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工作室化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和提高
2014-07-19葛睿
摘要: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要,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开展英语工作室化教学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和提高。
关键词:英语工作室;英语学习;实践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一、英语工作室化教学的背景
上海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必定对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英语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必备能力之一,也是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涯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要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对口率和起薪率,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校作为中国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应具有开放意识、国际视野。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英语教学放在实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环节上,把英语和英语教学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不断对教学模式加以改进、改革、改造,以期取得有效的成果。
英语的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也必须有一定的课时量为保证。我院学生基础英语课每周的课时为4课时。这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院力图打造成一所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艺术类院校,但从以前毕业学生就业和出国继续深造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艺术领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出过很多工艺美术大师。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外语交流方面却存在着不小的欠缺,表现在诸如:与外国艺术家同行交流时外语沟通能力不足;出国继续深造时在国外大学听不懂课程等诸方面的问题。(我院与美国,欧洲等多所知名艺术学府有着合作关系,学生经过大一,大二在国内修完相应的学分后可以在大三转入国外合作院校进修。)这些问题就成为制约学生职业生涯深度发展的瓶颈。
二、英语工作室的实施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我们能培养出专业上,外语上都很优秀的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高端人才,我院提出了关于改革与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设计方案。针对我院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差异悬殊,英语基础整体较薄弱的情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英语运用能力培养,我院因材施教,对09-11级学生实施了分层教学。经过几学年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证明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进原有方案,结合艺术类学校艺术工作室化教学的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成立“英语教学工作室”,因人施教,按需培养,以使英语教学更有成效。
“英语教学工作室”的具体内容为:
1.鼓励具备能力的教师成立“英语教学工作室”;“英语教学工作室”以教师姓名命名,面向全校招生,学生自愿报名,“工作室”考核录取;每个工作室的规模为30-60名学生;第一批“英语教学工作室”的数量约为4个。
2.“英语教学工作室”的培养目标是:取得英语四级证书,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能用英语较流畅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能用专业英语术语介绍和讲解艺术设计、艺术品制作、展销等业务,并选派部分学生赴国外进修深造。
3.每个“英语教学工作室”可根据学校的要求提出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录取要求,在校园网上向全校公示;“英语教学工作室”作为选修课,学生的学习成绩计入学分。
4.“英语教学工作室”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重视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应提出警示,达不到要求者应予淘汰;其他学生亦可申请加入,经考核录取。
5.“英语教学工作室”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6.对达到培养目标,受到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学工作室”予以褒奖,对两次未达到培养目标的“英语教学工作室”则予以撤销。
三、英语工作室化教学的开创性研究、课程标准和具体内容
艺术专业普遍开展工作室化教学,工作室由知名学者、大师牵头,组织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室学习,创作。以这种模式开展的教育教学,符合和适应了艺术专业在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特点。然而外语教学方面,无论是在全国还是世界范围,都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采用工作室化教学。因此我院英语工作室化教学的提出,无疑是对英语教育的一次重大创新和革命,也是对广大英语教师的一次考验和挑战。经过校领导和系主任对英语教师们关于英语工作室化教学的详尽解释和指导,我院文化基础部有4名骨干英语教师建设了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室”。
本人为留法归国硕士。热爱教育事业。在多所高职及本科院校教授过英语,法语课程,具有丰富的高校外语教学经验及企业管理和外事翻译经验。根据教师本人的这些特点,我制定了自己的“英语与涉外交流工作室”。
本工作室的课程标准如下:
英语与涉外交流工作室课程标准
首席教师:葛睿
教师简介:教师旅欧于欧洲知名学府学习生活多年。留法归国硕士。热爱教育事业。精通英语,法语,具有丰富的高校外语教学经验及企业管理和外事翻译经验。
课程名称:英语与涉外交流工作室
课时:每周4-6课时。
学分:4
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学生皆可报名。
课程性质(选修课)
