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开展“产业标准”教学的探索
2014-07-19张文智
张文智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并不是说我们国家的工农业水平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这主要是我们国家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对于现时推行的最低行业技术标准了解的缺失,而直接导致技术工人技术等级偏低。而承担高专业素质技术工人培养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略和专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一、职业教育推行“标准”的认识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农业产品以及服务业的竞争成败关键因素是产品本身以及服务质量,而决定产品质量的是企业是否严格执行了适应市场的标准。
而标准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或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标准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食品、纺织品、农产品,到交通、环境、教育、服务等等。标准通过设定规则、指导和定义,极大地改善了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效率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为所有的交易行为提供了共同的语言,并使商品交易得以简化。因此,标准的作用在工业生产、服务贸易中至关重要。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消费者,生产工人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的标准意识,甚至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标准意识也是非常淡薄。而生产工人和管理人员标准意识的缺失直接导致产品竞争力的低下。加入WTO以来,由于我国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企业标准意识的淡薄,频频遭遇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损失惨重。
二、职业教育“标准”教育的现状
1.教材
部分专业教材在阐述专业知识时,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结构和原理上,没有涉及到该零件,构件和总成需要达到的标准。也没有在教材的参考文献中注明所要参考的标准类型和体系。还有部分教材给出了少量的数据,但并没有指出数据出自何处,也没有明确引用那一种标准体系。另外有部分教材在书中给出了少量的维修技术标准,且注明引用源。
2.教师
现阶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的职业院校的师资来源比较复杂,相当一部分由文化和基础课岗位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基本没有标准意识。课堂上基本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还有部分教师来自于工矿企业,由于我国在加入WTO之前,标准的制定,推广实施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工人也没有经历过标准化的培训和学习。课堂上也还是停留在对结构和原理的阐述上。另外还有部分教师本身成长于职业教育系统,同样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经历过专门的标准化培训。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之一,在标准化推广中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三、职业教育推行“标准”的实践
1.教材改革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出版系统明确标准推广的重要意义。虽然我国《标准化法》明确规定,国家标准的修订期限是五年,但现代出版系统所拥有的先进出版装备完全可以根据标准的修订及时修订教材版本。出版系统根据教材定位情况,将各类强制性标准有选择性的详尽编入相应章节。出版专门的标准化教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教材主体,适当的插入相应的《国际标准》。教材的审定工作也应有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
2.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系统根据专业类别专门开设适用本专业的专门的标准化课程,全面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各类职业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可以将国家强制性标准定为必修课,而将指导性标准定为选修课。将其重要性提高到专业课的高度。并在专业课较多的学期与专业课同时开设。并针对一些外向型行业和产品出口量大的专业开设《国际标准》课程。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人才。
3.对职业教育师资进行培训
根据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颁布和实施标准的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标准推广的培训和学习。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使专业教师更加专业,所教授的课程紧跟社会生产的发展步伐。
4.在职业教育阶段推广普及标准化的意义
a.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将是一线的工人。同时,这些工人也将是社会上最大的消费群体,这部分人的标准化意识提高了,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也就提高了。
b.工人的专业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工人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优劣,而标准化意识的提高可以直接影响到工人的专业素质。高素质的工人必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C.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线工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并有望在今后几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实际生产力水平与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及不相称。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提高了。
5.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的参与支持
各级政府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和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是推广成功的关键。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应及时的将修订的标准提供给各类职业院校,特别是一些安全和性能标准。国家一级的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修改标准化法,从法律上确定《标准》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
针对我国工农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更强的竞争力,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生产符合市场标准需求的产品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作为培养技术人员的职业院校也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汽车维修业务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鲍贤俊
[2]《中国食品网》,2004年3月“提高我国食品企业国际竞争力强化标准意识,突破技术壁垒”
[3]《南京交通技师学院网》“加拿大汽车维修行业标准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