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教师策略与儿童兴趣
2014-07-21黄漪流
黄漪流
(浙江省温州市瞿溪小学教育集团崇文校区,浙江 温州 325000)
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教师策略与儿童兴趣
黄漪流
(浙江省温州市瞿溪小学教育集团崇文校区,浙江 温州 325000)
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音乐活动中,有时教师无法捕捉到儿童学习的情况,寻找不到儿童学习的反馈或是教师无法对儿童学习的反馈及时地进行指点与评价。究竟怎样做才能使音乐教学富有实效,真正促进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从教师策略指导对儿童的兴趣影响作翔实的阐述,以期同行对音乐教育的重新认识,以便更有效地实施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教师策略;儿童兴趣
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教育可以使儿童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发展儿童的情感、美感,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感知觉,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小学低段儿童正处于各种感官发育迅速的时期,也是培养听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都是通过多种感官来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的。我们抓住这一时期,及时对儿童进行音乐兴趣的培养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在音乐活动中应该如何去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呢?我认为,让儿童置身在游戏中接受音乐教育是重要的。我国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因此,我就以让儿童在每次音乐活动中能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为重点来进行音乐活动,最终让每个儿童都能喜欢音乐、融入音乐,让他们都能真正体验到音乐给人带来的无穷魅力。
一、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低段儿童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应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儿童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音乐。如在讲解切分音的基本节奏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声音,使儿童很快地掌握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让儿童学习齐唱和分组唱的歌唱方法时,可以创设“打电话”这一情境,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让部分儿童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儿童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来引导儿童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儿童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要害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儿童学习的兴趣才会提高,才能吸引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时,我根据歌词引导儿童自己去理解意境:春雨、春风、春水是静静的,因此要唱得轻一些;春雷发出的声音肯定很大,因此要唱得响一些。这样的一个意境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我处理的要求唱,我的教学目标在游戏中就完成了。
另外,音乐游戏作为低段音乐课中非凡的环节,其提高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有很大作用的。如在学习《我是一朵小雪花》后,我设计了一个《玩雪》的音乐游戏,儿童唱了雪花的歌,又做了玩雪的动作,最后做堆雪人的造型。如此游戏,不但提高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而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
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组织活动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师生问好等教学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一、二年级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儿童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三年级我就用“快乐大本营”的《啦啦歌》改了歌词作为师生问好歌,这样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儿童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音乐课上的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一年级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儿童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儿童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融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其节奏、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另外,在音乐教学中体态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儿童,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如《摇篮曲》等较为柔和的歌曲,教师运用亲切、自然的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儿童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儿童的兴趣。假如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儿童的兴趣会很高涨,也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我在音乐活动中做得比较好的。如有一部分一年级儿童之前根本没上过幼儿园,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生疏的东西。为了因材施教,除了选择趣味性的教材和设计成充满趣味的游戏之外,我对每个儿童的要求也不同,看到这些孩子点滴的进步我都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我想,注重了每个儿童的不同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同,才会使每个儿童都能积极参与。
三、注重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儿童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如在学唱《金孔雀轻轻跳》一课中,通过创设看孔雀—说孔雀—听孔雀—想孔雀—唱孔雀—跳孔雀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儿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这首歌曲,同时还学会了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甚至还可以合着音乐创编出新的动作。
园丁种花总在时时关注花的成长,当花干渴时为它浇上甘甜的清水,当花遇虫时为它捉去恼人的虫子,当它无精打采时为它引来温暖的阳光。就像园丁一样,教师也在时刻关注儿童的成长。在音乐活动中,儿童的表现千差万别,每个人都会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此时,教师除了接收到儿童的反馈之外,更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并重新反馈到儿童身上,形成新一轮的师生互动。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儿童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儿童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G623.9
A
1674-9324(2014)27-0175-02
【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