本工作室针对我们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交流和听说能力。外语能力传统上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们可主要培养听与说的能力,兼顾阅读和写作(此两方面能力培养可在四级辅导中进行)。目标是为我们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英语水平能够在2年的时间内能有较大的提高,自如掌握在外资企业工作中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在国外深造学习时可以听懂理解国外大学的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外语基础和文化交流能力。 并兼顾提高学生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英语工作室还会并经常开展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活动,学生有机会参与学校的各类外事活动,涉外展览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英语。
课程作用
本课程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听与说。并通过介绍和讲解东西方文化,不光是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也要掌握基本的外事接待和交流能力,这对学生今后实际工作非常重要。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对外实际工作水平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使学生的口语和听说能力能满足对外交流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需要,满足部分希望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具备出国英语水平的要求。并兼顾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复习四六级考试。
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
英语口语和听力的专项训练。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东西方国家文化与概况。
知识的重点、难点
重点:英语口语听说能力和涉外交流能力。
难点:听力,表达法,一定的词汇量,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和迅速的反应能力,外事接待能力。
考核评价与方法:
英语口语和听说:达到流利表达和实际外事工作中的熟练运用。并可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口试等。
国际文化交流: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频繁的国际交流需要,了解和掌握东西方各国人的文化背景和情况,顺利开展外事活动。并具备在国外进修的扎实的外语能力。
考核时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用语言交际能力,把学习态度、课堂小组合作及课外实践的积极参与性等各种学习过程因素纳入考核体系。
课程内容和要求
1.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英语口语听说课程:每周2课时进行口语和听力的培养和提高。
东西方文化课程:每周2课时讲授相关的知识。
每周共4课时。
2.教材使用
英语口语听说课程:《使用频率最高的英语生活口语》,《中高级美国口语》,VOA新闻英语等有关教材。
东西方文化课程:教师自主搜集整理的与时俱进的鲜活国际文化交流有关资料。并以《英美概况》等本科英语专业教材为蓝本选讲。
实施过程:
第一学期
英语口语听说课程:给学生打下基础口语的框架,掌握数十个基本句型。
东西方文化课程:西方主要国家概况与文化。
第二学期
英语口语听说课程:运用所学句型开展基本会话能力训练。强化听力训练。
东西方文化课程:如何与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各种迥异的文化,背景,宗教的人打交道。
建立起基本的外事接待与办公交流能力。
第三学期
英语口语听说课程:使学生能够较流畅地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的交流。可安排情景训练,导游实战训练,办公模拟场景训练等。使学生具备在外资企业与外籍员工自如沟通交流的能力。
东西方文化课程:西方艺术与文化欣赏,提高学生兴趣,深度理解东西方差异和文化。
第四学期
英语口语听说课程:强化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具备基本听懂外语新闻的水平和国外学习生活的能力,听懂国外艺术类学院课程教学的能力。部分优秀学生可以指导其进行一些专业翻译训练与实践。
东西方文化课程:可酌情开展外事实践和实习训练。
四、英语工作室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的英语工作室注重口语训练与东西方文化介绍,不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开展积极生动的教学,还在课外组织了很多活动,以提高学生兴趣,强化英语实践能力。
如:1、组织学生参观上海博物馆的珍贵展品展览。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对于这些文物展品有着很大的兴趣。通过观看,记录这些青铜,陶瓷,书画作品的中英文名称,不仅很好的开拓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视野,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艺术英语的词汇量。
2、组织学生和同济大学等高校的外国留学生的口语聚会和联谊。学生们通过和美国、英国等英语母语国家学生的口语交流,极大的提高了英语应用水平。
3、英语工作室的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英语口语听说及各项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同学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先后有多人次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英语口语比赛并获得各种奖项,还有数人次代表学院参加了上海市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高职英语写作比赛并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4、在2011-2013年学院的毕业生回访调查中,英语工作室的学生在知名企业就业率,起薪点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学院平均水平,并有数名学生毕业后考入英国圣马丁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深造。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英语教学工作室”的教学活动,很好的调动了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充分的证明了英语工作室化教学的成功。未来,我院还将不断完善工作室化教学,使得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化,可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