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课堂,收获生活化德育
2014-07-19沈新华
沈新华
【摘要】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旨在改变思品课教学的空洞的说教,活跃课堂气氛,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参与社会,关注生活,调查研究,自行设计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德育的生活化。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生活化 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创设情景,引起共鸣
巧妙的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肖像中的权利》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出现在课堂中的除了同学们和我以外,还有一位大家熟知的名人,大家猜他是谁?提示:他是中国大陆最有钱的艺人之一,著名小品、中国二人转演员。这样的开场白,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于是迅速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故事情节一步步展开,由赵本山的肖像被侵犯,让学生帮他出主意开始,通过“庭审现场”、“依法断案”、“我来当律师”,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将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也是创设情景,引起共鸣的有效方法。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虽然在旧教材基础上作了较大改进,教材的可读性有明显增强,但是仍存在内容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特点,因而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依然很突出。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用直观、具体、形象的东西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边看、边听、边想、边练,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教”,是人们对政治课的一种带贬义的评价。而现代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声像并茂的特点,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体会生活,课堂模拟
长兴实验初中的李老师就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模拟市场”活动:一部分学生是商品销售者,一部分学生是商品购买者,地点在校园内小广场。要求上货渠道、品种、销售形式等运用市场知识,买卖交换符合市场要求,遵循平等、公平、自愿的原则。结果,学生热情高涨“叫卖声与还价声共起,广告纸与‘人民币齐飞”,整个“市场”弥漫着商品交换的气氛。通过这活动,学生对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体会到了挣钱之艰辛,锻炼了交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市场竞争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在复习《继承法》的有关内容时,湖州十二中的王老师组织了一堂模拟法庭辩论。案例是:李老头妻子早逝,只有一个儿子。儿子结婚后对李老头不理不问,李老头长期重病缠身,全靠退休金和邻居小王照料度日。临终,李老头立下遗嘱,把自己的两层小楼留给小王,不给儿子。事后,小李状告小王,打起了官司。为此,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法官书记员、当事人、辩护律师,展开法庭辩论。同学们广引博采,唇枪舌战,据理力争,依法争辩,气氛活跃,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常识课。
三、学会调查,走向社会
在《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一课,笔者让学生走向社会,课前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生活中人们尊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例,以及生活中存在的生命安全隐患。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和建议书。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资料整理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还能使学生实实在在、确确切切地在现实生活中能自觉地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对外开放》内容时,我同样尝试着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湖州八里店新农村建设现实开展调查。学生自愿组织4个课题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从农民衣、食、住、行的变化,小区环境治理情况,新农民的业余生活,农村存在的旧习俗及改变建议四方面进行调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调查、走访群众、专访领导、开小座谈会、上网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由于事先在分工、材料、采访对象、内容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去融入社会时,显得很自信,很激动。调查结束后,学生收集了很多数据、事例、材料,同时也尝到了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有的撰写了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有的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反映家乡巨变的小报,有的提供了大量图片展览等等。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探索性、实践性参与的特点,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更是极其生动地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同时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资料为“本”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形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行结合,时半功倍,效果显著。
四、关注生活,学会发现
在《学会维权》时,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材料:吴兴区某镇村民李四参加旅游团去上海看世博会,期间他遇到了一些不开心的事,上车不久,一旅客说钱包不见了,被搜了身。到了上海外滩上玩时,被人家偷拍了照片,他们要李四出钱买,否则不给。旅游社承诺看四个馆结果只看了三个。在地摊上买了一个会说话的海宝给儿子,可拿到旅馆就没声音了,立马去换人家不承认。回家的路上司机一个急刹车,李四头碰在扶手上,头上起了个大包,李四可真是倒了大霉了。针对这一素材让学生根据课文知识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热烈的争论中,学生的主体角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把不完全知识变成了完全知识。同时,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之中,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当然,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当前考试成绩还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成绩与能力的统一对教师提出了诸多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深入学生当中,掌握能与学生共鸣的生活素材;不断地学习,多接触新生事物,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要让生活化把我们难倒了。
学科的特殊性给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善于将相对机械死板的知识教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4期
2、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