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策略

2014-07-23敖淑红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督导资料评估

敖淑红

一、 教育督导评估部门的工作实施与策略

在我国建立并逐渐完善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的进程中,中小学校普遍建立了自查自评制度,在此基础上大体每隔三年接受一次上级督导部门的综合评估。在两次综合督导评估间绝大部分学校总体办学水平都会程度不同地有所提高,一些学校能够实现超常发展,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其内在联系就是督导评估机制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了特有的推动作用。由此笔者认为,教育督导行政部门在科学制定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机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教育工作自查自评制度,使之成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源泉

自我评价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总结经验快、发现问题早的特点,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为有效的机制,可以直接转化为挖掘自身潜力、推动地方教育工作水平、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高、逐年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起自评为主、督导评估为辅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体制,坚持自评与评估的有机、适时结合,并在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完善和创新,构成推进事业稳定发展的工作合力。

2.建立健全常规性评估与选择性评估结合递进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教育督导部门按工作规划,在基层自评基础上开展的综合性督导评估,是督导部门的常规工作,在一个规划期内要使评估责任范围内的单位普遍接受一次评估。常规性评估具有特定的评价指导作用。但这类评估长期在一个模式下展开,反复实施,显现出周期长、激励调动作用不强的弊端,势必产生活力逐次递减的倾向。如果受评单位对督导建议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又没有必要的复评做依托,其效能可能反而不及学校自评突出。选择性评估是通过评估,在优秀单位中选拔某一特定方面具有样板示范作用的突出代表,这与人们普遍存在的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和声誉、体现自身价值的心理状态相吻合,会收到常规性评估不可能有的评估效果。选择性评估与常规性评估不能截然分开,既然是择优,就应在常规性评估中那些成绩优秀的单位中选择,一方面强化常规性评估的作用与地位,另一方面形成选择性评估的高起点。实际操作中,拟进行的任何一项评估都应以合格为底线,形成合格、重点、示范等几个层次,并分期部署各层次的评估预期,预先下达评估标准,给拟申报上一层次择优评估的单位整改时间,把争先创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适时进行选择性评估。凡接近标准边缘的学校,都会主动进行全面整改,奋起直追,加速发展,为能进入预选名单而你争我赶,从而调动一大批学校比学赶超的热情。因此,择优性评估前的整改其收效是十分显著的。选择性评估可以分级进行,哪级评估哪级命名,地方可以为推动本地某一方面工作而确定自己的择优评估项目,下一级督导部门对上一级开展的择优性评估负有预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检查必须与督导评估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必须解决把督导检查变成检查督导的倾向,使教育督导制度日趋完善,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建立起常规性评估与择优性评估的有机联系,丰富督导评估的形式与内容。

3.构建选择性评估有进有出的工作机制

重点校命名后,如果常期不动,事实上会挫伤一般校赶超重点的积极性。如果构建动态工作机制,老牌重点校会感到有压力、有危机,边缘学校会感到有奔头、有希望,整个普通系列都活了起来。这充分说明,选择性评估不关门是十分必要的,样板单位不定终身也肯定具有同样的意义。应该建立健全有进亦有出的动态评估与管理机制,使选择性评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对基层工作的拉动作用。这里有三点建议:一是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都不能十全十美,总会存在某些差距,只不过是范围、程度上的差异而已,因此,从对样板标杆单位高标准、严要求的角度出发,命名的同时一定要就其存在的相对突出问题下达限期整改指令,确无任何问题的也可以责成其总结可供借鉴的工作经验。对没有达到整改目标要求的单位进行包括取消称号在内的适当处置。二是当择优性评估产生的样板队伍达到一定量时可以制定专项的巩固提高复评标准,进行实实在在的阶段性复评。对问题较突出的单位果断地取消其称号。三是教育督导评估的项目、内容或选择性评估的命名要有阶段性的变化,要适时把常规性评估转换为选择性评估。

4.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的工作机制

一是督导组内部要加强沟通磋商。调查表、调查题、测试题、座谈题等等要科学地编制,特别是要把各三级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分解,并确定出各评估要素的权重值。这样可以保证评估组在各学校开展评估时把握评分标准的一致性。填写评价表时可以做四舍五入技术处理。评估组内部虽然有分工,但有些重要指标仅靠其本身的信息不能做出准确的认定结论时,一定要成员间相互提供查到的信息。例如:某校直接评价要素虽然执行得很好,但艺术课、劳技课不开,仅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课时高比例偏差,就难以认定教育指导思想端正。那么负责此项评估的工作人员就不能直接获得评价依据,需通过沟通研究才能获取补充资料,完成整体把握。二是督导组要与受评学校融为一体,边评估边指导,针对存在的差距共同研究整改方向,特别是对一些难以确认的问题,评估组要与受评校进行平等式的讨论。教育改革在深入,新因素层出不穷,很有可能出现指标或指标标准不符合发展变化新情况的问题,开展评估要从有利于推动学校改革的基本原则出发,对于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行探讨。在评估方、受评方取得认识上的一致后再做出评价判断,以形成一种受评学校主动参与的氛围。

二、 基层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策略

基层学校在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学校评估指标标准的基础上,在年度工作中要瞄准优等标准,认真组织落实。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指导、扶持外,主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因此,学校在确定学校评估工作指导思想时,必须明确评估工作的主攻方向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办学条件的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自评工作的全过程。

1.认认真真找差距,落实标准要求

学校在将评估的实施责任进行内部分解后,各责任领导、各责任部门就要坐下来,结合文件来深入学习,逐条对照评估标准,自查哪些做得好、需要巩固提高,哪些有不足、需要完善,哪些是空白、需要填充弥补,硬件缺什么,软件少什么,管理环节差什么,然后研究相应的整改措施,做到思路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整改有方向。

