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014-07-21王文端
王文端
(河北省枣强县第三中学,河北 枣强 053100)
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王文端
(河北省枣强县第三中学,河北 枣强 053100)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再也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学得轻松自如,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一、课堂上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
二、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能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最近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差距,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知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境,设置的问题既是学生可接受的,又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
三、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为重要。
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鼓励学生自编习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每堂课的作业批改通常是:学生做—教师批改—教师评析、给出正确方法。可是我们会发现,解答过的题型,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情况,固然与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多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东西拿来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我认为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生做—教师批改(在错误的地方画线)—学生自我评价(找出错误原因,并修正错误)—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五、请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所以请学生走上讲台,扮演一个片段的教师角色,这样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同时极大地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过程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六、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学生一旦养成了主动学习、探求新知的习惯,学习过程就会变得不再枯燥,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G633.6
A
1674-9324(2014)27-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