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2014-07-25刘同山张云华

南方农村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科技创新问题

刘同山+张云华

摘 要: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四川广元市16家涉农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情况不容乐观。企业不仅普遍存在创新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还面临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等问题。为了提高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政府除了制定措施吸引并留住科技创新人才外,还应该实施产业链扶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

关键词:涉农企业;科技创新;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1-0040-06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科技驱动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对四川广元市内的16家涉农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广元市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概括其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类型,总结不同类型科技创新的成效及特点,分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样本来源及情况说明

广元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下辖3区4县,森林覆盖率达54%,生态农业基础雄厚。目前,全市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基地2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园区1个。至2013年7月,全市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18家、市级106家,年精深加工能力可达20万吨。作为一个特色生态农业产区,广元市的涉农企业科技创新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其为典型进行考察分析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涉农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或农资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等活动的企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资生产服务企业。为了较全面地考虑涉农企业的类型、规模、行业分布、成长阶段等对其科技创新的影响,课题组选择了广元市内的16个涉农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从经营规模看,样本企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12.6亿元,最少的405万元,中间从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适合考察企业规模与科技创新关系。从主营业务来看,样本企业从规模化种养殖,到农产品初加工和流通,再到农产品精深加工,涉及的范围较广,可以考察不同经营范围和产业链分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从成立时间看,样本企业的成立时间分布在1991-2012年之间,有助于对比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对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通过半结构化调查问卷以及对企业负责人的深度访谈,课题组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支撑材料。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对样本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进行系统研究。

二、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现状

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状况可以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来考察。一般而言,这些指标越好,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就越强。广元市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现状如下。

(一)科技创新机构设置现状

在16个样本企业中,设立科技研发职能部门的企业有7个,其中只有申达实业公司、福润肉类食品、海天实业等3家公司拥有常设的科技研发部门,其他4家公司的科技研发部门是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设立的,并不是企业的常设机构。另外9个样本涉农企业都没有设立科技研发职能部门,其中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川珍实业公司、省级龙头企业亚泰油脂公司和大部分市级龙头企业。总结发现,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涉农企业会采取不同的科技创新模式:规模较大(以年销售收入衡量)的涉农企业更倾向于设置独立的科技研发职能部门;规模较小、对新品研发要求较高的企业,会选择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设置研发部门;创新需求较弱或无力承担固定科研支出的涉农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新工艺采纳和新设备使用过程中,一般会选择科技创新项目外包的形式,委托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提供科技支撑。

(二)科技创新人员配备现状

在16个样本涉农企业中,有8家配备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其中包括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龙头企业。有的企业虽然没有设置科技研发职能部门,但也配备了技术人员。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科技研发机构,却并没有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任务主要由企业老板或生产管理人员临时完成。规模较小、技术比较稳定或者从事农产品种养殖、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粗加工的企业,一般都不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在需要时,它们以临时聘请的方式,从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那里获得相关的科技服务。

从科技创新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来看,8家企业的68个专职技术人员中,硕士、本科、大专和高中的比例为9:48:8:3,企业的科技创新人才主要是本科生,且只有不到1/3的科技人员获得了中、高级技术职称。从科技创新人员的企业分布来看,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主要分布在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中,两者占据了68个技术人员中的61人,而且9个硕士都在肠衣和肝素钠生产企业。有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尚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有的省级龙头企业甚至连专职的技术人员都没有。从科技创新人才的产业链分布来看,精深类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人员较多,而农产品粗加工或者以种养殖为主的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较少、学历较低。

(三)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现状

16个样本涉农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介于0.05%和4.44%之间,有超过50%的涉农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占比不到销售收入的1%,与2012年农业部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调查结果相似。相比而言,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更低,6个样本企业中只有荣生源食品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4%,其他5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都不足1%。相比而言,新建立的市级龙头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更高一些,6家中有4家超过了1%,其中,钏琰生物科技、天湟山食品和日昇农业科技等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了3%。表明与已经发展成熟的大型涉农企业相比,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愿意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

