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2014-07-20孟妍
孟妍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下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孟妍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一些商业银行被迫宣布破产。监管部门开始制定或完善补救规则,并推动商业银行执行全面和科学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找到改进方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
一、全面风险管理及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法人,管理层和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其目标是通过识别潜在的企业风险,将企业整体风险保持在风险偏好之内,并合理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八个关联的要素,分别是: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并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分为的三个维度,包括企业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构成要素和企业的各个层级。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仅是指对商业银行主要风险的管理,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此外声誉、流动性所带来的风险也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囊括这些风险。
2.银行战略应当包含全面风险管理。为了合理保证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3.全面风险管理强调“全面性”,应体现在商业银行各项的经营、管理的活动和行为中。并自上而下地贯穿于各分支机构、管理部门。
二、信用风险管理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商业银行风险的独特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营的高负债性,即自有资本金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很低;二是经营对象是货币,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三是商业银行风险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通过对许多国外银行破产原因的分析,许多破产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信用风险的不当管理。信用风险无疑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最应关注的。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因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损失。商业银行的业务包括贷款、债券投资传统业务以及信用担保、贷款承诺等其他业务,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以上的各项业务中。
在信用风险的管理流程中,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尤其重要。通过2004年开始的不良贷款剥离,我国商业银行逐渐的摆脱了大量不良贷款或逾期贷款带来的压力。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的一系列指标和模型开始被逐步建立。指标和模型主要包括非现场指标监管,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开始从我国基本国情和自身状况出发,尝试建立具体的风险预警措施和管理机制,促进自身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管控能力的提高。
(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业务发展快,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信用风险具有滞后性和长期隐蔽性,一旦因忽视而被长期积累,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后果。因此,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就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长远的发展,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不断增加,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依然无法满足业务发展水平的需求。
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是:数据仓库、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由于我国开始重视信用风险的时间较晚,许多商业银行没有完整的搜集和存储客户信息,导致数据仓库中数据的可用性偏低,不能为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强大的基础。此外,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面,我们不仅缺乏具有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和管理经济学的综合性人才,现存的平台和模型也存在着问题,无法为风险管理提供支撑。因此,我国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3.信用风险评估技术与我国实务相对脱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度量、风险的缓释、风险的评估与处理等方面。在风险识别和度量方面,我国定量化管理技术大多数是借鉴国外已有模型,如KMV模型、基于风险价值VaR的Credit Metrics模型。而借鉴这些模型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学习和照搬西方已有的理论和模型,模型执行基础并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而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三、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积极培育全面风险的意识和文化
全面风险管理强调将风险理念扩展到企业各项活动和领域中,并认为企业每个员工在风险管理的过程都有自己的职责。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除了建立利于风险管理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员工作为政策和制度执行的载体,企业应培养员工的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在企业中营造出以全面风险为导向自上而下的风险文化,将风险意识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全面风险文化不仅有利于风险管理中管理活动的推进,更有利于各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避免企业目标的短期化,追求片面的资产规模和盈利的增多。
(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缺乏是信用风险增高的主要原因。首先加强信用的意识和教育,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氛围,为社会信用管理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再次,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完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政策,为信用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当完善对客户信用信息的统计,建立全面的数据库。为商业银行合理规避信用风险,风险定量分析提供信息。
(三)开发使用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定量模型
从国际趋势来看,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既包括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法,也包括模型分析法。其中模型分析法是主要的分析法,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以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来计提信用风险资本从而评价风险的方法。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做到与国际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接轨,在学习和应用西方先进评价模型的同时,更应当注意模型与我国国情的适用性,对引进的模型进行改进。并注重对精通风险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定量模型的发展。
[1]杜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J].金融发展研究,2009.12.
[2]钟齐.浅谈美国次贷危机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2.
[3]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III:进展与趋势[J].金融与保险,2012.3.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