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2014-07-21郑凯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7期
关键词:思维生活语文

郑凯平

(福建省漳浦县白沙中学,福建 漳浦 363213)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郑凯平

(福建省漳浦县白沙中学,福建 漳浦 363213)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所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构建;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所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而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拉近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己施展个性的平台。具体工作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保鲜”学生的参与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总是与人的愉悦情感相伴相生、相互作用的。它是一个人倾向注意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有了兴趣,作为智能活动的动力系统,就能使大脑神经过程敏锐、灵活,长久维持大脑的优越状态,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进而进行探索创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如果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执着一念,变被动学习吸收为主动进取,由“完成任务”的心态到“满腔热情”地去进行钻研,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甚至还可以弥补他们智能的先前不足。

二、激活学生思维,“迸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1.让求异思维奔涌而来。求异思维是一种不循常规,广开言路,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注重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解放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超常思考,大胆质疑,以学生能够标新立异为自豪。例如:在讲授《“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哈尔威船长毫无表情地随着船一同下沉时,他此时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呢?”同学们立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他在想“为挽救大家,牺牲我一人,值得”;有的则认为:船长他也很想活下去,但当觉得无力挽救自己时,他要让自己最完美的英雄形象铭记在人们的心间;还有的则说:哈尔威船长在想念他的家人,为自己的亲人作最后一次祷告。……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船长到底在想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这一问题激励了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他们没有任何负担地参与到了问题的探讨中来,迸发出了迥乎不同的思维火花,使学生求异的思维奔涌而来。

2.让求新思维厚积薄发。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最终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自始至终一一灌输、学生被强制接受的教学模式,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师生共同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点。我在教学“诗歌”这一单元之前,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利用双休日到书店搜索有关诗歌知识的资料。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好多以前在语文课本上根本没有的知识,等到了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得快,而且理解得很透彻,又不易遗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激活学生个性,“展现”学生的真我风采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这句话就说出了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和素质和能力,而素质教育就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只有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促进影响其他素质的健康发展。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也就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责任心和创造精神。

1.通过创设情境,构建愉悦氛围。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加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所希望的品质。”而作为教师要真正达到教学感化作用,教育者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让师生之间产生个性平等的课堂对话空间,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这就是教学艺术。

2.通过模拟主持,尝试“实话实说”。在准备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课时,我先分析“学情”,考虑到如果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就很难让学生对这篇带有文言色彩的小说感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我决定尝试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把学生请到“实话实说”的现场。我先设计由一位主持人与文中人物的扮演者聊天,话题必须围绕“贾雨村”与“门子”的性格展开。整个场面的调控由主持人具体把握。在实际过程中,扮演曹雪芹的学生很自然地谈到塑造“贾雨村”和“门子”形象的用意,而扮演“英莲”、“冯渊”的人物则结合事件畅谈本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种教学设计转化了学生原先那种“要我理解,要我学”的被动心理,学生就能顺利地走入文中的情境,全身心进入角色,主动推敲文章语言,甚至还会向老师请教一些疑难知识。

3.通过模拟设计,探索“创意工作室”。在教学《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把本班学生四个一组、四个一组,分成若干组,分别成立一个“创意工作室”,要求学生为父母、老师、朋友或偶像等假设一个理由送去一束转基因花。这一尝试性的设计充分激活了学生们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智慧火花四处飞溅,大家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良好。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而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真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施展学生个性的舞台。

G633.3

A

1674-9324(2014)27-0154-02

猜你喜欢

思维生活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