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儿童视野下的板书

2014-07-23黄斌徐琼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柳树情趣

黄斌+徐琼

板书,是一种在黑板(屏幕)上呈现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可视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被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而儿童视野是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表现为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走向儿童视野下的板书呢?笔者就自己设计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柳树醒了》的三次板书来谈一谈。

《 柳树醒了》是一首儿童诗,更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用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语调把春天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描绘出来了。春雷把柳树从沉睡中叫醒,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给她捉迷藏。柳树就是春姑娘的化身,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和柳树一样,睁开沉睡的眼睛,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到来。全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树在春天里的生长过程,富有情趣。

面对这一篇童心飞扬、童趣盎然的儿童诗,我第一次的板书设计为: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由于板书太复杂、太繁琐,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同时为了教学板书的完整,影响了孩子们读的情绪和次数。看来这种板书设计不适合,这种板书是基于成人视野下的内容式的教学设计,偏重于教材解读和关键内容的呈现,没有情趣,离儿童经验有距离。

为了走近孩子,我改进了教学设计,重新设计如下: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板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这种板书较为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原来这是基于思维导图下的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重要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一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续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能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方便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

但仔细思量,板书设计中还缺乏点儿童情趣,孩子们的兴趣还不大。为了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我再次改进了板书,板书如下:

这次板书孩子们反应很强烈、兴趣很浓厚。当时我将图2和图3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板书,绝大多数孩子喜欢后者。随后我追问:你喜欢什么或是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孩子说:“她让我很惊讶!”一个孩子说:“我喜欢柳树醒了的样子!”一个孩子说:“我很喜欢孩子们在柳树下跳绳的情境!”下课了,孩子们都不愿擦掉。

为什么第三次设计孩子们如此喜欢呢?他们的心灵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的板书设计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第三幅板书笔者是用彩色粉笔呈现的,给孩子们的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强化了直观形象,由此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情趣的、形象的、富于想象的、富于创造的。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虽然在基本框架上没有大变化,但已把大家共同的理念写进其中,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朱智贤说:“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成尚荣曾说:“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板书也应体现儿童视野,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的视角来设计、考量,增强板书的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

参考文献

[1] 张文全,周化宇主编.提问技能·板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叶慧姬.“童心”解读文本 收获别样精彩[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C).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板书,是一种在黑板(屏幕)上呈现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可视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被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而儿童视野是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表现为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走向儿童视野下的板书呢?笔者就自己设计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柳树醒了》的三次板书来谈一谈。

《 柳树醒了》是一首儿童诗,更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用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语调把春天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描绘出来了。春雷把柳树从沉睡中叫醒,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给她捉迷藏。柳树就是春姑娘的化身,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和柳树一样,睁开沉睡的眼睛,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到来。全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树在春天里的生长过程,富有情趣。

面对这一篇童心飞扬、童趣盎然的儿童诗,我第一次的板书设计为: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由于板书太复杂、太繁琐,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同时为了教学板书的完整,影响了孩子们读的情绪和次数。看来这种板书设计不适合,这种板书是基于成人视野下的内容式的教学设计,偏重于教材解读和关键内容的呈现,没有情趣,离儿童经验有距离。

为了走近孩子,我改进了教学设计,重新设计如下: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板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这种板书较为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原来这是基于思维导图下的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重要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一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续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能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方便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

但仔细思量,板书设计中还缺乏点儿童情趣,孩子们的兴趣还不大。为了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我再次改进了板书,板书如下:

这次板书孩子们反应很强烈、兴趣很浓厚。当时我将图2和图3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板书,绝大多数孩子喜欢后者。随后我追问:你喜欢什么或是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孩子说:“她让我很惊讶!”一个孩子说:“我喜欢柳树醒了的样子!”一个孩子说:“我很喜欢孩子们在柳树下跳绳的情境!”下课了,孩子们都不愿擦掉。

为什么第三次设计孩子们如此喜欢呢?他们的心灵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的板书设计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第三幅板书笔者是用彩色粉笔呈现的,给孩子们的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强化了直观形象,由此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情趣的、形象的、富于想象的、富于创造的。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虽然在基本框架上没有大变化,但已把大家共同的理念写进其中,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朱智贤说:“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成尚荣曾说:“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板书也应体现儿童视野,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的视角来设计、考量,增强板书的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

参考文献

[1] 张文全,周化宇主编.提问技能·板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叶慧姬.“童心”解读文本 收获别样精彩[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C).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板书,是一种在黑板(屏幕)上呈现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可视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好的板书被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而儿童视野是指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表现为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走向儿童视野下的板书呢?笔者就自己设计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柳树醒了》的三次板书来谈一谈。

《 柳树醒了》是一首儿童诗,更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用优美的语言和抒情的语调把春天的生机勃勃、丰富多彩描绘出来了。春雷把柳树从沉睡中叫醒,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给她捉迷藏。柳树就是春姑娘的化身,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和柳树一样,睁开沉睡的眼睛,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到来。全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树在春天里的生长过程,富有情趣。

面对这一篇童心飞扬、童趣盎然的儿童诗,我第一次的板书设计为: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由于板书太复杂、太繁琐,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同时为了教学板书的完整,影响了孩子们读的情绪和次数。看来这种板书设计不适合,这种板书是基于成人视野下的内容式的教学设计,偏重于教材解读和关键内容的呈现,没有情趣,离儿童经验有距离。

为了走近孩子,我改进了教学设计,重新设计如下: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板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这种板书较为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原来这是基于思维导图下的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重要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一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续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能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方便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

但仔细思量,板书设计中还缺乏点儿童情趣,孩子们的兴趣还不大。为了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我再次改进了板书,板书如下:

这次板书孩子们反应很强烈、兴趣很浓厚。当时我将图2和图3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板书,绝大多数孩子喜欢后者。随后我追问:你喜欢什么或是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个孩子说:“她让我很惊讶!”一个孩子说:“我喜欢柳树醒了的样子!”一个孩子说:“我很喜欢孩子们在柳树下跳绳的情境!”下课了,孩子们都不愿擦掉。

为什么第三次设计孩子们如此喜欢呢?他们的心灵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的板书设计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第三幅板书笔者是用彩色粉笔呈现的,给孩子们的感官以强烈的、多方面的刺激,强化了直观形象,由此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情趣的、形象的、富于想象的、富于创造的。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虽然在基本框架上没有大变化,但已把大家共同的理念写进其中,那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朱智贤说:“教育本身又必须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从儿童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其作用。”成尚荣曾说:“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板书也应体现儿童视野,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的视角来设计、考量,增强板书的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

参考文献

[1] 张文全,周化宇主编.提问技能·板书技能[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叶慧姬.“童心”解读文本 收获别样精彩[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C).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柳树情趣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爱情趣数字
柳树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会治病的柳树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四格情趣
柳树的春天
板书设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