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控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014-07-20刘馨月
刘馨月
“内部人控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刘馨月
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常见且严峻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企业“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出发点,从“内部人控制”的角度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从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失真;两权分离
一、“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中,企业的所有者往往把企业资产的使用权、处置权以及经营决策权交给经营者,而自己仅以出资额为限来承担相应风险、获取相应收益。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来经营管理企业,其行为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经营权(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的经营者实际上并不拥有股权或拥有少量股权,在经营行为中为使其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不少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利为己谋私,从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由此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会带来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之中,由“内部人控制”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最为严重。
二、“内部人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具体到企业经营中来即所有者和经营者)掌握的信息在内容或时间上不一致,从而其行为的目的和结果也就不同。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有者由于没有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而对企业了解较少,而经营者掌握着企业较多的信息,并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由于所有者不容易观察到经营者的行为,代理人在经营中往往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服务。此外,信息不对称还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当经营者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时,其可能会将不好的经营业绩归咎于外部环境等不确定因素或直接转嫁到所有者身上来逃避责任。同时,在内部监控不力的情况下,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可能会故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错报、谎报或迟报有关信息给所有者,这将干扰所有者对经营者业绩的判断,误导企业发展方向。
(二)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冲突
总体来看,企业中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关系呈正相关,但有时由于两者目标不一致,其利益关系会产生背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会产生利益冲突,这主要体现在剩余索取权的问题上。剩余索取权代表了对资本剩余索取的权利,也即对企业剩余财产的要求权和净利润的分配权。然而所有者和经营者享有的剩余索取权是不对等的,对于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所有者而言,他们追求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在企业价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所有者所享有的权益也就不断升值。而企业的价值则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经营者将企业打理的越好,所有者所获得的收益越多。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事实确是,经营者并不享有企业利益的剩余追偿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并不意味着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努力工作最终带来的确是所有者的收益,所以在两者目标出现背离的情况下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难免会受到挫败。经营者所获得的个人收益主要与其工作绩效挂钩,而其工作绩效主要以会计信息的形式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因此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经营者会伪造会计信息,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三)部分大股东控制企业内部人决策
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占有绝对的持股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也存在着大股东操控内部人的现象,甚至有时候企业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直接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因此,大股东的过分干预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虽然是经营者管理着企业,但是占有绝对数量股份的大股东不会完全将企业交给其他人打理,为了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在日常经营中也会过分干预经营者的管理和决策,所以说在进行事务决策时,经营者难免会成为控股股东的代言人。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的行为既不能很好的反应其自身的意志,也不能代表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型股东)的权益。
(四)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经营者掌握着较大权力,甚至还决定了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难免形成了以经营者为中心的封闭的利益环境,内部人员间的制约关系严重扭曲,最终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企业中,经营者所获得的个人收益主要与其工作绩效挂钩,而其工作绩效主要以会计信息的形式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因此有些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经营业绩足够好看,会要求会计人员为其虚增收入利润,或隐瞒相关费用,进行财务报表造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且由于会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很大程度上由经营者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很难忤逆经营者的意思,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站在经营者这边,会计因此也沦为内部人实行控制的工具。所以说,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信息是根据企业内部人的需要产生的,而不是依据客观事实产生的,因而不能很好的反应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五)企业监督机制失效
作为企业的业务决策和执行机关,董事会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企业的所有者委托董事会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生产经营,并监督和制约经营者的行为,确认经营者积极主动地承担企业的责任。然而,现如今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董事会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职能,这其中,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是很重要的原因。独立董事的比例是决定董事会监督职能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如今,虽然不少企业都聘请了独立董事,但由于薪酬机制设置的不合理等种种原因,很多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很多情况下,独立董事所发表的意见基本上是简单的迎合,并无实质性内容,且缺乏详细的分析过程,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信息,独立董事也没有进行质疑进而进行深度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的行为很难收到很好监控。此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监事会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出监督功能,究其原因是其独立性无保障且其权力受到限制。有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多由董事会或高管人员选定的,在这种情况下,监事的实际控制权由董事会或高管掌握,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不能很好的按照其意愿发挥监督作用。
三、防治“内部人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善股权结构
为了防止企业的大股东通过经营者来操纵企业,企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优化股权结构,如通过法人股转让和国有股坚持的方法优化改善股权结构,同时可以通过适当分散股权来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此外可以有计划的适当降低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增加非国有股东的控股比例,使其也享有相应的监督权,来更好地监督经营者的行为以确保自身利益的维护。
(二)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要更好地实现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必须完善董事会的结构,首先必须控制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数量,相应增加外部董事的数量,保持监督的有效性。在认命独立董事时,尽量选取那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才,确保他们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相对独立,能针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并在日常经营中有效监督经营者的活动。而作为财务监督核心的监事会也应该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其中重要的一点即保持良好的独立性。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工作重心适当提高外部监事的比例,健全监事会的工作制度。监事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董事会和监事会两者应有机结合,共同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三)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直接关系着经营者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在各种激励的方法中,在不改变产权归属的情况下通过合约形式赋予经营者一定的剩余追偿权的方式最为有效。当经营者享有一定的剩余追偿权时,企业价值最大化与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趋同,经营者努力工作所带来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体人员利益的增加,在此情况下,经营者的工作热情将有所提高。此外,企业也可以设计合理的高管人员薪酬机制,通过正常工资以外的经济补偿来激励经营者更好地工作。企业应该针对具体的企业环境和经营者的个人特征,以业绩为前提用奖金和提成激励有关经营者,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有关会计人员提高自身修养
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有时会沦为“内部人控制”的工具,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即由政府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的委派管理,这样以来会计人员可保持良好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在现如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国家政策侧重于减少政府的干预性,把企业推向市场任其自由发展,而这与会计委派制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在实践中有一定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必须提升自我修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为利益所动,做到公平公正。此外,对于会计人员财务舞弊的违法行为应该加大惩罚力度,内外兼施才能将会计信息舞弊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1]陈玉荣.企业“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失真[J].技术经济,2003,9:037.
[2]韩晓玲.两权分离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2(21):107-108.
[3]吴联生.从“内部人控制”看会计信息失真:兼评会计委派制[J].上海会计,1999(12):45-46.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