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探析
2014-07-21郭丽军
郭丽军
摘 要:理性爱国是新时期爱国教育的基本要求,理性爱国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现行高校理性爱国教育方式方法分析,创新教育方式及途径,确保高校爱国教育扎实有效地推进。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方式与方法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性。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状要求教育工作者改进方式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爱国教育的能量,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达到理性爱国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理性爱国的概念
笔者通过收集有关理性爱国的资料,从两方面对理性爱国内涵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理性爱国的概念。一方面,理性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理”指物质本身的层次,是非得失的标准、规律,“性”指人或事物的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因此,界定理性为:超越感性、直观性,通过逻辑思维判断、加工整合的认知能力,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指导实践的活动能力,最终达到各方面的最佳的目的。另一方面,理性爱国,依“理性”概念界定。理性爱国超越爱国的感性形式,是爱国的更高级阶段,目的是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笔者最终将理性爱国定义为:建立在爱国基础之上,以理性为指导,以实现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为最终目的的爱国思想与行动。
二、理性爱国教育方式与方法
韩愈《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
①提高教师素质从教师自身抓起。教师可以通过授课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改善原有教学的不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课后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质量。②高校实现教师间的资源共享,多渠道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③高校领导在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应给予重视。大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分析问题,用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引领学生,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予学生。
2.利用传媒渲染理性爱国教育
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关注和喜爱,教师可以以标新立异的手段渲染理性爱国教育。首先,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理性爱国教育一般是公共课,传统的教学是通过单一的理论说教,对学生进行教育稍显空洞,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播放图片、纪录片等,并与学生讨论,使他们视觉教育中体味为何爱国、怎样爱国,在观看、思考与讨论中达到理性爱国教育的效果。其次,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健康高雅的校园网络文化,
强化理性爱国教育。最后,发挥传媒各自的优势。教师要宣传理性爱国教育理念,强化理性爱国意识,深化理性爱国意义,力争做到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将传媒的先进性、开放性相结合,发挥其迅速快捷、高效实用的教育功能。
3.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融合
①显性教育的局限性。显性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概念、观点和原理性的阐述,学生可操作性不强。②显性教育的滞后性。显性教育把理性爱国教育的教学目标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不以社会需要作为前提。③显性教育面临的挑战。学生传统、单一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被日趋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影响,受教育主体的教育影响因素的复杂,对显性教育的挑战更加严峻。显性教育面临诸多难以实现的教学目的,隐性教育呼之欲出。
4.培育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
缺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出现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原因之一,因此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主题实践必不可少。例如,高校可以以“文明市民,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市民监督活动。同时,鼓励大学生走向街头,对不文明的行为给予说服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文明不仅靠全社会的监督与倡导,还要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再如,高校还可以以“给他人一份关爱”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孤儿院进行慰问,定期组织学生轮流参与爱心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不只是善意之举,更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理性爱国教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爱国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能提高教学效果,爱国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国家是否安定与和谐,新时期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对培育“四有”新人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