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关系的统计分析

2014-07-25赖显明

南方农村 2014年1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统计分析

赖显明

摘 要:加强教育培训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举措,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广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城市融入意愿、城市融入情况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融入意愿越强、能力越高,城市融入程度也越快、越深、越和谐。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城市融入;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1-0074-05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进入城市务工、户籍属农村的青年。国家统计局2009年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数量有2.42亿,其中六成即1.52亿以上是新生代农民,他们正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然而,诸多体制性障碍和思想经济文化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市,国务院2010年中央一号文《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在官方文件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给予重点关注,并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技能,提高人力资本以及获取人力资本提升的渠道。那么,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究竟有什么影响以及结果如何,理论分析多、实践探索少,定性分析多、定量统计少,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量化探讨。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没有专家学者设计专门的问卷进行调查。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情况、继续教育需求,则有很多机构、专家做过调查统计,如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组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广州市总工会委托的市统计咨询公司,华东师范大学李明华,广州大学谢建社等机构和个人都编制了相关的问卷,并实施了问卷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主观幸福感,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过调查研究,如苏州大学刘电芝、疏德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周莹、周海旺等人就有深入的调查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在这些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编制了《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关系的调查问卷》。

(二)问卷实施

问卷编制完成后,在广州随机抽取了四家较大型的企业开展调查,他们是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白天鹅宾馆、联邦快递中国广州有限公司、捷普(广州)电子有限公司。这些企业既有外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的,既有新兴支柱产业,也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别位于广州的黄埔、海珠、天河、萝岗四个区,包括了广州的老区与新区。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份200份,收回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率为95.4%。各企业问卷发出、回收、有效问卷统计及合计详见表1。

表1 问卷发出、回收及有效问卷统计表

企业 发出份数 回收份数 回收率(%) 有效问卷数 有效率(%)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50 48 96 46 95.8

白天鹅宾馆 50 49 98 47 95.9

联邦快递中国广州有限公司 50 49 98 47 95.9

捷普(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50 49 98 46 93.9

合计 200 195 97.5 186 95.4

二、调研结果统计

(一)基本信息

问卷调查所得的有效样本资料,按照问卷设定的计分方式输入SPSS Statistics19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类汇总,得到被试的基本统计信息(见表2)。从数据来看,接受问卷的农民工中,出生年份在80-84年的占23.7%,85-89年的占31.7%,90年以后的占44.6%,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男性稍多于女性。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有36.9%,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的有63.1%,其中大专及以上的有24.5%,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已经不低。在微观层次的定居发生机制中,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因素会影响其融入城市的意愿,一般而言,较低的年龄、较高的文化程度、较高的收入、较高地位的职业及工种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愿高,行动积极。因此,较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小、文化程度高、收入及职业好,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优势明显。

表2 基本信息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出生年份 80-84年 44 23.7

85-89年 59 31.7

90年以后 83 44.6

性别 男 96 51.5

女 90 48.5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8 4.3

初中 57 32.6

高中(中专、中技、职高) 68 38.6

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 53 24.5

(二)工作及收入情况

表3 工作情况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工作单位的性质 国有、集体企业 16 8.6

民营企业 60 32.3

合资、外资企业 80 43.0

其它 30 16.1

从事的行业 建筑行业 8 4.3

加工制造业 59 31.7

服务业 89 47.8

其他 30 16.1

工作岗位 生产工人 63 33.9

服务人员 66 35.5

技术人员 36 19.4

管理人员 21 11.3

每周工作天数 5天 60 32.3

6天 94 50.5

7天 25 13.4

其他 7 3.8

每天工作时间 8小时以内 42 22.6

8—12小时 108 58.1

超过12小时 36 19.4

税后月收入 1500元以内 10 5.4

1500-2000元 46 24.7

2001-2500元 96 51.6

2500元以上 34 18.3

每月支出状况 总是入不敷出 42 22.6

基本够用 95 51.1

略有结余 45 24.2

结余很多 4 2.2

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75.3%在民营企业和合资、外资企业工作,有4.3%在建造行业、31.7%从事在加工制造业,即有36.0%从事第二产业;而从事服务业的有47.8%。一线工人和服务人员合计有69.3%,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30.7%。在工作时间方面,一半以上的人每周工作6天,甚至有13.4%的人经常每周工作7天,5天工作制的只有32.3%。每天工作时长8小时以内的有22.6%、8-12小时的有58.1%。(见表3)综合分析可见,真正5天工作制的不多,只有两成左右,其他的都长期处于加班、超时工作状态。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他们的月收入却并不高,1500元以下的有5.4%,1500-2000元的有24.7%,2001-2500元的有51.6%,2500元以上的只有18.3%。与广州2011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相比,至少九成月收入低于广州市人均月收入。因此,73.7%的农民工只能勉强度日就不言而喻了,能生活得比较宽裕的只有2.2%。