三、涉农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受制于创新人才缺乏、投入资金不足、创新体制等多种因素,当前我国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存在较多问题。从广元市涉农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水平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等四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水平不够

科技创新活动是提高涉农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调查发现,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采用新包装、新工艺上,而对新配方、新产品研发相对较少,科技创新低端化态势明显。

对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而言,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国家级龙头企业申达实业公司和川珍实业公司为例,虽然它们认为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是创新研发的重点,但目前,申达实业公司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和现代生产线的引进,以应对不断攀升的人工成本;川珍实业公司主要以包装新型专利来提高产品知名度,对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研发仅停留在个别品种上。从省级龙头企业来看,除海天实业公司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使得“肠膜蛋白多重解肽技术”和“肝素钠酶解技术”等多项科技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外,福润食品、亚泰油脂等公司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设备引进和新工艺采取上,尚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核心产品。

对于市级龙头企业来说,科技创新的临时性特征明显,科技成果也有很多的“偶然性”,其科技水平相对更低。以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钏琰生物科技公司和果王食品公司为例,他们都是依托高校来完成新品研发和改进工艺,企业自身的研发水平欠缺。其他市级龙头企业,大多直接从市场购买各类科技创新成果,或者模仿同行业大企业的先进技术,科技创新的偶发性特征明显。以壮牛农牧科技公司为例,该公司负责设备引进和产品生产的杨总,原来是新希望集团的设备部经理,2012年连同其他几个中层管理人员一起离开了新希望,合伙创办了壮牛农牧科技公司,生产猪饲料。目前该公司的科技创新方式,主要是借助从新希望集团转移过来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在原料供应商的协助下,对饲料配方进行尝试性改良。整体而言,大部分市级涉农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都只能做到在本地领先。

对于小微涉农企业而言,科技创新能力和需求都较弱,更多是依靠成熟的行业技术进行生产。如刚成立不久的新发农业、雅阁食品等公司,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其科技创新需求相对较弱,虽然也尝试培育新种苗、新品种,但更多的还是利用市场已经成熟的种养殖技术。而成立较早的金山食品公司,作为当地知名的核桃和月饼加工企业,产品配方和市场需求都相对稳定,公司科技创新的市场驱动力较弱,主要是在产品包装方面进行研发。

(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困难、转化率低是调查中发现的普遍问题。下面我们把调查的涉农企业分为较大规模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和较小规模的市级以及其他小微涉农企业进行详细说明。

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些问题。申达实业集团的副总经理郭春龙指出,在转化过程中,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一些科技创新成果无法实现持续转化。川珍实业公司的总经理丁云富认为,即使市场销路没有问题,请政府管理机构和专家对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成分等进行鉴定也会增加成果转化困难,而且政府部门的专利审批环节过多、耗时过久,也阻碍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海天实业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海生指出,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技术创新,比如精品肝素钠提取和生产,政府有关部门审批流程比较繁琐,企业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阻碍了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此外,一些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如肠膜蛋白多重解肽技术,由于国内尚未有相应的标准而导致暂时无法转化。亚泰油脂公司的副总经理马崇华认为,企业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一般都能比较顺利地转化,而引入的科技在转化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该公司曾经花费大笔资金租赁了降低污染的水洗专利和低温贮存专利,但是这些专利的转化都需要新的机器设备,而且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明显的效益。这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费用效益比不高。

