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课堂常规优化语文教学

2014-07-22黄宇琤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材活动

黄宇琤

教学过程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教学系统是否完善,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充实。除此之外,教学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积极性越高,也就是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越好。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一、拓宽选材“教”语文

1立足课本,灵活取舍

一般说来,新编教材编排思路、课文内容、单元提示、语文活动、练习安排等都经过编者的经心设计,体现了编者的独到见解。这种设计对整个语文教学的目标、结构、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字优美、内容丰富,值得学生认真学习与吸收。尽管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应对教材进行一些灵活处理,即“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取”是选取课本重要内容、难点内容或是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内容;“舍”是舍弃那些内容过旧或是与学生能力训练关系不大的内容。处理好“取”与“舍”的辩证关系,才能让教材为我所用,为教学所用,为培养学生能力所用。

2突破教材,联系生活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传授教材内容之外,适当补充一些切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的文章或段落,或提供一些更能体现训练重点的某篇文章或某个精彩片段。另外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成长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报纸杂志上反映现实生活的精品文章或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文章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认识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轻松自然地学习无字之书,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极为重要。让学生多阅读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类书籍,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极有帮助。所以,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一些具体的指导。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阅读时发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都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的语段熟读背诵,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词汇丰富,写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可以开展“读书汇报会”活动。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故事进行汇报,内容不拘一格,只要健康向上的内容都行;还可以开辟读书专栏。如,定期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语段摘录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身临其境“感”语文

1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创造思维

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感,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活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或充分利用实物、幻灯、图片等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具体实物有实感;或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直接参与,进行角色表演,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表现。这样,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充满智慧和美感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并在充分自信的心境下获得成功。

2启发学生想象,拓宽思维领域

想象力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教学中,教师应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全新、奇特、美妙的境界,从而使他们产生奋进、追求、向上的创造力。

例如,教师在讲《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根据原主旨设想于勒最后的结局如何。有的写于勒叔叔在穷困潦倒中死去,有的写于勒叔叔因偶然机会发了大财,衣锦还乡……这样讨论,不但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参与“学”语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认识活动的完成,必须依赖学生自己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动力性心理活动的激发,必须依靠学生自己在大脑中所进行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对提高能力意义重大。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运用以下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1在实践中体验

上新课前,让学生自己钻研教材,每人或几人共同拟一份教学提纲,然后师生一起分析、研究,采用其中一种方案或综合几种方案进行讲授。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对于一些易于讲授的课文或课外阅读课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安排几名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学生给大家当一回老师,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表演的愿望和动力是大有益处的。

2在讨论中深入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以同桌或前后4人为单位展开讨论。问题难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2分钟为宜。教师要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抽查,并进行分析、综合、简要评述,然后做出学生能够广泛接受的结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能武断地对某个看法加以否决,以致于挫伤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这种由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告诉或抽问一两个同学得出的结论更全面、更准确,给同学们的印象也更深刻。

3在活动中提高

可以开展各种灵活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一般活动内容有:语文讲座、语文墙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创办刊物、编排课本剧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或每学年举办一次“演讲比赛”。这种演讲活动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值得一试。此外,有的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故事性强,可以将之编成课本剧,让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另一部分学生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观看。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演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互教互学,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实践表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教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