(三)融入意愿及情况

表4 融入意愿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对成为广州人 很向往 47 25.3

向往 77 41.4

无所谓 33 17.7

不向往 15 8.1

一点不向往 14 7.5

对广州的文化和生活 很喜欢 69 37.1

喜欢 76 40.9

一般 17 9.1

不喜欢 14 7.5

很不喜欢 10 5.4

在广州生活 非常幸福 7 3.8

幸福 67 36.0

一般 40 21.5

不幸福 62 33.3

非常不幸福 10 5.4

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6.7%对成为广州人向往或很向往,不向往的有15.6%;有78.0%对广州的文化和生活喜欢或很喜欢,不喜欢的只有12.9%;有39.8%觉得自己在广州生活得幸福或非常幸福,不幸福的则有38.7%。(见表4)这说明,虽然接近八成农民工很愿意融入广州,但融入感却不高。有61.8%对广州的生活习惯适应或非常适应,不适应的有15.6%;有62.4%遇到困难时很少求别人帮助或不接受别人的帮助、只靠自己,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的只有10.2%;有59.1%未来的愿望是继续在广州发展,17.2%是回乡村老家发展,还没决定的有23.7%。(见表5)虽然六成农民工觉得融入了广州生活,但也只是浅层融入,因为真正心理融入的只有一成。即便如此,还是有接近六成人希望留在广州发展,期望融入城市。

表5 融入情况

项目 频数 百分比

遇到困难时 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 32 17.2

很少求别人帮助 84 45.2

有时求别人帮助 51 27.4

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19 10.2

广州的生活习惯 非常适应 40 21.5

适应 75 40.3

一般 42 22.6

不适应 22 11.8

非常不适应 7 3.8

未来的愿望 继续在广州发展 110 59.1

回乡村老家发展 32 17.2

看看再说 32 17.2

不知道 12 6.5

三、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的关系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和社会制度因素,其中个人因素指的是城市融入意愿及能力,而城市融入能力主要涉及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表现在个体身上,即为知识、技能、经验等的总和,体现为个体的能力与素质。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个体的工作单位、岗位、时长以及收入等则是人力资本优劣的具体体现。下面就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个人因素的角度分析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的关系。

(一)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影响因素的关系

1.与单位性质的关系

按受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单位性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有16人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而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则没有;在合资、外资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则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主要是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则很少。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单位性质的相关系数为0.587,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单位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单位的性质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2.与就业岗位的关系

按受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几乎都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极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不断减少,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不断增加,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主要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的相关系数为0.562,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的单位就越好、条件越优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单位越差,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3.与工作时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分别有39人、32人,分别占该选项农民工的65.0%、76.2%;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大部分每周工作6天以上、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47,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时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4.与收支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上,特别是专科(高职、高技)的农民工月收入占了选项2500元以上的61.8%。他们每月工资基本够用,甚至有结余。而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以下,约一半的人总是入不敷出。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税后月收入、月支出情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551,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收支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起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长越短、越正常,而收入越高,生活相对宽裕;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长越长、越反常,而收入越低,生活比较贫困。

(二)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意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意愿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最喜欢广州的文化、生活,最向往成为广州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不喜欢和向往。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对成为广州人、广州的文化好生活的看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725,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广州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意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城市融入意愿还是人力资本,都直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直接正相关关系。可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融入意愿就越强、能力越高。进一步推测,其城市融入程度就越快、越深、越和谐。

(三)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在广州生活得最幸福、心理融入最好、生活习惯最适应、也最愿意继续发展,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后。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上述四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24、0.586、0.602,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广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测。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易于融入城市。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政府、社会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他们进一步接受教育。农民工自己也要创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共同努力促进融入城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这些方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因此,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大投入,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各方紧密合作又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推进该项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5(01).

[2]王巧.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何雄浪,杨继瑞.新形势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

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周莹,周海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9(5).

[5]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J].管理,

2010(11).

[6]闫翅鲲,张立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障碍分析[J].重庆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7]金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

对武汉市两代农民工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0(4).

[8]吴强,刘小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与对策浅析[J].

农业经济,2011(11).

[9]杨守玉.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

市农民工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3).

[10]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1.

