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4-07-21李红
李 红
(贵州省兴仁县李关乡甲山小学,贵州 兴仁 562307)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 红
(贵州省兴仁县李关乡甲山小学,贵州 兴仁 562307)
兴趣是成功的前导,是最好的教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训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年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本人二十余年来的数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导课新颖,引导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在教学文字题时,利用语文缩句知识将文字题进行缩句,出示了这样一道题:“45加上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要求学习缩句,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如此导课不仅抓住了解答文字题的关键,而且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变苦学为“乐学”
“兴趣出于勤奋”,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逐步形成起来的。小学生都爱动,操作学具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针对教材和教学实际,引导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从多种感官活动中进行思考,探索知识,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手观察、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始终活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教学中的难点,过去教学时,我画好图形,让学生看、说、填,结果学生理解得不太清楚,到教学有关应用题时,教师教着费劲,学生学着吃力。现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着学具,先摆3个圆,一个一个地摆成一排,再从左到右对着圆形摆3个正方形,摆好后,看着图形,说出圆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谁也没有剩余的,圆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同样多,直观渗透对应思想,当学生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后,再让学生摆圆形和正方形比较数的大小,这是数的最基本概念,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摆学具,使学生以对照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再让学生摆6个圆形、4个三角形,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形,说一个三角形对一个圆,一对一对上下对好四对,三角形没有了,圆形还有两个,所以圆形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还引导学生看出圆形的个数里面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三角形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三角形多出来的,学生亲自操作,既理解了数量间多少的关系,也形成了清晰的数学概念,为以后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三、目的明确,产生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对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代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愿望,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四、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的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向学生提出:“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背朝黑板,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不能,不信由你们在黑板上任意写几个数,考考老师。”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来写,并写出一些较大的数,老师都能一一判断。这时,我又以一个数能被3整除为例:如2715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就成了1275、1257、1572、1572、7512、7215等,又肯定地说:这些数也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逐个验证,果然能被3整除,感到非常奇妙,问老师有什么妙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再引导学生看课本,学生从课本中发现规律,很快掌握了方法,这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发动学生,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不应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授课式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活动,双边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学生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的兴趣。
六、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和苦心,在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所以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段,实施兴趣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也认为,人的学习实质上是“填补完形”。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这种内驱力,这种学习动机,都显得不成熟,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这样,面对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对于有积极感情色彩的信息,他们的大脑会大开“绿灯”,形成兴奋中心,使得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容易记忆,而且记忆牢固,就这样找到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积极。有了这种学习主体意识,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再去培养其他素质,如:观察能力、归纳类比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探索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G623.5
A
1674-9324(2014)27-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