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校本德育课程

2014-07-19王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实效性构建

王霞

【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德育课程规划、建设、实施是个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学校德育课程及针对性较弱、实效性不强。因此,规划、建设、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提高德育实效性尤为必要。校本德育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德育目标应当以国家的育人目标为核心,结合学校德育具体实际,注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素养的融合。实施校本德育,要着眼于规划、建设整体学校大德育课程并加以实施,应当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教学素质,整合全部德育途径,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德育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构建 校本德育课程 实施途径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

校本德育课程是依据国家课程改革和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的需要,开发和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我校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展示学校的育人宗旨和教育特色。以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途径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一、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思路

教育改革纲要涉及的道德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德育课程逐步多样化。因此,构建校本德育教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德育课程的建设,扩大德育课程范围,并对学校、社区、家庭德育资源进行充分优化整合,规划、建设、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课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整体化、序列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

依据《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我校“和谐 发展”办学理念为核心,形成我校德育课程体系框架;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道德活动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以学校德育课程为重点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课堂教学是育德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把握国家和地方教材及大纲要求,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备课工作,了解当前社会的道德问题,找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使德育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育更有实效性。另外,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们自主开发了以学生道德习惯培养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五个好习惯培养》手册,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文明习惯、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国家、地方、校本德育课程整体推进的课程教育模式。

(二) 以各学科渗透方式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学科渗透,是把学校各学科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通过各科的学科教育与教学中的“潜在德育课 程”或“隐性德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学校教育的相互渗透,达到互为促进。

(三) 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的环境建设体现以“和谐、健康、发展”为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以开展实践性活动课程实施德育,提高德育实效

学校除德育的认识性课程之外,还有通过由学生主体参与的各种校内外“活动性德育课程”。另外,创建社团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另外还有各种仪式和活动,真正将学生自发地融入其中,成为主导者,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教育活动,是真正的活动性德育课程,因此,具有较高的实效性。

(五)以教育资源多元互动实施德育,促进德育实效

我们在探索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努力开发德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的多元互动,创设德育教育更加广阔的空间。达到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营造等多种德育途径、方式的整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构建学校大德育课程的基础环境。

(六)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来提高大德育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当代是网络信息社会。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学生需要具备灵敏的信息接受能力、广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对此,德育要与时俱进。鉴于现代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征相符合,并服务于校本德育教育课程的构建。 规划、建设、实施校本等大德育课程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四、实施德育课程的原则:

1、实时性原则校本德育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育工作要及时,课程实施要在具体的时限内进行,这样才具有实际效果。

2、实效性原则校本德育课程追求的是实效,要摒弃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诟病,使工作具有针对性。

3、适切性原则 道德教育课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进行道德教育,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个体谈话、各类活动实践等生动活泼、简单实用即接近学生生活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德育工作的成败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学校是国家实现人才培育的场所,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及实施,新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整体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学校校本大德育课程的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张心萌《有效沟通的力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3

刘文顺《沟通》聚福缘文化出版社 2011.06.22

徐欧 “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2010.10.10.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2008.11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实效性构建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