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刍议

2014-07-21张义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7期

张义平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必须得到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80-02

能力培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关系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必须得到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了一些感悟,写下来,请行家斧正。

一、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多数来自于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去,而且会主动地掌握与之有关的各种学科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更加顽强的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融洽的师生关系、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活动、多元的评价方式等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其中最有效的办法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枯燥的事物趣味化,通过设疑、悬念等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外,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也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学得自然亲切而真实,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的归宿是现实生活,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相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对课堂知识进行扩展延伸,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实现数学学习的现实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爱用数学的情感。例如在学完圆锥、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如镰刀、斧头、脸盆、玩具等,怎样才能测出它们的体积呢?然后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测出这些物品的体积。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并将实测的过程记录下来。在实践过程中,小学生在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后,认识了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间的联系与区别,增强了应用意识。通过长期的培养,我们会发现,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了观察周围事物并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观点认识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建立联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三、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组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的基础是学生自愿。只有学生自愿加入,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合力。在小组建立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认识,人数以3~6人为好。在小组分工上,每一个成员都应侧重一项职责,在小组中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这个角色可以是组织者,可以是记录员,也可以是汇报员。当然角色不能固定不变,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要互换角色,从而使同学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主动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效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又能够为学困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做到相互尊重、学会倾听,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生交流、争执的过程中避免课堂处于无序状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充当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也要做好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或是合作者。

四、设置恰当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是一种综合能力。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比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构建并发展起来。要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决不能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当然,我们所说的独立思考不排斥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五、注重新旧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

每一个数学新知,都必须要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把数学知识整合为具有规律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逐渐走向成熟,从而产生知识的正迁移。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是螺旋式的,难度逐步加大。因此,教师要把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放到知识结构的网络中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而且会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形成,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不断增强概念理解,培养学生数学辨析能力

数学课程学习中,对于概念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辨析能力的形成。一是采取由形象到抽象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通过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概念。二是可以通过变换概念的表述方式,让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多种表达,学生就会增强对于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教师必须要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切实得到发展和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