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4-07-19卢秦希
卢秦希
摘 要:创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本文中笔者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探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64-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正所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意味就是数学思维的创新,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认识重点探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通过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们能够敢说、敢问、敢想,从而能够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才能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由、轻松、积极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突破常规,勇于想象。教学中教师应以活跃课堂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活泼教学课堂,才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到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探究,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通过拓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数学创造性思维品质表现为思路开阔,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对数学问题的特征、差异和隐含关系等进行具体分析。如何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不能单一传授题目的一种解答方法,要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先指导学生借助学具把圆柱体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不一会儿,一个个近似的长方体就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近似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个近似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体的底面积是相等的,高也是相等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把这个近似长方体再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想一想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怎么算。这一摆放一下子叩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他们很快就推导出了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其他公式: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周长的一半乘以底面半径乘以高,圆柱体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学生解题方法丰富了,而他们的思维视野也就更加开阔了。
四、通过开放性研究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五、通过置疑与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既是数学的性质,也决定了数学教学既要以学生为基础。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品质的差异集中体现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思维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入地思考问题,系统地、一般化地理解问题,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卓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中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教材的典型例子,拨笋式地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刻思维。课堂上,通过鼓励学生置疑与讨论,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促进思维的深刻性,解决学生思考中的一些困扰,达到学生能独立、全面地思考问题的目的。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提高其创造素质和创造能力的,而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只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董 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出版社,2004.
[3] 刘 赫.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