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014-07-25文/王松
文/王松
摘 要: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我县双高双普创建的通过以及创强工作的开展,我校实验设备及仪器等均达到标准,这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我县高效课堂活动开展中,实验探究应成为一个很好的抓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独特价值,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强化直观演示探究,设疑激趣导学
1.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究性,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
教材中能设计成探究性的素材非常多,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去挖掘。如,硫酸的物理性质的教学可设计如下:展示两瓶体积相等的浓硫酸和水,让学生用多种实验方法加以鉴别。演示:振荡两试剂瓶中的液体;学生描述:油状液体的为浓硫酸。演示:在托盘天平两边分别放上两种液体,重的一边为浓硫酸。学生描述:浓硫酸密度大……这样做,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
2.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活跃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探究的过程。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3.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观察没擦干水的铁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然后设疑:怎样去除?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等。
二、科学组织分组探究,引导交流合作促学
1.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和设计性实验,并把一些化学习题设计成各种实验,如,改成自主探究式实验。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現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
2.延伸实验探究内容,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小组合作交流
例如,“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分解放出氧气”的实验中,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会观察到小木条复燃的现象。然而我们的实验却不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看不到火星变旺,而发现会熄灭,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分组去探究。一组可试验10%、15%、20%等多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一组可加长导管,待生成的水蒸气冷却后,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测试。结果发现原因均存在。于是引导学生去改进这一方案。方案一: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蒸发,有大量气泡冒出时,把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即可;方案二: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再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
3.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在面向过程的学习探究中,小组自主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小组间良好的合作氛围来获取知识,印象则会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等小组活动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激发探究活动助学
小实验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是很乐意参加这些活动的,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开展实验探究开放,丰富探究活动活学
结合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利用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探究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有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笨手笨脚”,因怕周围学生讥笑而处于旁观者地位,想自己做又缺乏勇气,故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