2.严肃细致地抓好培训,形成多元参与机制

把所有承担自评责任的人员都纳入培训范围,在培训方法上采取解读法介绍评估标准,即将学校综合评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标准的构成要素预先分解后进行培训讲解,使用人在了解了评估标准构成要素后易于全面理解和掌握评估标准,如果对各构成要素的权重值也确定下来,自评和评价时评分的偏差也会降低。要重点进行培训自评表、评价表填写要求的指导。从实践看,学校或教师的自评报告表以及对教师的评价报告表填写普遍不理想,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自评写虚不写实,评价认定不具体,多数是照抄标准,量化指标不量化回答,从认定评语中看不出等级差别,有的看内容应评一等,但却打了二等;评估标准实际上是一道问答题,问的是你怎么做的,做的怎么样。二是对各栏目的填写要求不明确,因此所填内容满足不了栏目设计的期望,偏离指标体系限定的范围。三是评分的二次量化运用不得当,抛弃加权系数,随意给个分,哪个等级分也够不上。四是不会使用评分综合统计表,这点在越低层的学校越突出。关于这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一定要针对性地讲解,面对面分类指导各报告表的填报方法。另外,大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由教研组长或教务处具体承担的。现在来看产生的弊端很多,因为教师评估指标体系是个综合评价体系,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进行评价难以做到客观准确,需实施多元参与机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统一组成综合评估组,由各方面管理人员参加,进行指标评价分工;二是将评价责任分解,落实给指标项目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员由工作管理责任人分别进行评价,由评估办公室或评估组进行综合评价认定。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完善办学条件

总体上看,多数在评估中成绩不理想的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都存在校舍不足,功能教室不配套,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不全,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况且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办学标准要求也在随之提高,所以办学条件需要逐年完善。但是由于事实上存在着预算内投入普遍不足,所以高标准落实办学条件评估标准仍有很大困难,这就需要合力攻关,在集中自有财力的前提下,通过争取政府政策扶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4.在评估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硬件从实、软件从严”仍然是学校评估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从评估指标体系可以明显看出,关于学校管理的指标占二分之一,权重占二分之一,并且指标的包容量明显增大,这也体现出学校评估的导向意图。因此,落实学校管理的规范性要求是学校评估的重点所在,要贯穿全年,常抓不懈。管理水平的高低,内在因素取决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能力、水平、作风和改革创新意识,外在的表现则看学校管理规则的形成和落实规则的一系列行为及取得的实际成效。这需要通过一系列资料性信息来反映。评估组对学校的评估是阶段性的,评估检查要通过听取汇报、调查访谈、现场查验、抽查测试、参加学生活动、深入课堂听课、参阅佐证资料等多种方式获取对自评报告验证的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做出对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端正、办学条件是否完善、管理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教学质量实际水平的判断。特别是对管理状况的评估,由于管理过程不能再现,主要的和大量的评估依据要通过管理工作中积累的资料信息来获取。因此在推进评估标准实施落实的整改过程中,有意识地遵照评估标准制定、修订、完善、积累那些反映基本情况、管理规范、管理措施、管理过程、管理效果的文件资料就具有特定的意义。评估检查要求提供参证资料,但积累资料不完全为接受检查使用,应该作为推进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和对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素质实践训练的途径切实抓好。管理资料是否完备规范,主要责任在校内各职能部门,应该将其作为检验处室职能作用发挥状况和中层管理干部水平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志,校内各职能处室也应该以开展自评为契机,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本处室档案系统。学校在每年自评时对资料的形成状况应做认真的讲评,使反映学校各方面工作概貌的资料日趋完善。

站在上级部门角度,所应备的资料都是学校常规管理中自然形成的,如果管理人员在理论上、实践上确实熟悉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指导到位,那些反映学校管理过程的资料就必然具备,否则就说明该校领导集团管理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或工作不到位。从学校管理的实际来看,要达到有意识地在工作过程中建立、健全完善各类软件资料,在研究指标落实责任分工时,完全可以通过对各个评估要素的分析,结合上级关于学校日常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对应各个三级指标拟出一份完备的资料参考目录,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由部门负责积累完善。关于学校评估中软件资料的形成和使用应注意这样几点:一是除规划、计划、规章制度类文件外,佐证资料不能为应付检查而在工作尚未进行前就预先造就,而应该形成于实施指标的工作过程中,随着工作进程而逐步形成,要把软件资料形成过程作为规范管理行为、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这样资料才能反映工作原始状况,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二是资料形成后不能一劳永逸,每年都要进行自评,接受评估时评估组参阅的主要是当年及上一年的相关资料,所以除那些仍在有效期的规划、规章制度外,属于反映当年基本情况、工作过程、工作效绩的管理性资料每年都要重新积累。三是要消除有资料就有分的误解。没资料不可以,最多说明学校管理薄弱,可能失分;但有资料不一定就得分,资料中提供的信息在得到印证及确实符合评估标准的前提下能变成实在的得分。四是佐证资料不是越多越好,应以是否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指标实施状况为尺度,应该在内容质量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教育厅[EB/OL](吉政教督字[2004]8号2004年10月15日)《吉林省办公办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方案》.http://www.jledu.gov.cn/dd/zxxpg/jl/2004/1015/

3150.html.

[2] 吉林省教育厅[EB/OL](吉政教督字[2004]8号2004年10月15日)《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校校长指导性意见(试行)》.http://www.jledu.gov.cn/dd/wjjh/

st/2004/1015/2845.html.

[3] 迟学智[EB/OL](吉政教督字[2004]4号)《在2003年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jledu.gov.cn/dd/zhcl/jl/2003/0403/

2965.html.

[4] 陈玉琨.教育评价与测量.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督导资料评估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