市级龙头企业和其他小微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也存在困难。首先,受制于人才、技术和设备等,企业科技创新过于依赖科研院所和高校,导致一些创新成果理论性过强而难以转化。钏琰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虽然有时候专家研发出来的成果不能满足公司的需要,但受制于技术人才和研发资金,他们的新品研发仍然要依靠科研院所的专家和设备。其次,企业科技创新难以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和成果批量生产可行性分析,造成一些科研成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果王食品公司的负责人认为,虽然一些新品种能够研制成功,但消费者未必接受,而且公司的生产设备也未必支持,导致成果不能转化。最后,企业科技创新的随意性较强,某些成果不具有市场适用性,企业主动放弃转化。壮牛农牧科技公司,曾与维生素供应商荷兰帝斯曼公司合作,往猪饲料里添加精面粉或其它有营养的物质,结果导致饲料粘猪牙或拉稀而失败。此外,主要从其它机构引进或联合创新的涉农企业,如参延生农产品、荣生源食品等公司,在成果转化时,也面临配方不适用、量产不稳定和企业没有能力转化等问题。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或引进新事物,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但是,调查发现,除个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之外,大部分样本涉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都较弱,或者完全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不仅表现在前面提到的投入、机构和人才的不足,还表现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过度依赖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对样本企业研究发现,无论是规模较大、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还是小微涉农企业,其自主科技创新的能力都亟待提高。

从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来看,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的专家和实验设备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调查的企业中,除海天实业公司之外的15家样本涉农企业,都没有科研创新所需要的检测仪器、实验设备等,而且科技创新人才也相对缺乏。从市级龙头企业和其他小微涉农企业来看,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变小,其自主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弱。钏琰生物科技公司作为市级龙头企业,其科技创新主要依靠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教授和研究生,并且拥有的几项专利都是从科研院所购得;而参延生农产品公司几乎所有的科技创新活动,都交由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四川中医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单位来完成。其他小微涉农企业,新品种的培育也都交由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来完成。样本涉农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情况如表2。

(四)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紧密而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但是,从访谈来看,紧密型、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虽然有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签订了科技创新服务协议,但真正与后者分享创新收益仍然很难实现。例如,果王食品公司与贵阳大学签署的科技创新服务协议规定,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公司将第一年销售收入的2%给予贵阳大学作为创新奖励。按照这一协议,2012年公司应向贵阳大学支付20万元分成收益,但是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仅支付12万元。可以想象,如果研发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科研院所、高校等的科技创新奖励更难以保证。

虽然大部分企业采取了科研创新外包的方式,如海天实业、申达实业、亚泰油脂、川珍实业、荣生源食品、钏琰生物科技等公司,但也有一些企业采取了按年向专家付费的方式,每年支付10-30万不等的专家服务费用,如果王食品、参延生农产品等公司。还有一些企业租赁或购买了科研院所、高校等的专利,以图尽快改善企业的科技状况。如钏琰生物科技公司以5万元的价格,从西华大学购买了两个发明专利(保鲜);川珍实业公司以50万元的价格,从四川大学租赁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5年使用权。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不紧密的原因,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是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创新过于注重理论性,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总之,无论是用于支付约定,还是租赁和购买专利,公司每年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绝大部分样本涉农企业都没能与合作的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当前的各种合作模式,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对涉农企业的适用性,也不利于科研院所、高校等从企业的长远利益来创新研发。

四、提高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为了改善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率,政府可以针对上述问题,为涉农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吸引和留住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川珍实业、海天实业、福润食品和钏琰生物科技等公司的负责人都认为,技术人才缺乏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劳动力素质较差,有技术、有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企业只能通过自己培养来获得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地方政府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考虑把私营涉农企业列为人才引进的扶持对象,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实施产业链扶持和推动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市场接受程度及其效益是当前涉农企业在研发新配方、采取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解决企业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必须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首先,政府可以从产业链扶持的角度,鼓励领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与当地中小微涉农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结成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多种形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其次,政府可以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出发,加强对涉农企业创新扶持管理,建立网上科技项目储备及展示平台,实现科技信息共享,设立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为企业开展咨询诊断、制定创新方案服务,举办科技成果交流研讨会,开展重点应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三)加强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

