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14-07-25文/陈福锦
文/陈福锦
摘 要:改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注重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育途径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联系实际的务实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而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如何体现的呢?从专业角度来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富有生机,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在现实的课堂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低效、无效的现象:
1.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更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学导入简单直接,形式单调,缺少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3.教师“满堂灌”,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学生缺乏活动的空间,加重学生的负担。
4.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的形式化,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翻新,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教育创新的落脚点是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扭转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要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要民主化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下教师的新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学过程发扬民主,师生关系才能融洽;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也才敢于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创新立意,才能获得真知。
2.教育途径要多样化
如果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一言堂”,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思维呆滞,所以我们要结合社会、教材实际及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多渠道、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实施开放性教学。如,采用搜集素材和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情景模拟,自编、自演小品,讨论,辩论,评说,竞赛等多种活动途径,就能改变“一言堂”的局面,变单向接受式学习为多向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变呆板式学习为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教育形式的丰富多彩,学生主动学、乐于学,才有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3.教学资源要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把教材当圣经,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教材的传统做法。教师应走出思想品德课堂的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匮乏境地,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尽可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信息,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做到课内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使课内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死”课本“活”起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差一些的学生也可得到帮助和提高。
4.联系实际要务实化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低微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谈理论“大”而“空”,致使其可信度大大降低。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把基本观点和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选取能够体现初中生感同身受的生活事例,能够反映初中生所遇到的各種现象和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价值引导作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实效。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想品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有趣、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教学观,不断关注、不断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李召存.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0(1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