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创造才能 感受音乐创作乐趣
2014-07-25文/王屏
文/王屏
摘 要:创造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它的特征是新颖性和独创性,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升华,也是应试教育渗透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就如何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和同行们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激发潜能;体验创作;创造才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长久以来,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中接受“附和跟唱”的训练,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无奈地、依样画葫芦地学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动性被剥夺,创造能力的削弱,学生成了一架架“留声机”。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它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面对中学生,我们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感受音乐的创作乐趣
(一)激发学生想象,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想象力是人在以往感知的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如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创作,打消内心对“创作”的畏难情绪呢?我尝试着给学生一些特定的事物,比如,一段视频、一首诗、一幅画等,先让他们观察其中的特点,抓住片段中人物的神情、气韵;或者,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在心目中先设定与其相匹配的音乐风格,再通过上网查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课堂上,教师再安排学生相互交流、欣赏和评价。例如,在欣赏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时,我特地将两种不同风格表现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交响乐,一种是通俗版的,学生听完两首曲目片段后,我提问:两首音乐表现的是同一内容,你更喜爱哪一首?为什么呢?这一问,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接着,我继续引导:交响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通俗版更具有穿透力、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然后让学生再听音乐,我要求大家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
(二)学生主体参与,挖掘教材激励创作
1.创设教学环境,激起学生的表现欲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孩子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使学生把自己的表现欲隐藏了起来,因此,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如,学习初三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在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地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学生到台上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学生围着声乐学生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老师则扮演领头羊,指挥、调动大家演唱的积极性。最后,我还设计了既简单又易学的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内外两个圆,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2.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歌曲、歌词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捕捉灵感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将灵感流入笔端、记录在册。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从简单的创作理解入手,采用有趣味性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如,在上初一音乐知识课时,复习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强 弱
板书:2/4 × ×× | × × | ×.× ×× | ×— ‖
先创编节奏:分组竞赛,要求用手拍出节奏,我把学生所创作的节奏型归纳在黑板上,并从中选出两小节作为创作游戏的导入环节:2/4 × ××|××× × | 接着任选出一小组的同学和我一起示范创作游戏的环节和要求。
我即兴创编出两小节的曲调旋律,再让第一个学生在保留最后一个音的基础上,即兴创编第二句的旋律;接着第二位同学在保留前一个同学最后一个音的基础上,即兴创编第三小节的旋律,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来创编最后结束句的旋律。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起、承、转、合,这种创作方法叫“鱼咬尾”,是我国民族音乐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然后把学生分成八小组,每小组发一张卡片,从第一位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要求创编旋律的长度为八小节。
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学生既学会了中国民族音乐“同头换尾”的表现手法,又提高了即兴创作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对音乐创作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
3.捕捉恰当时机,诱导学生的创作激情
许多学生时常会随口哼出一些简短的音乐曲调,这些不经意的小曲也许是学生无意间的灵感萌发,那么,如何将学生自己创作的这种简单乐句组合成一首优美动听的小曲子呢?反复哼唱是作曲的好方法,它可以捕捉到旋律的初型,反复哼唱旋律之后,可以把曲调用简谱记下来,找出句逗,划分乐句,再设定节拍、速度和情绪。在这样的乐句组合作曲过程中,要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会重复与对称这一作曲的基本方法,以避免散乱无章,使作品的结构更加严谨,音乐完整统一,优美动听。
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我在放音乐之前先不给学生讲教材,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卡门》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我在学生的讲述中,紧紧地关注着他们讲述故事的内容,一旦发现有一些新颖的、稍纵即逝的思
维,我立即让学生比较故事中配乐有哪些异同?旋律节奏有哪些不同?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这些曲段、旋律连续起来,形成完整的曲子。这样始终让学生以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4.设置课堂音乐情境,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小环境,鼓励学生互相切磋、交流和共享他们的作品,并在课堂讲评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修改作品,最好将典型作品的原件和经老师修改后的新作进行对照分析与讲解,重点讲解修改方案,让学生从中得到收获。
如,在音乐欣赏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时,我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第一步,我播放视频《拉德茨基进行曲》,音乐一出现,拉德茨基将军威风凛凛形象的音乐感受马上感染了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兴奋、激动。第二步,合着《拉德茨基进行曲》A段主题音乐的旋律,用拍手的形式跟随音乐节奏,学生的情绪与音乐一起跳动,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人物的高度融合。第三步,学生模仿音乐场景,选出一组表演拉德茨基将军检阅部队,其他学生跟着音乐拍手。尽管学生时间仓促,表演十分粗糙,但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创作。
(三)及时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作潜能
在创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或者新的发现,我都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予以激励性的肯定。因为,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不仅对好的学生要表扬鼓励,对差的或一般的学生同样要鼓励表扬。及时、适时表扬、肯定、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灵丹妙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创作信心的最好动力,使学生在创作活动中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中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创作力的,把作曲教学引入课堂并加以实践和完善,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更能挖掘学生头脑中个性化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空间,让这种直接性的创造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创作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建立自信。
综上所述,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创作潜力,犹如一个未经开发采掘的矿藏,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去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排练一些小品、话剧片段,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策划各种课外活动,拓展创作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