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改革
2014-07-25文/邱宇枫
文/邱宇枫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将幼儿教师的艺术能力等同于艺术教育能力的错误认知和社会对幼儿教育活动价值取向的偏差等,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止步不前,甚至适得其反。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特点,其课程改革应立足于学科本体,并兼备教育功能,可试从四个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术教学法;丰富课堂形式,开展体验式教学;适当增加欣赏教学及活动;升华培养学生的绘画手工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领域;美术课;课程改革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使我国的学前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在学前艺术教育方面,除了个别院校较偏重理论知识而较忽略技能外,其他大部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均偏重技能训练,满足于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特色教育模式。以美术科目为例,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弱等问题。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活动的引导与组织等能力恰恰是幼儿教师在岗位中最迫切需求的。基于这个目标,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术教学法
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园的课程中并没有像音乐、舞蹈、美术等专门的艺术学科课程,而是把艺术的方方面面渗透于活动之中,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来组织进行。在活动的构想、游戏的环境创设组织引导等方面,最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并对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兴趣和才能起到发现和激励的作用。幼儿美术教学法课应密切联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际,并同见习、实习课结合起来。美术欣赏是审美能力提高的关键,绘画是基础,手工是绘画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学法又是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适当增加欣赏教学及活动
从前的职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课程内容大多只有绘画及手工的技能学习,如,素描、简笔画、折纸、剪纸等,并未安排美术欣赏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美术的发展并无了解,因而常常反映出历史底蕴缺乏,想象力匮乏的现象。在美术课中增加适当的美术欣赏,使学生对美术的各个门类和世界各个国家的美术有个大体了解,特别是对我国美术作品有一个概略的、较为系统的了解,对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热爱和初步分析、评价能力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有很大帮助。
三、升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手工能力
儿童在成长初期,即学龄前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都极为丰富,与成人相比往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入中学后,
繁重的学业和封闭的生活,使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大大衰减。职高学生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会出现呆板、千篇一律,缺乏创造力的问题。这样的未来幼儿教师培养出的幼儿,结果也会令人堪忧。而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恢复,艺术学习的研习是最好的途径。因此,对职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训练,其目的并非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画者,而是通过开展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手工制作课程则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创造能力,并能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准确、有毅力、有计划等工作习惯和作风,对以后的幼儿园工作的作用也非常实际。
四、丰富课堂形式,开展体验式教学
幼儿园教育对游戏与活动的要求远远高于中小学,精心设计的游戏和活动能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获得经验。在美术课上,
教师若能够采用更为丰富的课堂设计形式,将组织课堂的方法作以示范教学,并在学生中开展体验式教学,会促进学生对教学法的理解。体验式教学,即将课堂分出一部分时间提供给学生,由
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可以是该堂课所讲内容,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假设教育对象为学龄前儿童。体验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检验自己师范技能、教学能力的平台和机会,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教师角色模拟学尝试,促进学生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更为科学的自我完善,还为下一步的教育实习奠定基础,进而缩短学生毕业后从教的适应期。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大价值表现在: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会激发、感染幼儿一般智慧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之把眼前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和沟通,为其日后建立完整且个性人格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是,学生能在自身受教育的美术课中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且能够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去启迪和引导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从而逐渐形成尊重幼儿内在心理,遵循幼儿生长发展规律,尊重幼儿个性特征的良好的美育环境。
参考文献:
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