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4-07-24韩希凤李书启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产学研

韩希凤 李书启

摘要:本文立足民办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只有彰显民办教育的特点,遵循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建立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产学研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民办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重在“应用”二字,即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重视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企业和科研院所直接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1],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3],其教学宗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积极探索服务于企业发展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满足学校教学中实践环境的强化,还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实现高校、企业的“双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要求学生一方面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4]。这种专业特点符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由此,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天津天狮学院是由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营养保健食品研发和创新的民营企业天狮集团投资兴办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因此,如何利用集团的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专业、产业、科研”互动的 “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该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

1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民办高校办学形式灵活,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办学资金、经验等因素,教学环节依然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民办高校的教学组织者一般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助工作,缺乏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总体设计,导致课内实验、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明显偏少,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实验、实践内容不尽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偏低,缺乏创新性。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学计划有的是普通本科学科体系的简化版,或者完全等同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体现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技能教学课时较少,内容比较程式化,验证性实验比例较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相对较少,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根本无法体现自己的办学优势,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3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载体。鉴于民办高校自身因素的局限,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一般比较被动。一方面企业对民办高校有偏见,导致基地建设的速度较慢,与学校学生人数增长速度不协调,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一般为企业出资办学,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某个企业需求为主,教学基地建设的面较窄,很难实现教学基地的多元化。

1.4 师资队伍多为青年教师,经验不足,水平不高,且教师流动性较大。师资水平是体现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民办高校的教师多为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职称多以讲师为主,没有经过技能培训,实践经验明显不足。返聘公办高校的职称高、经验足的教授,由于各种原因,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稳定的教育教学模式。

2 民办高校产学研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该校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建工科专业,也是该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与产业对口结合的特色专业,因此,利用产业平台,在专业建设初期,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共赢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1 适时修改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通过课程的整合,适当压缩必修课与理论课课时总数,适当增加课内实验和综合实践教学比例。通过调整,综合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的课时达到总课时的30%甚至更高,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如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保藏原理》、《肉制品工艺学》、《果蔬制品工艺学》、《乳制品工艺学》、《粮谷制品工艺学》,整合成一门专业课《食品技术原理》,共计120学时。在教学内容上,增强了各课程间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现象,还能节省30学时,用于实践教学;因此《食品工艺综合大实验》由原来的2周32学时增加至3周48学时。

2.2 与企业接轨,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在实验内容调整上,一方面针对课内实验课,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让实验变“试验”,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借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培养的要求和层次,与企业一线工程师共同编写了适合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特点的多本实验讲义,如基础化学类、生物工程综合实验、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食品分析与检测、功能食品成分检测等)。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企业需求,不断进行修正、调整,并计划正式出版。课程设计方面,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为突破口,逐步加强学生的工程整体观与工程技术能力。

2.3 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三大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曾提出 “将产品实现过程集汇到本科教学中去”理论[5],根据这一理论该校构建了“三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避免存在重理轻工现象[6]。

首先是基础课实验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四大化学课(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5门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实验子模块,主要以演示性与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原理的理解与实验操作技能。

二是专业实验课模块。依据产业链理论,按食品行业生产、销售流程,在专业实验模块分层次开设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功能食品成分检测实验、食品感官与评价等体现专业特点的课内实验课,并在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分别进行大型仪器(10万元以上)实践和食品工艺综合大实验大型集中实践课程。通过不同层次内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组合或组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实践技能。

三是提高模块。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要通过企业认知实习、研发素质训练、专业实习,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企业认知是让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熟悉食品企业,认识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食品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从四学期开始,通过参与校企共同的研究项目或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一对一”指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企业研发素质训练,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便利条件,实现在校生与企业真正“零距离”。实行为期三个月左右的岗位实习,发现一些食品加工的存在的问题如:原料问题、操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企业实习结束后,由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岗位最新生产技术的需求进行命题与开题,最终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总成绩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给出。

2.4 紧密依托集团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

紧密依托天狮集团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和具有国家认证资格的功能食品功效成分验证中心的实践资源,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办学运行机制,根据“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共建。自2010年以来,共同申报省部级和局级课题4项,获批局级1项,省部级课题1项,4项校级在研项目,为该院的科研工作打开了局面;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融入科研元素,更有助于学校师资力量的加强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教学与生产结合,生产与科研结合,优势互补、资源互用。

积极与校外多家食品产业企事业单位如天津食品研究所、天津市百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与企业接触零距离,让专业理论学习与产品生产实际相结合。与校外实习基地设立经常性实习关系,在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的前提下,与企业统筹安排学生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既不影响生产和课堂教学,又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对学生实行多层次的产学研实践培养。

2.5 加强师资培养,建立多元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天津天狮学院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返聘普通本科院校的退休教授带动青年教师开出专业综合行实验;一方面引进和培养 “双师型”教师和 “生产型”教师,逐步形成由初、中、高级人员组成的合理师资结构;最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派学校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培训,聘请食品企业优秀的工程师做学校的兼职教师。

从认识实习到专业实习再到毕业实习,专业教师深入工厂与学生共同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实习实践的实施效果。

3 结语

随着食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从传统知识型和专才型转向现代的具有工程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大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的选择[7,8]。

因此,利用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和办学特色,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共赢的产学研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怀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和机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4):34-35.

[2]高梦祥,严奉伟,王辰,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教学研究,2009,32(4):57-60.

[3]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0(3):23-26.

[4]刘金福,边立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18-20.

[5]陶玉贵,汤斌,伊长文,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和课程整合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9:228-229.

[6]乔玉.关于工科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156-157.

[7]吴时明,石正兰.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当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0(2):56-58.

[8]郁秋亚,吴倩.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0(9):46-47.

基金项目: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青年专项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VEYP5012)。

作者简介:

韩希凤(1978-),女,山东德州人,教研室主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本科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