[11]中国工运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

[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12]李明华.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

层政策设计[M].北京:北京发展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郁琤)

2.与就业岗位的关系

按受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几乎都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极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不断减少,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不断增加,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主要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的相关系数为0.562,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的单位就越好、条件越优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单位越差,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3.与工作时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分别有39人、32人,分别占该选项农民工的65.0%、76.2%;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大部分每周工作6天以上、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47,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时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4.与收支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上,特别是专科(高职、高技)的农民工月收入占了选项2500元以上的61.8%。他们每月工资基本够用,甚至有结余。而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以下,约一半的人总是入不敷出。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税后月收入、月支出情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551,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收支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起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长越短、越正常,而收入越高,生活相对宽裕;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长越长、越反常,而收入越低,生活比较贫困。

(二)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意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意愿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最喜欢广州的文化、生活,最向往成为广州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不喜欢和向往。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对成为广州人、广州的文化好生活的看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725,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广州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意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城市融入意愿还是人力资本,都直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直接正相关关系。可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融入意愿就越强、能力越高。进一步推测,其城市融入程度就越快、越深、越和谐。

(三)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在广州生活得最幸福、心理融入最好、生活习惯最适应、也最愿意继续发展,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后。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上述四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24、0.586、0.602,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广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测。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易于融入城市。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政府、社会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他们进一步接受教育。农民工自己也要创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共同努力促进融入城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这些方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因此,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大投入,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各方紧密合作又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推进该项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5(01).

[2]王巧.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何雄浪,杨继瑞.新形势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

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周莹,周海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9(5).

[5]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J].管理,

2010(11).

[6]闫翅鲲,张立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障碍分析[J].重庆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7]金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

对武汉市两代农民工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0(4).

[8]吴强,刘小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与对策浅析[J].

农业经济,2011(11).

[9]杨守玉.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

市农民工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3).

[10]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1.

[11]中国工运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

[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12]李明华.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

层政策设计[M].北京:北京发展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郁琤)

2.与就业岗位的关系

按受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几乎都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极少;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在生产工人和服务人员岗位上不断减少,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的不断增加,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主要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的相关系数为0.562,相伴概率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岗位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岗位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而言,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的单位就越好、条件越优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单位越差,主要从事体力劳动。

3.与工作时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分别有39人、32人,分别占该选项农民工的65.0%、76.2%;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大部分每周工作6天以上、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47,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工作时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4.与收支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上,特别是专科(高职、高技)的农民工月收入占了选项2500元以上的61.8%。他们每月工资基本够用,甚至有结余。而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工月收入绝大部分都在2000以以下,约一半的人总是入不敷出。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税后月收入、月支出情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0.551,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收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收支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综合起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时长越短、越正常,而收入越高,生活相对宽裕;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长越长、越反常,而收入越低,生活比较贫困。

(二)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意愿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意愿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最喜欢广州的文化、生活,最向往成为广州人;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不喜欢和向往。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对成为广州人、广州的文化好生活的看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725,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广州的意愿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意愿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城市融入意愿还是人力资本,都直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有显著、直接正相关关系。可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城市融入意愿就越强、能力越高。进一步推测,其城市融入程度就越快、越深、越和谐。

(三)受教育程度与城市融入情况的关系

按教育程度对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受教育程度专科(高职、高技)及以上的农民工在广州生活得最幸福、心理融入最好、生活习惯最适应、也最愿意继续发展,高中(中专、中技、职高)的次之,初中的再次之,小学及以下的最后。SPSS统计出的受教育程度与上述四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24、0.586、0.602,相伴概率P值都是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不同受教育程度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广州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其受教育程度与融入情况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测。

至此,可以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易于融入城市。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政府、社会有责任、有义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他们进一步接受教育。农民工自己也要创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共同努力促进融入城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府部门、高校、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这些方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因此,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加大投入,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各方紧密合作又各司其职,团结一致推进该项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兴陆,元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5(01).

[2]王巧.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何雄浪,杨继瑞.新形势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

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周莹,周海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9(5).

[5]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J].管理,

2010(11).

[6]闫翅鲲,张立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障碍分析[J].重庆

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7]金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

对武汉市两代农民工的调查[J].学习与实践,2010(4).

[8]吴强,刘小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与对策浅析[J].

农业经济,2011(11).

[9]杨守玉.农民工融入城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

市农民工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3).

[10]谢建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1.

[11]中国工运研究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判·对策建议

[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

[12]李明华.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

层政策设计[M].北京:北京发展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郁琤)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统计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