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早期鼻阻力变化

2014-07-25杨家骏黄录琼赵承初李洪波邓南军

西南国防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鼻甲海拔鼻腔

杨家骏,薛 康,黄录琼,赵承初,李洪波,邓南军

·高原医学·

青年男性急进高原早期鼻阻力变化

杨家骏,薛 康,黄录琼,赵承初,李洪波,邓南军

目的 探讨健康青年男性新兵急进高原早期鼻阻力变化情况,为研究急进高原鼻腔生理及鼻腔疾病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择100名在成都市(463 m)集结的长期居住低海拔地区的健康青年男性新兵,按主动前鼻测压法进行鼻阻力测定。然后随同乘飞机进入拉萨市驻地(3650 m),分别在进入高原后24、48、72 h进行鼻阻力测定,并与成都市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低海拔地区比较,研究对象急进高原后24 h鼻阻力开始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h降到最低,与低海拔地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2 h开始回升,虽仍低于低海拔地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低海拔地区急进高海拔地区后早期,鼻阻力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但仍低于低海拔地区。

高原;鼻阻力;男性;青年;变化

缺氧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部分急进高原人群会因缺氧出现各种高原反应症状,其中发生鼻腔出血的占13.7%[2]。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快速进入高原后,机体为适应低压性低氧环境,会发生一系列代偿性变化,而呼吸系统变化最早[3-4]。鼻阻力占呼吸道阻力的40%~50%,在平原,正常及病态下鼻腔阻力的变化研究已较多,但有关高原缺氧状况下的鼻阻力以及急进高原早期的鼻阻力变化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青年男性新兵急进高原早期鼻阻力变化情况,为研究急进高原鼻腔生理及病理变化提供客观观察指标。笔者在高海拔地区(拉萨市,海拔3650 m)对100名从低海拔地区(成都市,海拔463 m)乘飞机急进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新兵进行了早期不同时间的鼻阻力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2年12月在某拟进入高海拔地区新兵团,采用以班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从10个连队中分别抽取10个班的新兵共计100名,均为平原世居的健康男性,年龄17~21岁,入伍前体检均正常。

1.2 方法 使用Atmos Rhinomanometer 300鼻阻力仪,在低海拔地区(成都市,海拔463 m)上午9:00,对受试者安静状态下鼻阻力按主动前鼻测压法[5]测定。次日跟随他们乘飞机于上午 9:00左右到达高海拔地区(拉萨市, 海拔3650 m)驻地,分别于急进高海拔地区后第24、48、72 h的上午9:00进行同样方法测定鼻阻力。

2 结果

与低海拔地区比较,研究对象急进高原后24 h鼻阻力开始下降,但与低海拔地区比较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48 h降到最低,与低海拔地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2 h开始回升,虽仍低于低海拔地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进高海拔地区早期不同时间的鼻阻力变化(n=100)

注:与低海拔地区比较,①P<0.01;与48 h时比较,②P<0.01

3 讨论

鼻阻力是鼻内孔或鼻瓣区产生的呼吸道阻力,约为全部呼吸道阻力的40%~50%,它有助于吸气时形成胸腔负压,使肺泡扩张增加气体交换面积;同时也使呼气时气体在肺泡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以留有足够的气体交换时间[6]。影响鼻阻力的因素有以下几项:(1)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是重要因素,二者之间有直接的伴随关系,并减少鼻阻力,主要通过鼻甲黏膜内的血管收缩,鼻甲缩小,降低鼻阻力,从而使鼻腔能为肺功能的调节保持最为适宜的阻力。(2)鼻周期,正常人双侧下鼻甲黏膜内的血管可交互发生收缩和舒张,表现出两侧鼻甲大小交替改变,并引起左、右侧鼻阻力的自发性交替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鼻周期(nasal cycle)。鼻周期对单侧鼻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于总阻力的影响有限。双侧总阻力较单侧阻力值更能代表实际鼻腔通气情况。(3)鼻腔疾病,鼻腔及鼻咽等局部病变及占位性病变会增加鼻阻力,萎缩性鼻炎会减少鼻阻力。(4)体位、温度、运动、情绪都会影响鼻阻力,湿度对鼻阻力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定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急进高原后影响鼻阻力的因素有低张性缺氧和温度,本研究主要是了解低张性缺氧下鼻阻力的变化情况。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实验设计时采取以下措施:(1)相对同一时间点测定自身总鼻阻力值,排除鼻周期影响;(2)选择健康人群;(3)在环境13 ℃左右时,保持安静、坐位检测鼻阻力值。通过以上方案测得的数值表明,急进高海拔地区后72 h内鼻阻力变化呈“V”型变化趋势,即24 h时开始下降,到48 h时降低到谷底,72 h时开始回升至接近低海拔地区水平。分析原因:人体在急进入高原后,处于低张性缺氧。机体对低氧刺激的反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增加血液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目,从而增加携氧的能力,以弥补大气中的供氧不足[7];肺部则通过增加通气量及改变通气流速来提高肺泡内的氧分压,加大肺泡毛细血管膜两侧的的氧分压差,提高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促进氧的弥散,增加氧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提高机体的SaO2和PaO2,从而尽可能地改善快速进入高原者机体组织的缺氧状态,提高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4];而鼻部对低氧刺激的反应主要是鼻甲黏膜内的血管收缩,鼻甲缩小,降低鼻阻力,从而使鼻腔能为肺功能的调节保持最为适宜的阻力[6]。由此可以看出,人体急进高海拔地区后,为适应机体的需要,鼻腔阻力降低,鼻腔通气量增加。在机体获得部分习服后,鼻腔阻力逐步升高。

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急进高海拔初期鼻阻力反应性降低;随着机体获得部分习服,鼻阻力有所升高,但仍低于低海拔地区。更长时间的鼻阻力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1] Noel J,O rand MC,Burnet H.The sensation of respiration in men experiencing high-altitude chronic hypoxia[J].Biol Psychol,1996,43(1):1-5.

[2] 梁海君,孙明光,汤忠国.急进高原驻训官兵常见病的防治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3):264.

[3] Schoene RB.Limits of human lung function at high altitude[J].J Exp Biol,2001,204(Pt18):3121-3127.

[4] 李尚师,郑必海,宋娟,等.快速进入高原者肺功能变化及意义[J].高原医学杂志,2004,14(3):19-20.

[5] Clement P A.Committee report on standardization of rhinomanometry[J].Rhinology,1984,22(3):151-155.

[6]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14.

[7] 李天麟.高原与健康[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2.

成都军区“十二五”医学科研计划面上课题(C12069)

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耳鼻咽喉科(杨家骏,薛 康,黄录琼,赵承初);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李洪波);解放军77558部队卫生队(邓南军)

薛 康,E-mail:xkang815@163.com

R 594.3

A

1004-0188(2014)01-0081-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1.034

2013-07-30)

猜你喜欢

鼻甲海拔鼻腔
高海拔的甘南
鼻腔需要冲洗吗?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散热分析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