对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是企业不断开展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对创新成果认定的缓慢、保护不力,已经阻碍了涉农企业研发和专利申报的积极性。有很多受访企业,如川珍实业、亚泰油脂、日昇农业科技等公司都认为对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不力,会打消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专利申请的积极性。据介绍,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从准备申请到最终拿到专利证书,需要经过取证、调查等很多环节,一般需要4年时间,周期太长。一些潜在的新型实用技术,只有5年的保护期,在审批缓慢、人力物力消耗较多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专利。没有专利,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就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模仿,不敢大批量生产。很多新型包装专利,在专利申请之初,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很快就被其他厂商模仿,企业失去了申请新型包装专利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及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推进涉农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目前有很多涉农企业在科技创新时都依赖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加快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紧密合作机制,以有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可以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攻关、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加快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协同创新联盟。除了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获得科技创新支持外,很多中小微涉农企业更多的是从其它企业获得研发能力和最新技术,如亚泰油脂公司是从陕西荔北油脂机械厂聘请专家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壮牛农牧科技公司则是凭借在新希望公司获得的配方、工艺等经验和荷兰帝斯曼的技术协助完成新产品(饲料配方)的研发和生产。政府一方面可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大型公司获得中小微涉农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配方等,加快技术扩散,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中小微涉农企业加强合作,减少重复科技创新投资。

参考文献:

[1]毛学峰,孔祥智.我国“十一五”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

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2(6).

[2]田兴国,蒋艳萍,吕建秋.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J].农业科技管理,2013(1):57-59.

[3]苑鹏,刘玉萍,宫哲元.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及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研究[J].农村经济,2008(1):3-6.

[4]张利庠.创新平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4):128-130.

[5]黄连贵.过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

的1%[EB/OL].湖南省乡镇企业局网站,http://www.hnai.

gov.cn/new/51741.

[6]中国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EB/OL].

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

201301/P020130121371034286874.ceb.

[7]李仕宝.浅析改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环境的策略[J].农业

科技管理,2013(3):11-13.

[8]陈晓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E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2-02/

08/content_2061264.htm.

[9]吴林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

上海经济研究,2009(1):30-32.

[10]刘同山,张云华.推动涉农企业走协同创新之路[J].中国

国情国力,2013(6):15-16.

(责任编辑:肖训生)

(四)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紧密而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但是,从访谈来看,紧密型、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虽然有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签订了科技创新服务协议,但真正与后者分享创新收益仍然很难实现。例如,果王食品公司与贵阳大学签署的科技创新服务协议规定,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公司将第一年销售收入的2%给予贵阳大学作为创新奖励。按照这一协议,2012年公司应向贵阳大学支付20万元分成收益,但是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仅支付12万元。可以想象,如果研发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科研院所、高校等的科技创新奖励更难以保证。

虽然大部分企业采取了科研创新外包的方式,如海天实业、申达实业、亚泰油脂、川珍实业、荣生源食品、钏琰生物科技等公司,但也有一些企业采取了按年向专家付费的方式,每年支付10-30万不等的专家服务费用,如果王食品、参延生农产品等公司。还有一些企业租赁或购买了科研院所、高校等的专利,以图尽快改善企业的科技状况。如钏琰生物科技公司以5万元的价格,从西华大学购买了两个发明专利(保鲜);川珍实业公司以50万元的价格,从四川大学租赁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5年使用权。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不紧密的原因,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是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创新过于注重理论性,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总之,无论是用于支付约定,还是租赁和购买专利,公司每年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绝大部分样本涉农企业都没能与合作的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当前的各种合作模式,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对涉农企业的适用性,也不利于科研院所、高校等从企业的长远利益来创新研发。

