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会学”
2014-07-25文/何应森
文/何应森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它还承担着为学生构建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学习平台,为树立学生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个性,提供必要的条件。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发展迅速,各种软件层出不窮,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学到的技术也有限。因此,使用新教材以来,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定要顺应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会学”。
新教材中编排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链”与其他版本的教材不一样:小学阶段学习演示文稿,初中才学习文字处理系统。初中教学文字处理系统,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学会新建、保存Word文档、插入图片、设置文字、图片和页面格式这些基本操作。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系统地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但项目活动涉及的技术只是相对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我在设计知识技能学习时,既考虑到利用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PowerPoint知识的迁移,又注重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Word新技术,完成宣传海报等制作;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所学掌握较多的技术,鼓励他们帮助学习小组里的其他同学。
我设计的基本教学步骤如下:
一、温故知新——引出软件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里学习使用过的软件,让他们各自表达学习信息技术的感受。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回顾了操作电脑演示文稿、画图、发送电子邮件等方法,也有学生讲到使用软件Word的体会。我总结时,赞扬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根据要表达内容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告诉他们,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新软件。接着,我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今天要用文字处理软件,为宣传“魅力织金”制作一份海报。随后,我向学生简单地介绍Word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有很多种,WPS、记事本、Word都是以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见长的软件,今天学习使用的Word软件,小学里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但有的学生已在电脑中操作过,并不陌生,而且我们已经熟悉了他的一个“兄弟”,名字叫PowerPoint,它们都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通过“温故知新”,学生也产生了新的学习情趣和信心
二、知识迁移——找出共性
首先,在大屏幕上放映出两张图片,其中一张是学生熟悉的PowerPoint软件的界面图,而另一张是Word软件的界面图,引导学生自由谈论:你从两张“界面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接着,让学生用自己面前的计算机,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两种软件的异同,并请一位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在教师的计算机上操作,和全班学生一起回顾运用软件PowerPoint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的操作过程。至此,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在Word中能否进行同样的操作过程呢?引导学生模仿PowerPoint中的操作,学会新软件Word中新建文档和插入图片的操作技能。最后让学生自主操作运用两种软件制作海报。学生经过实践体会,就能发现这两种软件的运用技术操作过程非常相似,找到两种软件的相通之处,也学会了区分软件特点,分别练习操作的方法。
三、对比实践——认识特点
PowerPoint和Word尽管很相似,但它们也有不同。我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比较两者对文字的处理功能。在分别显示PowerPoint和Word的处理功能所做的对比演示中,让学生找出两者的不同:PowerPoint中不能直接输入文字,必有依托文本框;Word中处理功能较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文档的任何地方输入文字,如果需要使用文本框的话也非常方便。这就是Word作为文字处理软件优于PowerPoint的一个特点。学生在对比实践中体会到:只要我们悉心观察,仔细鉴别,善于辨析,勤于动手,了解新软件并不难,学会掌握信息科技也不难。
回顾对课程的思考和教材的解读,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做的是:着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技能的方法,而不只是单纯地教学生操作计算机;着重于提高学生综合的信息技术素养,而不只是知道用电脑上网和打游戏;着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知识迁移,主动地去学习使用新软件,而不只是依赖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一点东西……值得反复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发展速度快,教师只有做到“授之以渔”,才能真正实现我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这一办学宗旨。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