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2014-07-21杨照华
杨照华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论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杨照华
(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是中国实现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的有效措施。职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更是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沟通教育与就业的桥梁,给予家长和学生一份面对未来的镇定与从容,从而逐渐淡化应试教育,让教育回归到教育规律的路径上。
发展;职业教育;价值
现在我们社会加大投资,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其目的是让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从而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与不竭的动力。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创造经济奇迹的成功法宝
当我们心存疑惑地打开世界经济发展史,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他们很早就意识到要把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当成一个国家首件大事来抓。世界上最早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是德国,其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闻名于世,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实现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人非常重视手艺,认为“手艺人”也有光明的前途。德语中有句古语是:“手艺能从土壤中获得黄金。”因而人们重视职业教育有着悠久历史渊源。人的观念决定着未来,德国政府一贯坚持生产者兴国的战略方针,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1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职业教育的占总人数的57.8%,大学以上学历的占13%。德国高质量地普及职业教育,不仅为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实用性科技人才,而且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高度发达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经济实力占居欧洲首位。瑞士被全球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其国际竞争力和人均总产值居世界前列,这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小国家,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大峡谷里,稳重而又保守的表面背后,拥有着许多世界顶级的企业及发达的金融市场,成功聚集了世界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行各业的巨头都挤在这个资本密度最高的国家。瑞士国土面积仅有4万平方公里左右,在这个730万人口的国家,放眼望去几乎没有多少自然资源,是靠什么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呢?他们能够拥有众多独一无二的品牌因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于瑞士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在很早的时候就能预见到一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要发展经济改变民族惨败命运,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和有力地实施科学建国方针,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瑞士的职业教育不仅量大而且质量高,在2006年评选出全球最优秀的100所大学中,瑞士共有5所大学榜上有名,其中2所大学都是瑞士职业教育的典范,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比例为70%,从20岁青年持有证书的百分比统计看,2000至2005年持职业教育证书占68%,在这个世界最富有的国家里,纯粹完成学术教育并且指向大学的高中学生仅为同龄人的19%,这些数字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瑞士的经济奇迹不是依仗的高等教育,那么,高度普及职业教育就应该是其成功法宝,不仅为其提升本国综合竞争和经济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投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韩国也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贫乏的国家,面积约为9.9万平方公里,人口多达4300万。朝鲜战争曾使韩国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韩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成功实现工业化,一改过去贫困不堪、前途暗淡的形象而屹立于世,成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跻身于世界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行列。其主要途径除了适时调整积极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韩国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学家评价韩国经济快速崛起的经验是:廉价劳动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主体。在欧盟15个国家中,职业教育比例超过50%,发达国家达到70%。近来,英国也总结历史教训,重新确认从14岁开始职业选择的可行性,努力扩展和加强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这些国家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依靠职业教育获得成功,从而有力地印证了全球市场选择的结果。瑞士联邦全国教育局长联系会议秘书长莫里茨·阿尔奈特曾经无限慷慨地说过:“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尖子,一个国家没有一个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要取得经济和社会的成功是不可能的”。美国的经济学家沃根认为:“教育训练是走向经济成功的唯一道路,职业教育应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开发项目之一。因为一个不能开发其人民的知识技能的国家,是一个没有任何前途的国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直接、更为密切。”这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创造经济奇迹不变的法则。
二、职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素质教育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应从应试教育转向全国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1996年“九五”计划中再次明确指出,要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008年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把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这一系列措施都说明素质教育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但在现实实施过程中效果还是差强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社会的参与学校不可能顺利实施。
职业教育已融入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目标是就业,在培养学生的同时,给学生以谋生手段和出路。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经济的教育,是沟通教育与就业的桥梁。其办学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其特点灵活而开放,重视多元合作、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快,专业设置、课程取舍都建立在大量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使教学规划既符合当前市场需要,也要符合教育规律,还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方法注重个人基础和特点,因人施教,重点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养,以达到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跟市场的需求及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层次,迅速提高教学艺术与教育品味,使教学过程都在减少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落差,使学校教育融入社会,教学切入经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提升的阶段,国家政策在立法、经费等方面对职业教育继续加大倾斜,使管理、设施、规模都上一个新台阶,各种新开发的专业、骨干专业、精品专业初步形成特色专业竞芳菲的盛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发展发展方向和空间,为学生的成长、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
教育是一门科学与艺术,无处不体现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心灵、智力、思绪和情感。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科举考试”之后,形成浓厚的“知识改变命运”的思维定式,这种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隐形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选择。当人们心怀成为“名门”“望族”的希望和梦想之后,对分数、名校的崇拜已经达到“高处不胜寒”的境界。应试教育下孩子虽在“四面楚歌”的局面和氛围中努力学习,却远离了本属于他们特有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导致身心素质发展不堪一击。在洞悉应试教育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那么改善学生的发展现状已刻不容缓。人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积累及漫长的等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育人缓慢的过程,社会的和谐发展及五彩缤纷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格局,个性发展使生命充满生机与魅力,那么只有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使学生从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局面中解救出来。从自身特点出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假如我们改变教育思绪的色彩和亮度,就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端正的心态、和谐的心境。职业教育就能给予家长和学生一份面对未来的镇定与从容,从而逐渐淡化应试教育,使教育植根于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回归到教育规律的路径上。
三、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1996年5月15日《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正是中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时代,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伟大时代,更是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价值,将抓职教视为抓经济、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时代,还是一个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要阶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急待发展的大国。温家宝同志曾经深沉地概括了中国国情:“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强调在自然资源即将殆尽,社会日趋动荡的全球背景中,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振兴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选择,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备受各国普遍关注。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过度增长,严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和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和就业需求,从而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打造出企业的主力军,使产品的技术和科技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减小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有效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目的。
现在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优先位置,党和政府颇具有战略目光,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和解决我国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温家宝同志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温家宝同志的讲话中无不流露出他大力提倡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拳拳之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其着眼点是为了国家的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的繁衍生息,使教育体制健全而充满活力,以缓解当前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由此可见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经之路。
当我们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如果大家对教育的看法都改变了,那么,教育的改变也就不远了。一个伟大的理念永远是一个时代的总结与另一个时代的预言;无数个伟大的理念犹如璀璨的繁星,构成了人类思想的宇宙。迎着新时代的霞光,人人都在激动地眺望职业教育光明的未来,当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我们内心溢满激情,当教育改革的春风撩起经济的复苏,掀开人们传统思想的蒙尘,历史将会沿着理性的车辙以沉稳的步履从容向前,因为引导它的是人类用生命和智慧凝聚而成的理念之光。我们相信理念的力量,正是在这些伟大的理念的照耀下,人类才得以穿越种种误区走向无限美好的未来。
[1]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J].求实,2006,(2).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07.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赵宪宇.教育的忏悔[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5]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于联合国教科组织报告[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G710
A
1674-9324(2014)27-0098-03
杨照华(1963-),男,河南濮阳人,濮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中教高级,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政治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