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高考题解法的再探究

2014-07-22王佩成徐雪琴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化简交点圆心

王佩成+徐雪琴

2013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科)第10题为:

在平面上,AB1⊥AB2,|OB1|=|OB2|=1,AP=AB1+AB2,若|OP|<12,则|OA|的取值范围是().

A.(0,52]B.(52,72]C.(52,2]D.(72,2]

某刊对该题给出了如下解析和答案:

由题意B1,B2在以O为圆心的单位圆上,点P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12圆内.又

AB1⊥AB2,AP

=AB1+AB2

,所以点A在以B1B2为直径的圆上.当P与O点重合时,|OA|最大,为2,当P在半径为12的圆周上时,|OA|最小,为72,故选D.

这种答案简洁.按其思路,笔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再探索,如下:

解法一(特殊值法)

图(1)当O与P重合且B1、B2分别是单位圆与x轴、y轴的交点时,|OA|=2,排除A、B;图(2)当P在O∶x2+y2=14上时,不妨取直线y=x与O∶x2+y2=14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P,过

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交单位圆于B1、B2两点,交x轴、y轴于C、D两点,则△PD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OP=12知OC=OD=24,故AE=B1C=OB21-OC2=144.同理OE=144.所以|OA|=72.由于点P在以O为圆心,以22为半径的圆的内部(不包括圆周),排除C,故选D.

在考场上,高效灵活的解题方法值得赞赏. 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通性通法,下面介绍两种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解法二(向量法)

因为AB1⊥AB2,所以(OB1-OA)·(OB2-OA)=0,

整理可得OB1·OB2-OA·(OB1+OB2)=-OA2.①

因为AP=AB1+AB2,所以OP-OA=OB1-OA+OB2-OA,即OP=OB1+OB2-OA.

|OP|=(OB1+OB2-OA)2

=OB12+OB22+OA2-2OA·(OB1+OB2)+2OB1·OB2.

将①式代入上式化简得:|OP|=2-OA2,因为0≤|OP|<12, 所以0≤2-|OA|2<14,故72<|OA|≤2.

解法三(坐标法)

建系如图(3).

因为AB1⊥AB2,AP=AB1+AB2,所以四边形AB1PB2为矩形, 所以PB1⊥PB2.

设B1(cosθ1,sinθ1),B2(cosθ2,sinθ2),P(x,y)(P在圆O∶x2+y2=14内).

PB1=(cosθ1-x,sinθ1-y),PB2=(cosθ2-x,sinθ2-y),

故PB1·PB2=(cosθ1-x)(cosθ2-x)+(sinθ1-y)(sinθ2-y)=0,

化简得:cosθ1cosθ2-(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sinθ1+sinθ2)y=-x2-y2.②

又PA=PB1+PB2=(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2y),

OA=OP+PA=(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y),

|OA|=(cosθ1+cosθ2-x)2+(sinθ1+sinθ2-y)2,

将②式代入上式化简得:

|OA|=2-(x2+y2).因为

|OP|<12,

即0≤x2+y2<14,所以-14<-x2-y2≤0,

所以74<2-x2-y2≤2,所以72<|OA|≤2.

简评解法一采用了特殊值法的思想,有风险但求解效率较高; 解法二是运用纯向量的方法,求解思路清晰;解法三中的坐标法,由于A点在动,引起其他点动,不好确定,笔者采用了先确定P点,从而将运动的量固定,转化为可以用点的坐标去运算的量,问题迎刃而解.

一堂课结束以后,还需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哪些数学概念适合用旧有的知识引入,哪些概念更适合用实例引入,教学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尤其应该重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

因为,任何理论的实践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理论服务于实践,也完善于实践,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让概念课教学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索过程,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出发,变“轻概念、重解题”为“重概念、巧解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渔”为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013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科)第10题为:

在平面上,AB1⊥AB2,|OB1|=|OB2|=1,AP=AB1+AB2,若|OP|<12,则|OA|的取值范围是().

A.(0,52]B.(52,72]C.(52,2]D.(72,2]

某刊对该题给出了如下解析和答案:

由题意B1,B2在以O为圆心的单位圆上,点P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12圆内.又

AB1⊥AB2,AP

=AB1+AB2

,所以点A在以B1B2为直径的圆上.当P与O点重合时,|OA|最大,为2,当P在半径为12的圆周上时,|OA|最小,为72,故选D.

这种答案简洁.按其思路,笔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再探索,如下:

解法一(特殊值法)

图(1)当O与P重合且B1、B2分别是单位圆与x轴、y轴的交点时,|OA|=2,排除A、B;图(2)当P在O∶x2+y2=14上时,不妨取直线y=x与O∶x2+y2=14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P,过

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交单位圆于B1、B2两点,交x轴、y轴于C、D两点,则△PD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OP=12知OC=OD=24,故AE=B1C=OB21-OC2=144.同理OE=144.所以|OA|=72.由于点P在以O为圆心,以22为半径的圆的内部(不包括圆周),排除C,故选D.

在考场上,高效灵活的解题方法值得赞赏. 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通性通法,下面介绍两种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解法二(向量法)

因为AB1⊥AB2,所以(OB1-OA)·(OB2-OA)=0,

整理可得OB1·OB2-OA·(OB1+OB2)=-OA2.①

因为AP=AB1+AB2,所以OP-OA=OB1-OA+OB2-OA,即OP=OB1+OB2-OA.

|OP|=(OB1+OB2-OA)2

=OB12+OB22+OA2-2OA·(OB1+OB2)+2OB1·OB2.

