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ESP教学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4-07-24王瑞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ESP定义与在大学中开展ESP教学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ESP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相应地提出了对ESP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ESP ESP教师
1 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比重的提高,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现有许多高校都在压缩基础英语的教学,并尝试在后续课程里开设诸如西方文化、英美概况、西方影视欣赏等语言文化选修课程,这些英语人文类选修课程虽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生的需求,但它只能是基础英语后选修课程中的一类,不应该上升到大学英语教育的主流地位,更不是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
2 ESP定义与ESP教学的必要性
2.1 ESP定义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金融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Hutchinson and Water,1988)在众多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著作中,Strevens的定义被学术界广为接受。并且他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①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②内容上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③词汇、句法、语篇和语义上重点须放在特定的专业以及职业相关的语言应用之上;④ESP 教学与普通教学形成对比。(Strevens,1988)。ESP与传统的EGP相对而存在,它是一种语言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原则(criteria for language syllabus design),教授学习者怎样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学习新知识,因此这种更有效率和针对性的教学法教出来的学生要比只接受EGP的学生工作能力更强,更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2.2 ESP教学的必要性
2007年7月在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面将大学英语学习分为一般、较高和更高层次,较高层次指出大学生应该能够阅读专业综述性文献,更高层次要求学生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英语文献和资料。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分为基础阶段和专业阅读阶段,基础阶段着重培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巧,专业阅读阶段则应训练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专业性文章。ESP教学是大学英语基础教育外的延伸和补充,是基础英语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可以使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较高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这些年虽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外语通识教育近年来被视为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转折点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许多高校推出的是“基础英语+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学生在一二年级接受两年大学英语基础教育的同时,还可以选修学校开设的一些后续的通识教育的课程,如英语演讲、中西文化比较、英文影视欣赏、美国电影文化体验、英语新闻视听说课程。但是目前还未开设ESP课程,对于这些学校来说,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思想,结合ESP的特点来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可以使ESP和传统EGP教学优势互补,确保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和提高。
3 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
3.1 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在我国目前开设ESP课程的大学里,ESP的师资力量主要是由大学英语教师或者是有良好英语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构成的。但ESP课程不同于大学英语课程,它的特点决定开设ESP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还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讲授的课程注重的是专业课的内容和深度,但在ESP课堂上专业内容也不容易讲深,因为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不太过关。专业课教师又不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语言上面,倒是希望外语系教师承担语言提高方面的课程。除了师资方面的缺乏,ESP教学方法单一也是很多学生反映的问题之一。在许多ESP课堂上教师把ESP课程上成了语法——翻译课,这样单调的纯翻译或者是阅读和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ESP课程的学习兴趣,认为从这样的课堂上只能学到一些相关的专业词汇。这样的教学就偏离了设置ESP课程的初衷,也无法达到ESP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语言为主过渡到以专业为主,才是ESP课程的任务。
3.2 缺乏高质量ESP教材
目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市场上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ESP教材,如科技英语系列教材、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医学、理工等)、旅游英语系列教材等。国内的ESP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ESP教材特色体系,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国内ESP教材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语言与专业知识仍未得到充分有效地结合,内容的系统性和时效性不够突出;教材的难度控制不够,未能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原则,编排内容随意性较大;形式单一,教材主要以纸质书面材料为主并局限于课堂教学,未能开发教材媒介的多元化潜质;教材评估研究还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估理论和评估体系,教材评估基本遵循的是国外流行的教材评估标准。
4 对ESP教学的建议
4.1 加强ESP教师资源建设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ESP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ESP的教学。ESP 教师队伍应采取合作式教学,ESP教师可以加强和双语课程的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进行合作,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ESP教师队伍。高校还可以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需求给一些外语基础好,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的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在自己资源足够的情况下,高校也可以开设自己的ESP专业,为国家培养ESP教学人才。
4.2 加强ESP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效果,要开展好ESP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得有合适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做保障,现有的教材有的只注重专业知识忽略语言的训练,或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专业知识,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如果离开专业知识就和普通英语教材没什么区别。因此,教育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大学英语ESP教材撰写机构,结合中国学习者的特点和ESP教学现状,建立适合的方法及理论体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标准。
4.3 完善ESP测试评估体系
ESP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的需求,所以,评估和考核的设置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在设计ESP课程时,首先要分析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炼出与学习者目的相当的能力类别及水平程度,并以此为根据,结合学习者的基础,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及测试评估方法,以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取未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ESP教学应从语言知识、文化背景、情景交流、应用沟通以及学习策略几方面培养学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
5 结束语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让职业教育为国家不断创造人才红利,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相信随着ESP课程在我国大学里的持续开设,可以培养更多的集外语能力、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为一身的复合型高素质职业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经济更好地提供服务。同时,高校还要认识到,ESP教学不只是对学生,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专业教师还是基础英语教师,都应不断加强自己专业和语言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and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 (Ed.),ESP:State of the Art [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1988.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4.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文卫霞,黎金琼.ESP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145-146.
作者简介:王瑞(1984-),陕西咸阳人,助教,硕士,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