四、提高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为了改善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率,政府可以针对上述问题,为涉农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吸引和留住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川珍实业、海天实业、福润食品和钏琰生物科技等公司的负责人都认为,技术人才缺乏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劳动力素质较差,有技术、有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企业只能通过自己培养来获得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地方政府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考虑把私营涉农企业列为人才引进的扶持对象,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实施产业链扶持和推动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市场接受程度及其效益是当前涉农企业在研发新配方、采取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解决企业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必须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首先,政府可以从产业链扶持的角度,鼓励领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与当地中小微涉农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结成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多种形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其次,政府可以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出发,加强对涉农企业创新扶持管理,建立网上科技项目储备及展示平台,实现科技信息共享,设立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为企业开展咨询诊断、制定创新方案服务,举办科技成果交流研讨会,开展重点应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三)加强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

对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是企业不断开展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对创新成果认定的缓慢、保护不力,已经阻碍了涉农企业研发和专利申报的积极性。有很多受访企业,如川珍实业、亚泰油脂、日昇农业科技等公司都认为对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不力,会打消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专利申请的积极性。据介绍,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从准备申请到最终拿到专利证书,需要经过取证、调查等很多环节,一般需要4年时间,周期太长。一些潜在的新型实用技术,只有5年的保护期,在审批缓慢、人力物力消耗较多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专利。没有专利,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就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模仿,不敢大批量生产。很多新型包装专利,在专利申请之初,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很快就被其他厂商模仿,企业失去了申请新型包装专利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及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推进涉农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目前有很多涉农企业在科技创新时都依赖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加快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紧密合作机制,以有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可以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攻关、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加快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协同创新联盟。除了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获得科技创新支持外,很多中小微涉农企业更多的是从其它企业获得研发能力和最新技术,如亚泰油脂公司是从陕西荔北油脂机械厂聘请专家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壮牛农牧科技公司则是凭借在新希望公司获得的配方、工艺等经验和荷兰帝斯曼的技术协助完成新产品(饲料配方)的研发和生产。政府一方面可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大型公司获得中小微涉农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配方等,加快技术扩散,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中小微涉农企业加强合作,减少重复科技创新投资。

参考文献:

[1]毛学峰,孔祥智.我国“十一五”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

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2(6).

[2]田兴国,蒋艳萍,吕建秋.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J].农业科技管理,2013(1):57-59.

[3]苑鹏,刘玉萍,宫哲元.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及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研究[J].农村经济,2008(1):3-6.

[4]张利庠.创新平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4):128-130.

[5]黄连贵.过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

的1%[EB/OL].湖南省乡镇企业局网站,http://www.hnai.

gov.cn/new/51741.

[6]中国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EB/OL].

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

201301/P020130121371034286874.ceb.

[7]李仕宝.浅析改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环境的策略[J].农业

科技管理,2013(3):11-13.

[8]陈晓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E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2-02/

08/content_2061264.htm.

[9]吴林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

上海经济研究,2009(1):30-32.

[10]刘同山,张云华.推动涉农企业走协同创新之路[J].中国

国情国力,2013(6):15-16.

(责任编辑:肖训生)

(四)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紧密而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但是,从访谈来看,紧密型、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虽然有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签订了科技创新服务协议,但真正与后者分享创新收益仍然很难实现。例如,果王食品公司与贵阳大学签署的科技创新服务协议规定,在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公司将第一年销售收入的2%给予贵阳大学作为创新奖励。按照这一协议,2012年公司应向贵阳大学支付20万元分成收益,但是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最终仅支付12万元。可以想象,如果研发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科研院所、高校等的科技创新奖励更难以保证。

虽然大部分企业采取了科研创新外包的方式,如海天实业、申达实业、亚泰油脂、川珍实业、荣生源食品、钏琰生物科技等公司,但也有一些企业采取了按年向专家付费的方式,每年支付10-30万不等的专家服务费用,如果王食品、参延生农产品等公司。还有一些企业租赁或购买了科研院所、高校等的专利,以图尽快改善企业的科技状况。如钏琰生物科技公司以5万元的价格,从西华大学购买了两个发明专利(保鲜);川珍实业公司以50万元的价格,从四川大学租赁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的5年使用权。导致产学研协同创新不紧密的原因,很多企业的负责人认为,“是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创新过于注重理论性,难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总之,无论是用于支付约定,还是租赁和购买专利,公司每年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绝大部分样本涉农企业都没能与合作的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公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当前的各种合作模式,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对涉农企业的适用性,也不利于科研院所、高校等从企业的长远利益来创新研发。

