?是否下次两岸谈开放纸张时又要再吵一次?大陆这次服贸中开放绿色通道,陈庆文相信,就是业者与行业组织历年来不断沟通所获得的改善。
对台湾众多产业而言,两岸服贸协议要衡量的不应该是过去,也不是当下如何,而是台湾的未来到底应该何去何从,面对服贸,趁势而为,不要因为害怕,失去开拓市场的机会。
批发零售业影响不大
陈庆富坐在自家店里二楼6平方米大的办公室,从抽屉拿出《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本小册子,翻开其中硬邦邦的条文,真不是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文字。他耸耸肩说:“大家听到服贸,到现在还是雾煞煞。”
他口中的“大家”,指的是台北后站批发商圈发展促进会的135家会员。陈庆富是这个促进会的新任理事长,从事玩具的批发和零售已经35年。
位于台北后火车站的批发商圈,从60年前起就是台湾新竹以北和东部的批发中心,包括服装、饰品、箱包、皮件和五金,皆以这里为批发集散地。来往穿梭的人,总是背上背着、手上提着大包的东西。
其实后站总计有300多家批发业者,但不是每家都加入陈庆富所属的促进会。当服贸协议签署的消息传来,大家还不太了解到底和对岸签了什么,就先恐惧起来,最为激愤的数十家甚至冲到台“立法院”抗议示威。
一位反对派业者的“反服贸理由”,十分有代表性:“台湾都是中小企业、个人企业,大陆可以派政府单位来,把后站全部扫光,然后再引进中小企业来台湾设点,这一点我们就输人家了。”
针对台北后站批发商圈发展促进会的会员进行服贸调查,反对和赞成的比例是6比4。他们虽看不懂服贸,却能想象服贸开放后,他们就会倒店。至于赞成的人也并非真正同意,而是觉得签都签了,无可奈何。
相较起来,陈庆富没那么激动,认为反对也要理性的反对,不能一味反对。对于服贸,他是有条件的赞成:“假如大陆进来卖每一项商品的商标都必须在台湾注册的话,我不反对。”
说到底,陈庆富是被一些大陆企业无孔不入的山寨品吓怕了,“大陆很会仿冒,如果没有配套,会对台湾批发业的品牌造成很大的伤害。”
但讽刺的是,当后站上百位批发业者声嘶力竭反对服贸时,虽然批发零售及经销服务业在这次服贸协议中被列入,其实是过去早已开放陆资来台投资的项目。
当被告知批发零售早就已经开放大陆来台后,陈庆富的表情有点愣住了。
依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的资料,截至2013年5月,以整体批发零售业服务业而言,陆资来台投资项目共215件,投资金额约10,407万美元,并未发生台湾业者商标及品牌被陆资来台业者仿冒的情况,也没有大批岛内业者倒闭。
后站业者所担忧的仿冒其实也不是问题,于2010年9月11日起生效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中已规定,陆方企业若违法仿冒台湾品牌或商标,两岸可通过协议中的机制处理,以保护业者的知识产权。
陈庆富得知实情后,喃喃道:“如果批发业已经开放陆资来台了,那这几年对后站的业者没太大影响。”
印刷业态度有所转变
印刷业在这次服贸协议属于新开放的项目,也是初期最反对服贸的业者之一。然而,现在他们的态度也有点转变了。
新北市中和建一路周围2、3公里是台湾印刷厂的大本营,大大小小上百家,走在这里的街道,印刷机唧唧悉悉的声音不绝于耳。
“印刷业不可能同意这样的服贸。”岛内少数拥有高速轮转机设备的科乐印刷副董事长赖松喜说,他踱步在建一路的厂内,高大的纸筒快要堆到天花板。
赖松喜开门见山直言,这次服贸协议对印刷业不公平。他认为,大陆只对台湾开放包装印刷的独资、合资,却在文化印刷和商业印刷要和大陆企业合资、合作,大陆投资者还必须控股或主导,又不开放准印证,前进大陆的难度很高。
而台湾开放给大陆的条件虽是不能新设厂,但投资现有印刷厂,陆资总股权比例不超过50%。从条文看,是不让陆资掌握经营权,但赖松喜指出,台湾大股东自身持股很多也不到50%,陆资只要持有49%,就可能当董事长,并控制营运。endprint
条文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等,是印刷业一开始反对服贸的肇因。不过,话锋一转,按照印刷业目前在台湾的黯淡市道,赖松喜认为,就算开放了,除非有政治目的,否则大陆业者应该没兴趣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印刷市场这么小,又这么竞争,陆资怎么可能想来?”
