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素质提升
2014-07-24芦湘
作者简介:芦湘(1983—),女,江西宜春人,江西科技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摘要:在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本文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并且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以适应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素质
高校实行辅导员制度以来,各学校做法不一。然而,根据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因此,未来更多的学校的做法将是设置专门的辅导员岗位并有专人担任,辅导员队伍将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辅导员角色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2005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思想的引导者
第一,政治方面:引导学生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中华民族认同感意识。第二,心理方面:大学生处于心智成熟的重要时期,在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容易受到诸多不良的外部因素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健康发展。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职业规划方面:大学生从高中考入大学,他们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能力,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所以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
2学习、生活的服务者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所以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服务者。一方面,辅导员应当积极配合班主任和学生,做好学习后勤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系统、专业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过硬的知识应用能力,学有所成。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生活的服务者,加强对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3日常事务的管理者
国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多采用“层级分割、块状运行”的模式,学校的职能部门一般很难接触到学生,也不了解学生,学校无法直接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高校辅导员作为基层的学生管理者,要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制定各项组织计划,积极实施计划,做好学生日常行为、活动、安全的控制等工作。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1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需要做好知识能力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完善。首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起到以身作则,带头作用;再次,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最后,努力增强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指引和帮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高实践技能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主要是接触学生,所以需要提高实践应用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敏锐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良好工作效果的保证。辅导员要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辅导员在工作实践当中,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形成辅导员工作的模块化、程序化操作,明确应该做什么,何时做,依靠事务内在规律和先后次序,逐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有序性和科学性,促使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建党,赵伟,张庆强.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2]刘哲希.面向“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