四、提高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为了改善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率,政府可以针对上述问题,为涉农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服务工作。

(一)吸引和留住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川珍实业、海天实业、福润食品和钏琰生物科技等公司的负责人都认为,技术人才缺乏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由于经济欠发达,当地劳动力素质较差,有技术、有学历的专业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企业只能通过自己培养来获得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地方政府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考虑把私营涉农企业列为人才引进的扶持对象,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实施产业链扶持和推动成果转化

成果转化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市场接受程度及其效益是当前涉农企业在研发新配方、采取新工艺、生产新产品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为了解决企业科技创新的后顾之忧,必须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首先,政府可以从产业链扶持的角度,鼓励领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与当地中小微涉农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结成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多种形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其次,政府可以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出发,加强对涉农企业创新扶持管理,建立网上科技项目储备及展示平台,实现科技信息共享,设立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为企业开展咨询诊断、制定创新方案服务,举办科技成果交流研讨会,开展重点应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三)加强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

对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是企业不断开展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对创新成果认定的缓慢、保护不力,已经阻碍了涉农企业研发和专利申报的积极性。有很多受访企业,如川珍实业、亚泰油脂、日昇农业科技等公司都认为对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不力,会打消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专利申请的积极性。据介绍,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从准备申请到最终拿到专利证书,需要经过取证、调查等很多环节,一般需要4年时间,周期太长。一些潜在的新型实用技术,只有5年的保护期,在审批缓慢、人力物力消耗较多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专利。没有专利,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就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模仿,不敢大批量生产。很多新型包装专利,在专利申请之初,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很快就被其他厂商模仿,企业失去了申请新型包装专利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及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创新成果的认定和保护,推进涉农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

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间合作创新是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形式。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目前有很多涉农企业在科技创新时都依赖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加快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紧密合作机制,以有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府可以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攻关、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加快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协同创新联盟。除了从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获得科技创新支持外,很多中小微涉农企业更多的是从其它企业获得研发能力和最新技术,如亚泰油脂公司是从陕西荔北油脂机械厂聘请专家来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壮牛农牧科技公司则是凭借在新希望公司获得的配方、工艺等经验和荷兰帝斯曼的技术协助完成新产品(饲料配方)的研发和生产。政府一方面可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大型公司获得中小微涉农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配方等,加快技术扩散,另一方面可以鼓励中小微涉农企业加强合作,减少重复科技创新投资。

参考文献:

[1]毛学峰,孔祥智.我国“十一五”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

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2(6).

[2]田兴国,蒋艳萍,吕建秋.协同创新是农业高校科技创新能

力提升的最有效途径[J].农业科技管理,2013(1):57-59.

[3]苑鹏,刘玉萍,宫哲元.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及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研究[J].农村经济,2008(1):3-6.

[4]张利庠.创新平台: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4):128-130.

[5]黄连贵.过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

的1%[EB/OL].湖南省乡镇企业局网站,http://www.hnai.

gov.cn/new/51741.

[6]中国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EB/OL].

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wllm/tzgg/tz/

201301/P020130121371034286874.ceb.

[7]李仕宝.浅析改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环境的策略[J].农业

科技管理,2013(3):11-13.

[8]陈晓华.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E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2-02/

08/content_2061264.htm.

[9]吴林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

上海经济研究,2009(1):30-32.

[10]刘同山,张云华.推动涉农企业走协同创新之路[J].中国

国情国力,2013(6):15-16.

(责任编辑:肖训生)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科技创新问题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