当理解到,台湾印刷业去大陆前景渺茫,大陆业者来台湾也可能性很低,服贸既没让岛内业者出现生机,却也未令现况变差,这正是印刷业者反服贸声音逐渐退潮的原因。
“服贸签不签,没差别,印刷业现在就是等死。”赖松喜苦笑说。台湾印刷业早已步入杀价竞争的红海。受到电子书和网络的冲击,台湾出版社的印量平均每年减少10%。赖松喜不避讳地说,科乐每年的营业额是5%至10%下滑。
就算台湾的印刷业能在大陆拿到准印证,赖松喜也不乐观。因为大陆一样受到电子书和网络的围剿,产能过剩,只有包装印刷在增长。
“其实印刷业无法阻止服贸,也不应该阻止”赖松喜说,“台湾不能封锁自己,这样会更惨,应该优先解决的是产业发展上的局限。”
事实上,岛内七大印刷同业公会最近首度联手制作《台湾印刷产业白皮书》,过完春节后出版,内容分析了国际印刷市场现况与趋势、台湾印刷业的竞争力,以及对印刷产业振兴的期待。面对市场开放的挑战,服贸的冲击反倒令印刷业者团结起来,共谋前途。
金融业期待起飞
签订服贸协议,最明显的受益产业应该是金融业。大陆庞大的内需市场意味着无限商机,业界正摩拳擦掌准备大举进军。“服务贸易协议面对许多阻力,但其实有许多业者希望尽快通过,好创造更大商机。金融业是最佳代表,是服贸的最大获利者。”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方燕玲以专业角度检视了每一条协议后表示,大陆对台湾开放的金融业项目较多,且很具体。
服贸是一张台湾银行业和证券业等了太久的“市场通行证”,不少岛内银行派驻大陆的首席代表,苦苦等待,从黑发等到白发,被戏称“八年抗战”,快要变成“苏武牧羊”,多少年来都只能在大陆做搜集资料和联络的工作,无法开展业务。
国泰世华银行高级顾问汪国华回忆,该行大概在10年前成立了上海代表处,等待8年才取得分行执照。取得执照后,只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每家分行去年大概都赚到1000万到2000万美元,与在台湾的分行相比,获利高出许多。
台湾的银行放款利差大约0.6%,大陆是2%以上。一样放款,在台湾所能赚的钱只有大陆的1/4。由此推断,在大陆开分行是开得越多、赚得越多。另一方面,台资银行目前在大陆还受到很多放款对象的限制,例如必须是经过台湾当局机构核准或投资的企业才能放款,来自美国、香港的台资企业便不行。
但服贸协议若通过,就解除了这个限制。彰化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说,从11年前彰银就在大陆设立办事处,直到两年前才在昆山成立分行,接着在2013年争取到在昆山分行下设立花桥支行,是台湾银行界在大陆设立的第一家支行。 尽管如此,彰银昆山分行的业务只能局限于昆山附近的台商,由于大陆幅员辽阔,台商又分布在大陆各地,很多无法享受到台资银行的服务。
从实务上来看,大型台商的资金需求相对不成问题,因为大陆的银行还是会放款,但中小台商就非常困难。这位在台资金融业任职50余年的银行家表示,这也不能怪大陆银行不提供服务,因为它们不晓得这些台资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与背景,唯有台湾的银行才能真正金援台商。
检视这次服贸协议,大陆开放的承诺能够协助台湾银行在大陆承担更多、更广的业务,让分行数变多,并在若干改革试验区,规定比较宽松,合资银行往后不必再像以前,开设一家分行必须等五、六年。
大陆是台湾电影界期待的“优美地”
另一个期待服贸商机大爆发的是台湾电影业。
曲全立坐在工作室的木椅上,晨曦通过窗户映照在他的背上,这位吉羊数位电影公司创办人兼导演说:“我看服贸很单纯,台湾电影业需要的就是市场,大陆就是那块优美地。”
专注3D电影工作多年的曲全立,组建了台湾最完整的3D电影团队,包括10位平均30岁的技术人员,在2013年以《3D台湾》一片获得世界3D大奖评审团奖,该奖的第一届得主是《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隐蔽在幕后的辛酸是,曲全立为了拍摄与研发3D影像,7年来花费近亿元,卖了自己的5栋房子,负债4000万元。
不只是曲全立,很多人都发现台湾影视业这几年的竞争力停滞了,原因就是两岸电影产业没有互相开放。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台湾的电影业已经无法养活众多的工作人员,每年顶多拍12部电影,具有规模以上的后制作公司至少10家,“僧多粥少,你叫台湾这些电影工作人员怎么生存?只好去大陆,更何况大陆待遇是台湾的5倍。”
这次的服贸协议,台湾争取到大陆开放电影及两岸合拍片可在台湾进行后期制作及冲印,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获得的待遇,被视为是解救台湾电影后期制作市场的利多。“台湾的很多人才会因此不必流到海外,可留在台湾。”曲全立直指核心。
据统计,大陆电影业增长迅猛,2012年剧情片产量725部,加上纪录片和数字电视电影,总共超过800部,已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后期制作需求很大。包含剪接、配音、特效、合成、冲印等不同阶段,后期制作往往占电影一半以上经费。
目前台湾从事电影后期制作、冲印的业者约143家,拥有优良的后期制、冲印技术及品质,连导演李安也欣赏道:若服贸生效,可望抢食这块商机。“两岸合拍片已经行之多年,这一次只能算是诉诸文字。”威像电影公司总监制叶如芬说。她觉得,两岸合拍片,可以让台湾电影市场跨越台湾海峡,创造更大的市场。
两岸服贸协议双方银行业开放内容
大陆对台湾开放
1.大陆的商业银行从事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时,可以投资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产品。
2.符合条件的台湾银行,可以按照现行规定,申请在大陆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3.台湾银行在福建省设立的分行,可以参照大陆关于申请设立支行的规定,提出在福建省设立异地(不同于分行所在城市)支行的申请。
4.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支持两岸银行业进行相关股权投资合作。
5.台湾银行在大陆的营业性机构,经批准经营合资企业人民币业务时,服务对象可包括依规定被认定为视同台湾投资者的第三地投资者在大陆设立的企业。
台湾对大陆开放
1.尽速取消大陆银行来台设立分支机构及参股投资的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条件。
2.已在台湾设有分行的大陆银行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增设分行。
3.单一大陆银行得申请投资台湾上市(柜)银行、金控公司的持股比率提高至10%(如累计大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为15%);投资未上市(柜)银行、金控公司的持股比率提高至15%;参股投资金控公司子银行的持股比率可达20%,参股投金控公司或其子银行,维持现行二者择一规定。
4.大陆的银联公司可以申请来台湾设立分支机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