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喜爱方能致远

2014-07-22徐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习惯资源

徐东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报怨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所以教师应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爱语文。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后天较长时间内由于不断重复和练习形成和巩固下来的一种动力定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勤于动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狠抓起始训练。例如,要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就要要求明确,反复训练,常抓不懈。规定语文包括有摘抄周记本、听写本、课堂练习本,每个本子的作业都规定格式,如摘抄,将页面1/3处折痕,左边摘抄,右边点评,段与段之间空一行,留间距。听写本一行写4个字,标好题号,错误及时订正。要培养学生背诵积累习惯,就要先从“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学生熟知又喜闻乐见的文言短文的背诵开始,养成背诵习惯。经过一阶段训练和背诵方法的指导,学生背诵已成习惯,不再害怕学文言文,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词和虚词,丰富了知识储备,提高了文学素养。

让学生喜爱语文,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二、挖掘激趣素材,调动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教材中有一幅圆明园遗址的插图,断壁残垣,一片废墟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结合插图和《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段落,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圆明园原来的规模和样子是怎样的,让学生尽量想象,争取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那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堪称汇集了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皇家花园的影像。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构思自己心目中的这座被称为东方奇迹的皇家花园。再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毁灭了这美好的一切,又是谁对这强盗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的胸怀坦荡和正直无私,发自内心地欣赏和敬佩。而这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是本课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再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要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归纳赵州桥的特点,根据他们的表述笔者分别画出了各种形状的“赵州桥”:“大拱上有两个小拱”,“大拱的旁边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边有两个小拱”,“大拱的两肩有两个小拱”。在笔者画出一系列“错图”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材的魅力,领会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那么学习语文知识就水到渠成了。

三、掌握课堂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心理,要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到一节课的安排,要在教学设计上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的节奏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动静结合

有时要“动”,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等,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等。以此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

2快慢交错

有时要“快”,在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要快,不能拖沓,否则会使学生厌倦;有时要“慢”,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否则一味求快,学生跟不上,产生不了成功感,反倒增加不少心理负担,当然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3疏密有度

有时要“疏”,一节课的容量要适中,教学的知识点和训练点衔接太紧,容易主次不分,学生也易疲劳,甚至产生腻烦心态;而知识点和训练点太少又调动不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同样会产生懈怠状态,影响教学效果。既要运用课堂竞赛、辩论和教师紧张、急促的语言等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故事、游戏和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韵味美,让学生领会到语文课的美感,喜爱语文自然成为其内心的真实情感。

四、建立自主开放的语文课堂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创建开放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师的眼光不要仅囿于课内书本教材,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同样可以是语文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电视、网络,图书、报刊、标牌、广告、建筑、绿地等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还有生活中的自然风光、人工创造、大小事件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身边就蕴藏着许多这样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初一“感受自然”的综合学习活动中,为了收集素材,很多学生组成小组,游历各个景点,感受美丽竹乡的美景。有人带回了一块石头,有人捡拾了一片落叶,还有的带回了一瓶家乡小河的水,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学生有了更深的体会: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研究中国工艺品,同学们还买了剪纸、中国结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

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使他们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喜欢上语文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的内容”。我们只有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才能把生活中无尽的学习资源努力开发出来,只有积极利用起来,才能给学生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而有利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形成,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语文的情感。唯有喜爱语文,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这个远景目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习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上课好习惯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