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4-07-19王菊梅
王菊梅
(甘谷县大像山镇柳湖小学,甘肃天水741299)
自古以来,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既要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显性目标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求,又要能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学生自身的感悟。新课程确定了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在这五大领域中,阅读既与其他几个领域相关联,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甚至起着基础性作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在口头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能否实现、教学的要求能否达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一、加强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其中,“语感”是“语文素养”最主要的外在体现力。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语感”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作用。想具有良好的“语感”,就要从朗读入手,它可以对语言直觉的整体有所领悟与感受。“语感”的能力就是在反复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的。
教师作为学生求学的引路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在词语对比中培养流畅感,在语言联想中培养形象感,在朗读背诵中培养乐趣感,在篇章理解中培养意蕴感。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加强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又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现代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它要求解决问题时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往往体现在思维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素质。
勤学好学固然重要,善于思考也不可或缺。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呢?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所以思维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教会学生用辩证法来看待问题,在自我独立思考中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启发教学,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联想想象、纵横比较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周密性与深刻性。
三、加强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锤炼个人品质
语文对人性塑造和对社会风尚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内容丰富,遴选了许多中外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用这种统一的、整体的观点来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这种思想教育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说教,而是依靠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阅读引导学生领悟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想境界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的美、文体结构的美、情感内容的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的品质,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锤炼个人品质。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有助我们完成“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更要大幅增加阅读教学的内容。重点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和思想动态,使阅读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塑造作用,不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