将①式代入上式化简得:|OP|=2-OA2,因为0≤|OP|<12, 所以0≤2-|OA|2<14,故72<|OA|≤2.

解法三(坐标法)

建系如图(3).

因为AB1⊥AB2,AP=AB1+AB2,所以四边形AB1PB2为矩形, 所以PB1⊥PB2.

设B1(cosθ1,sinθ1),B2(cosθ2,sinθ2),P(x,y)(P在圆O∶x2+y2=14内).

PB1=(cosθ1-x,sinθ1-y),PB2=(cosθ2-x,sinθ2-y),

故PB1·PB2=(cosθ1-x)(cosθ2-x)+(sinθ1-y)(sinθ2-y)=0,

化简得:cosθ1cosθ2-(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sinθ1+sinθ2)y=-x2-y2.②

又PA=PB1+PB2=(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2y),

OA=OP+PA=(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y),

|OA|=(cosθ1+cosθ2-x)2+(sinθ1+sinθ2-y)2,

将②式代入上式化简得:

|OA|=2-(x2+y2).因为

|OP|<12,

即0≤x2+y2<14,所以-14<-x2-y2≤0,

所以74<2-x2-y2≤2,所以72<|OA|≤2.

简评解法一采用了特殊值法的思想,有风险但求解效率较高; 解法二是运用纯向量的方法,求解思路清晰;解法三中的坐标法,由于A点在动,引起其他点动,不好确定,笔者采用了先确定P点,从而将运动的量固定,转化为可以用点的坐标去运算的量,问题迎刃而解.

一堂课结束以后,还需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哪些数学概念适合用旧有的知识引入,哪些概念更适合用实例引入,教学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尤其应该重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

因为,任何理论的实践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理论服务于实践,也完善于实践,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让概念课教学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索过程,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出发,变“轻概念、重解题”为“重概念、巧解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渔”为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013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科)第10题为:

在平面上,AB1⊥AB2,|OB1|=|OB2|=1,AP=AB1+AB2,若|OP|<12,则|OA|的取值范围是().

A.(0,52]B.(52,72]C.(52,2]D.(72,2]

某刊对该题给出了如下解析和答案:

由题意B1,B2在以O为圆心的单位圆上,点P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12圆内.又

AB1⊥AB2,AP

=AB1+AB2

,所以点A在以B1B2为直径的圆上.当P与O点重合时,|OA|最大,为2,当P在半径为12的圆周上时,|OA|最小,为72,故选D.

这种答案简洁.按其思路,笔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再探索,如下:

解法一(特殊值法)

图(1)当O与P重合且B1、B2分别是单位圆与x轴、y轴的交点时,|OA|=2,排除A、B;图(2)当P在O∶x2+y2=14上时,不妨取直线y=x与O∶x2+y2=14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P,过

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交单位圆于B1、B2两点,交x轴、y轴于C、D两点,则△PD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OP=12知OC=OD=24,故AE=B1C=OB21-OC2=144.同理OE=144.所以|OA|=72.由于点P在以O为圆心,以22为半径的圆的内部(不包括圆周),排除C,故选D.

在考场上,高效灵活的解题方法值得赞赏. 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通性通法,下面介绍两种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解法二(向量法)

因为AB1⊥AB2,所以(OB1-OA)·(OB2-OA)=0,

整理可得OB1·OB2-OA·(OB1+OB2)=-OA2.①

因为AP=AB1+AB2,所以OP-OA=OB1-OA+OB2-OA,即OP=OB1+OB2-OA.

|OP|=(OB1+OB2-OA)2

=OB12+OB22+OA2-2OA·(OB1+OB2)+2OB1·OB2.

将①式代入上式化简得:|OP|=2-OA2,因为0≤|OP|<12, 所以0≤2-|OA|2<14,故72<|OA|≤2.

解法三(坐标法)

建系如图(3).

因为AB1⊥AB2,AP=AB1+AB2,所以四边形AB1PB2为矩形, 所以PB1⊥PB2.

设B1(cosθ1,sinθ1),B2(cosθ2,sinθ2),P(x,y)(P在圆O∶x2+y2=14内).

PB1=(cosθ1-x,sinθ1-y),PB2=(cosθ2-x,sinθ2-y),

故PB1·PB2=(cosθ1-x)(cosθ2-x)+(sinθ1-y)(sinθ2-y)=0,

化简得:cosθ1cosθ2-(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sinθ1+sinθ2)y=-x2-y2.②

又PA=PB1+PB2=(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2y),

OA=OP+PA=(cosθ1+cosθ2-x,sinθ1+sinθ2-y),

|OA|=(cosθ1+cosθ2-x)2+(sinθ1+sinθ2-y)2,

将②式代入上式化简得:

|OA|=2-(x2+y2).因为

|OP|<12,

即0≤x2+y2<14,所以-14<-x2-y2≤0,

所以74<2-x2-y2≤2,所以72<|OA|≤2.

简评解法一采用了特殊值法的思想,有风险但求解效率较高; 解法二是运用纯向量的方法,求解思路清晰;解法三中的坐标法,由于A点在动,引起其他点动,不好确定,笔者采用了先确定P点,从而将运动的量固定,转化为可以用点的坐标去运算的量,问题迎刃而解.

一堂课结束以后,还需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哪些数学概念适合用旧有的知识引入,哪些概念更适合用实例引入,教学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尤其应该重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

因为,任何理论的实践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理论服务于实践,也完善于实践,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让概念课教学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索过程,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出发,变“轻概念、重解题”为“重概念、巧解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渔”为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化简交点圆心
阅读理解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用两圆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解题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一类特殊二次根式的化简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探究性学习
参考答案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圆心仍对应圆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