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扣支点 感悟发展——浅谈解词与文本感悟促成语言发展的低碳途径

2014-07-19陈瑞阳

科学中国人 2014年8期
关键词:词语文本阅读教学

陈瑞阳

(瑞安市莘塍镇第二小学,浙江瑞安 325206)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课标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对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学习语文的首要,凸现解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致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的低碳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文本,甄选其中的关键词、重点词、难懂词,有选择性地研读文本,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开掘词语在文本中的意义、意味、意蕴,在感悟内化、拓展运用中,水到渠成地促成学生个体语言的发展呢?

一、吃透文本,重视甄选三类词,披文入情,促成文本感悟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重视词语教学、落实词语教学,对教师钻研教材、解读文本和教学预设、课堂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在把握文本主旨、感悟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重视甄选三类词(即重点词、关键词、难点词),找准切入口,提炼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进行以简驭繁的“主问题”的设计,不失为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的途径之一。

1、扣准看似平常、实则丰厚的重点词

重点词就是那些能支撑所在文章大致段落意义的词。通过一段中几个词便能够推算出该段大意。重点词一般隐藏在重点句中。《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重点有三种解释:1、阻力点的旧称;2、同类事物中的重要的或主要的:工业建设的重点3、有重点地:重点进攻,那么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研读教材要扣准的重点词,必将是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词语,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严把关、保证学习时间、通过巧妙设计要落实的重要词语。如,《秋天的雨》中有这样的句子:“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勾住”就是要重点理解把握的词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移情体验,当你就在这香味浓烈的果园时,有怎样的感受?从而体会用动作传递丰富的心理活动:果香太诱人了,我不想离开,我能摘个尝尝该多好啊!

2、把握看似普通、实则关键的关键词

“关键”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也有三种解释:1、门闩或功能类似门闩的东西。2、比喻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摸清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3、最关紧要的:关键问题/关键时刻。所谓关键词语,是指那些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词语。有的有较强的语法作用;有的在表情达意上内涵十分丰富,作用很大,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去感悟这些词语的能力。有些关键性的词语在文本中是显而易见很容易把握,而有些篇章的关键词却很隐蔽需要我们反复研读,认真筛选才能确定。例如,《童年的发现》紧紧扣住“痴迷”一词,反复朗读课文,读文说理,感悟痴迷与发现的关系,揭示理清发现过程,感受想象力带来的无限可能。

二、潜心涵咏,活用解词方法,展现解词过程,促成文本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每个个体运用自我的期待视野同文本撞击的过程。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莫过于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文本中的精妙处,读出自己的独到感悟,而文本中的词语有时候凝练了整个篇章的训练点找准了它就找准了突破口;有时可以借助一个段落的一个不起眼的词语提炼一个中心问题开展相应的学习进而深刻地体悟这个词的内涵和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见词语这个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需要语文老师潜心涵咏。同时,针对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文化积淀不厚、认识能力不强的实际,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老师的针对性引领和切实的帮助。因此培养解词的能力至关重要,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揣摩、推敲、咀嚼,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言语的内化和运用。

1、把握“解词”与“词解”的不同,是词语教学低碳化的基础

从两个词语的构词规律和所包含的意义上的不同进行两者的区分。“词解”,即词语的解释。从构词规律上看是偏正结构,这仅仅是表层上的规范的解释而已,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式就可以实现。“解词”的构词规律是动宾结构,“解”的对象是“词”。语文教学中的解词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受给定的词语本身、语言环境、文章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规范。准确而适用地揭示词义以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语文教学解词的根本原则。语文教学中的解词,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按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准确揭示词的意义的活动。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蓄词、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遵循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原则。

2、紧扣文本感悟与词语、词语理解的密切关系,是文本感悟低碳化的保障

文章是由字词组成的,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而来的,字词的组织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水平、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就是一条富含逻辑的语义链,前后语句应该是互相阐释,相继发展的,因此,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相近的词语的阐释关系,来把握其语义的发展脉络,是引导学生细品文本、体味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解词是析句、品文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老师在教语文(建立词的准确概念),在教思维(层层深入,十分严密),也是在教做人(渗透情感),真正做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情感熏陶的融合,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适当拓展,立足文本感悟言语表现凸显解词效果(遣词表达)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在表现中最大限度地增殖。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教师引领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读写结合,课件屏幕出示:假如你目睹了“詹天佑铜像揭幕仪式”,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爷爷说……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中学过的下列词语:阻挠 要挟 嘲笑 藐视 毅然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高山深涧 竣工回击 赞叹不已(学生在《沉思曲》音乐声中写话)

师:好,孩子们,放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面对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表达内心的一份真情。你读。(和着音乐)

生1:在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外国报纸的嘲笑、蔑视面前,您毅然接下了这份重担。狂风怒号、高山深涧没能使您屈服。当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的时候,不仅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更多的则是国人的欢喜。您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们应该向您学习。

生2:詹天佑爷爷,您太棒了!如果当时没有您那毅然接受的任务,现在,不会有我们的伟大创举。你不管遇到种种困难,总是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国人着想。我为您所做出的一切感到骄傲、自豪!

……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在语境中,借助词语进行写话说话的训练,这是一种指向于“表现”的训练。这种“表现”,不是教师外加给学生的,学生有着内在的需要,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和交流对象,有特定的话语情境的言语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新的思想情感,在表达中,词语的效度得到了提升。

以解词与文本感悟促成语言发展的低碳途径将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 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解词能力达成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从而提升披文入情、遣词造句的语文素养。这是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路曼曼其修远兮”词语教学将在严谨而不失童本的实践中绽放自身独特的魅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不断彰显言语的生命与文本感悟的蓬勃生机。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鲍海淞,《品味语言丰盈积累》,《教学月刊》2011年(总第223期)

[3]王晓虹,《让词语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江苏教育》2010年1月

[4]顾丽芳,《让文本在儿童的语文视界里苏醒》,《江苏教育》,2010年1月

[5]吴雨田,《静心会文 享受阅读快乐》,《江苏教育》,2010年11月

猜你喜欢

词语文本阅读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找词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一枚词语一门静